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今的修辞研究常把孔子在《周易·乾·文言》中提出的"修辞立其诚"作为修辞学科的学术态度。辨析每个语义单位的意义,理清"修辞"和"立诚"的语义关系十分重要。修辞,包含修饰言辞、经营内容两个方面。立其"诚",道德层面的"诚"与"修辞"的"诚",这二者相辅相成。"立其诚"被认为是修辞的出发点与原则,作为修辞的目的也是要遵守的。  相似文献   

2.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其中的“诚”更多指向儒学的安身立学之本,是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而张岱年先生在《修辞立其诚》中提出的“诚”的内涵则与《易传·文言》中的内涵有所不同,更偏向于一个具体的、有迹可循的理论依据。文章从“溯本归源”“大化三极”“安心定志”“知通内外”几个方面剖析了《修辞立其诚》中“诚”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易·乾·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之说传世以来,训诂学家、文学理论家、修辞学家、哲学家都做过种种解说和阐述,使这个被誉为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原则性立论,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内涵愈探讨愈丰富,愈挖掘愈深刻。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是:修辞学家比较多地注意阐发“修辞”二字的意义,而认为“诚”的意思十分明确,即“诚”是诚实可信,是真情实感;哲学家则把“修辞”一语看作不言而喻,无非就是“立言”,而对于“诚”却进行了相当广泛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孔子在《周易·文言传》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这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思想观念对中国文章学、修辞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从教材编纂单位到教育教学机构,从写作教学者到写作个体都重视"修辞立其诚"这一写作学科纲领性的指导原则,重构写作理论、改变教学思路、整合课堂组织,应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情感贫乏,语言浮夸等诸多写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修辞立其诚”如何客观解读,学界认识并不一致,综合各家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更好地)修整(或修治)语辞(包括言语和文辞)以有效表达真意建立诚信”。“修辞立其诚”作为一种观点,在文学、哲学、辞章学、翻译学等诸多学科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发生了内涵流变。作为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学科命题,引发了系列讨论,如“修辞立其诚”是否为汉语修辞学的学科之源、“修辞”实践是否必须遵循“立诚”原则等。作为名言熟语,在言语实践中被广泛引用,以展示古文功底和文采,增强言语表现力和说服力,但大多仅就字面理解为写作之法或为人之道,这种修辞实践可看作“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的主观发挥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唐代兴是我所熟悉的一位学者,他的每本著作,总体现出新的视域,给予读者一种充满活力的敏锐、一种发前人所未发之深思卓见。所以,读他的著作,总能唤醒一种激动,一种深刻意义上的思想的颖悟。面对其书其思,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真正的学术、真正的思想和智慧是怎样得来的?唐代兴的思想探索总是充满思的新意,总要向作者呈现不断拓展的智慧张力,这之于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最近读他的新著《生态理性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古人所讲的“修辞立其诚”。  相似文献   

7.
略论“修辞立其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百年来,中国修辞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有失误,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在世纪之交,又强调中国修辞学的传统精神“修辞立其诚”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修辞立其诚”的语义入手 ,探讨中国早期修辞理论同古希腊修辞理论的差别 :求“诚”与“真”的修辞理论基点、内省和外向的修辞观、重体验和重技巧的修辞实践 ,以及造成这种差别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修辞学是否以诚信为原则,也即是否纳入道德评价、价值评判,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修辞观,即“主诚”和“辞巧”。人们一般认为西方修辞学更重视方法与技巧,其实主诚派和辞巧派两种修辞观贯穿于东西方修辞学史。两种修辞观分歧的焦点在于对修辞学的性质、目的及用途的认识不同,同时也就必然涉及对表达得体性的界定问题。东西方主诚派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深刻原因就在于重视修辞学的崇高目的,注重于修辞学的认知功能、沟通功能。诚信原则并非外加于修辞学的道德要求而是修辞学功能得以实现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报任安书》修辞手法运用出色,值得认真分析、总结,其中婉曲、引用、排偶、比喻等代表了汉初修辞运用的最高水平,为汉语修辞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报任安书》也反映了司马迁强调“情欲信,辞欲巧”和“综合”的修辞观,对汉语修辞学研究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高职语文《课文解读》模块,应从文体性角度作深入分析,实施文体性教学。诗歌重在分析构思、意境及语言,从中见课文之诗意美;散文重在分析笔法、结构及内容,从中见课文风格之美;小说重在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从中见课文艺术典型之形象美。若能如此,课文解读教学工作便会做得更好些,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  相似文献   

12.
语讳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但是,语讳又是社会现象,语讳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语讳赖以存在的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只有联系古代社会和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用社会学、文化学等诸多人文学科的多维视角,才能把握中国古代语讳独特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浅析国内学者对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竞赛论”的相关研究,旨在探本求源,对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竞赛论”进行重新解读,认为许先生“竞赛论”具有优势论的竞赛手段,三维度的竞赛对象以及多元化的竞赛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真理的语言,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并不仅是人们通过肉身的发音说的话,就其本源性来讲,它是诗性的空间,是天、地、神、人共聚的生成空间。海德格尔从存在的高度,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语言观给予批判,这种思想对梅洛·庞蒂及伽达默尔的语言观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西方语言思维的转向做出了明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最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桥梁和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立足国情是把实事求是落到实处。这六个方面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离开其中任何一点,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调直"作单义项处理,曹小云先生《"调直"释义补正》增添了一义项。根据语言资料和方言用例,补充了"妥帖,完美"等义项,分列为五个义项。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对于隐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隐喻是概念体系构成的基本方式,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隐喻性思维在认识论上具有的本体论特征。是我们理性思维生长的起源,是构建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证了传统真理观在隐喻解释上的困境。并指出在语境下研究隐喻语义真值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本对郁达夫艺观的核心--“真”做了较细致的探析,认为“现实的真”是其表层追求,“情感的真”才是本质的内涵,领会了这一点,我们或许才更能理解郁达夫一生的追求以及他所遭遇的褒贬。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 ,不管是编写教材还是讲课 ,都应该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让读者或听者容易理解、接爱 ,收到更好的传达效果。由于教科书往往侧重于对理论的“深入”阐述 ,因而教师讲课时应侧重于对理论的“浅出”讲解。要做到讲课的“浅出” ,教师应注意这几点 :化繁杂为简单 ,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有趣 ,化书面语为口语  相似文献   

20.
先秦文献中常见的"册名委质"在理解上常有歧义,"册名委质"实际是对会盟、盟誓的概括性指称,其中的"委质"是盟誓的一个环节,是由礼俗变化来的政治礼仪,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尊卑明显的君臣关系是历史地形成的,并没有特别的仪式来确立这种关系,或"册名委质"是确立君臣关系的仪式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