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2.
张扣林  杨自强 《今传媒》2007,(10):12-13
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优先获得独家新闻日益困难,而发表有影响的有新锐思想的独家言论却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浙江《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今年1月,该报开出1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招聘评论记者;今年3月5日,正式推出“嘉兴时评”。半年多来,评论运行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也将于2007年11月3日至5日在嘉兴南湖举行。《嘉兴日报》为何推出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的举措?“评论记者”机制如何才能高效运行?应该处理好哪些重要问题?本刊特推出《嘉兴日报》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专题,供业内人士和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参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  相似文献   

4.
金鸣 《新闻三昧》2008,(7):44-45
去年在地市党报行业,发生了一件令同行感到十分佩服的事情: 2007年初,浙江省嘉兴日报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国内知名媒体上刊登高薪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后经过严格考试,在556名评论爱好者中招聘了5名人员。这在地市党报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嘉兴日报这种重视新闻评论和评论人员的举措,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5.
招聘“评论记者”,得之年薪十万。《嘉兴日报》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据称开了全国报纸先河,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招聘启事,承诺"新闻评论部主任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评论记者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并提出了"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四不问".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地市党报应当重视新闻评论,积极探索建立新闻评论工作的新机制。就像2007年,嘉兴日报社在全国招聘评论部主任和评论记者一样。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新闻评论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郑健 《军事记者》2007,(7):29-30
新闻观点的竞争日趋激烈3月21日的《中华新闻报》载:嘉兴日报社在全国地市报中率先成立新闻评论部,面向全国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和评论记者,来自全国的报名  相似文献   

10.
李鹏 《青年记者》2007,(9):60-61
3月5日,浙江《嘉兴日报》“嘉兴时评”专栏和评论专版面世,“本报评论记者×××”的署名首度出现在评论专栏里。作为一种新的评论样式和工作机制,嘉兴日报的新探索引起了广大读者、网民以及国内新闻界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嘉兴南湖举行。  相似文献   

12.
十四大以来,嘉兴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中共嘉兴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为龙头的嘉兴报业,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嘉兴日报》1993年以前是4开小报,发行量不足4万份。1994年元旦起改成对开大报,星期六增出周末版,每周出刊8期,发行量增加到5万多份。1996年10月13日双休特刊彩色版问世。以后每逢月初双休刊均出彩色版。《南湖晚报》于1997年8月公开发行。目前,嘉兴日报社(含晚报)共有新闻从业人员近200名,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85人。  相似文献   

13.
《绝对挑战》是央视经济频道在2003年10月25日推出的大型人力资源节目,每期60分钟,周播,节目采用真刀真枪的招聘进行态,每期跟踪一个企业的招聘过程,前期招聘通过短片展示,最后二三个人的“决战”在演播室进行。节日分五个环节:实力作证、压力面试、人在职场。第个环节是外拍,三个选手在场外完成企业布置的任舞压力面试比较短,企业在演播室现场质疑选手的表现,要求选于迅速回答;人在职场是出儿道比较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市报人》2007,(8):24-25
3月5日,《嘉兴日报》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和评论专版,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关注。为了让“嘉兴评论”真正成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嘉兴日报社副总编辑杨自强在嘉兴在线新闻网站的“嘉宾访谈”中,就进一步搞好“嘉兴评论”这个话题,与网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交流。下面就是这次访谈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15.
南言 《今传媒》2005,(3):9-9
招聘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报社里面每个部门都会说缺人,都会要求增加人手,尤其是有经验有水平的人。按理来说,有经验的人一般年龄都比较大,可我们为什么招聘原则上都不要30岁以上的人呢?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月10日,经过严格考试,来自全国各地的5名评论爱好者被嘉兴日报录用,这标志着该报评论部正式成立。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国  相似文献   

17.
党的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浙江嘉兴召开。出席一大的有12名代表。一大选举产生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其中书记1人。  相似文献   

18.
月苹 《新闻导刊》2006,(6):57-57
11月23日,本市某报08版头条通栏:《供求不平衡文科招聘岗位比理科少一倍》,是一条数字不确、逻辑混乱的新闻。这条新闻的导语说:在重庆技术展览中心举行的“我市2007年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文科类专场”。“3000个岗位.7000人参加招聘”。而同日的同城几家报纸报道的则是:“上万毕业生涌进现场找‘婆家’”、“进场人数超过了1万人。”同一场招聘,何以该报所报数字与各报殊异?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本来是一次“文科类专场”招聘.记者却要横生枝节扯列“理科”。且断言“文科招聘岗位比理科少一倍”,  相似文献   

19.
改进新闻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5月,《北京青年报》招聘20名记者和行政人员,应聘者高达5811人。经过年龄(30岁以内)和学历(大学本科以上)的筛选,共有2684人参加笔试,616人获复试资格。此举反映了目前媒体招聘的一般特点:竞争激烈,强调学历,重在考察应聘者综合素质。对新闻系毕业生而言,这意味着专业优势减弱,求职难度加大。笔者曾于2004年5月亲临过在北京天坛举行的全国传媒招聘会,意在观察媒体的用人要求和高校新闻教学之间的差距。在这次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打出“要有两年以上新闻从业经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近40家人才网站共同成立了2005中国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大联盟,为毕业生提供第一线的招聘信息和服务。与此同时,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也在大力招聘人才,部分网络甚至是常年招聘,这便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人才市场更激烈,另一面是新闻网站努力地招人,始终没有招到满意的人才,更有风站不异重金委托猎头公司到处“挖人”,如今网络传播人才显现的鸿沟,已经到了不得不跨越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