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协调理事会第九届会议于1986年10月20—25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22和23届会议选举的30个理事会会员国的代表出席了会议。部分会员国派出了观察员参加会议。联合国系统的一些国际组织及其他政府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派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由中科院和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IDDC)共同主办,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发展”的“第8届国际干旱区开发大会”于2006年2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2006年被定为“联合国荒漠年(DesertYear oftheUN,2006)”,这是继联合国1977年内罗毕荒漠化大会和1994年组织签署“联合国荒漠化公约”以后,再次提醒全球对荒漠和荒漠化问题的重视。本次大会就是作为“联合国荒漠年”的一次重要的活动而举办的。大会得到了中科院、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国际干旱区农业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荒漠化公约处、世界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3.
赵献英 《资源科学》1987,9(2):95-9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自1971年实施起,每两年召开一届国际协调理事会。届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举的理事会会员国均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和评价MAB的实施情况,并结合世界生态及自然资源研究的动态,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为人类保存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作出不懈的努力。 1986年10月20—25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了MAB国际协调理事会第九届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22和23届会议选举的30个理事会会员国中有28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所代表的国家是:安哥拉、奥地利、巴西、喀麦隆、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  相似文献   

4.
随着二战接近尾声,战后科学国际合作问题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思考。1943—1946年受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派遣来华的李约瑟通过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的经验,认识到创建新型国际科学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同时重视科学、教育和文化的相互关系。为呼吁成立战后国际科学组织,李约瑟于1944年7月、12月和1945年4月连续撰写了三个备忘录。第一个备忘录收录在《科学前哨》(Science Outpost)中(1),明确建议"一个国际科学合作机构应当由联合国在战后建立起来",并对其职能进行了说明。第二个备忘录比较简短,分析了国际科技交流的不同方式,认为应当结合和平时期和战时两种科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建立新型的国际科学合作机构,并承担主要的功能(2)。完稿于重庆的第三个备忘录(3)最为全面深入。当时正值国际上酝酿建立联合国教育与文化组织的关键时期,李约瑟以中英科学合作馆(British Scientific Mission in China)馆长的身份与科学界一起呼吁,"科学"应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该组织,并在名称中体现。这篇备忘录也在华盛顿和伦敦广为散发,为教科文组织的最终成型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个备忘录中,李约瑟的视线超越欧美等科学中心,认为在"光明区域"之外更为广袤的地区,需要国际科学伸出援助之手。而这是其它科学组织所做不到的。1945年11月6日,伦敦的联合国会议上终于采纳了"UNESCO"的名称。1946年3月,李约瑟赴巴黎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Division of Natural Science)的副主任。以李约瑟、贝尔纳、霍尔丹、克劳瑟为代表的剑桥左派科学家,他们不只是钻研科学,而且积极关注科学在社会中的应用,是英国和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都重视科技史的研究,因为在他们看来,科学史不仅要解释科学,更要改造科学。李约瑟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卸任后,很快投入到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中。李约瑟在科学的国际合作与历史研究两方面的工作,实际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刘晓、王洋译。  相似文献   

5.
本期说明     
在编写本期《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既是朋友又是敌人专辑过程中,编辑十分感谢在微生物学方面造诣很深的两位人士的指导,一位是他们的同事Edgar DaSilva(印度人),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司应用微生物学计划官员;另一位是Bernard Dixon(英国人),曾任《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的编辑,现任Omni的欧洲编辑,又是《看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保藏、研究与利用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 2001-2002 年列为“国际生物多样性观察年(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Year, IBOY)”.2001 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培养物保藏大会呼吁建立生物资源中心(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 BRC), 以加强对生物资源的调查、收集、 保护、保藏、研究和利用。由于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联合国在将 2010 年列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基础上, 又将 2011-2020 年列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  相似文献   

7.
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国内很熟悉的国际组织是有区别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一个专业性的国际组织,可以理解为它是为广大的知识分子建立的,更是为全人类建立的,创建它是知识界,它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交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的交流来促进世界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水文规划(IHP)是一项对保护人类最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水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新途径。国际水文规划的宗旨是扩展水利资源合理管理的科学技术基础,质量与数量二者兼顾。国际水文规划是教科文组织于1975年根据国际水文十年计划(IHD)(1965—1974)期间所取得的经验制定的。国际水文规划是一项长期的政府间合作规划,以水文学和水利资源管理的科学教育问题为对象,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跨学科及跨部门的研究为基础。国际水文规划第一阶段的任务已于1975—1980年间完成,第二阶段是从1981年至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科学奖 1985年国际卡林加(Kalinga)奖卡林加信托基金会(印度)提供1000英镑,奖给对科学技术普及作出杰出贡献者。彼得·梅德沃(Peter Medawar)爵士(英国),生物医学家,1960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彼得爵士的著作、广播及讲座在世界上知名度极高,这些都有助于同广大公众交流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及动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正科学家揭示细菌细胞分裂的全新机制5月18日,中国科研团队在细菌细胞生长分裂领域获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微生物学》杂志发表。在现代定量微生物学领域中,"SMK生长法则"是首个被发现的定量规律,与"恒定起始质量假说"相辅相成,形成的研究思维范式主导了细菌细胞周期相关研究领域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为了深入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科技统计工作方式——包括科技指标国家专家工作组织的工作、统计研究所的工作、OECD的科技出版物及数据库等,提出了科学与技术指标面临的挑战与目前的工作——包括研究与发展统计、创新产出指标、生物技术统计框架、科技人才资源的存量与流量以及科技统计能力建设等,指出科技统计工作没有赶上科技发展步伐、需要这一领域同国际机构与区域机构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1989年6月14日至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Federico Mayor)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召集了一次高层次讨论会,论题是:着眼于未来的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发展趋势的新探讨。讨论会的首要目的是试图对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的目标、成就和不足取得一种更好的理解,并为联合国实施的维也纳科学技术发展行动计划(1979—1989)的十年终评价作出贡献。讨论会有来自联合国系统内外的杰出个人和组织代表84位出席,其中包括科学技术专门领域的名流、主要政府间机构的专家、国家和地区科学机构的负责人。以及主要非政府国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基金》1994,8(2):150-155
孙卫国男,1951年8月生,1977年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1986年2月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工作组选举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地质遗址工作组委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16,335,303,320项目的工作组成员,俄罗斯科学院《地层与对比》杂志编委会国际编委。  相似文献   

14.
十名科索沃教师在日内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国际教育局(IBE)总部度过了一周。他们希望这段经历能帮助他们在科索沃建立起新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这是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二篇论文,文中强调指出了在培训和交换资料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尤其是为了使发展中国家参加。本文是根据作者将于199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期间在该组织总部作的一次演讲写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科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Dinghushan Forest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CAS)(以下简称"鼎湖山站")于1978年建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中科院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隶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现为中科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第17号定位站,中国通量网成员,中科院大气本底观测网成员,国际氮沉降观测网成员。2006—2015年连续3次被评为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04,19(4):4-5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受到世界科技界普遍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的科研部门或组织中都成立了相关机构,并制定了与科学道德有关的规范。这既反映了国际科技界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呈现不断变化,水重复利用的强度和频度也不断增加,区域水资源系统显著呈现出了复杂性、动态性和联动性。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明确将"促进水资源的治理、规划、管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作为今后十年国际水文计划(I H P-Ⅷ)的第三大战略计划之首。可以看出,开展水资源供需动态响应机制与模拟方法研究,对于高强度缺水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科学调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新型微生物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文章简要评述了电微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和前沿科学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章提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国际合作,在应用层面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在基础研究层面部署重点研究项目,组织国家/国际层面的大型科学研究计划,甚至需要建设以"海岸科学"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加强电微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利用新型微生物战略资源,有助于我国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12,(2):64-65
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应用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应用发展迅速,发现的微生物新物种增多,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的微生物学术杂志刊登论文所占比重较高。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从酒类、酸奶、味精等传统发酵酿造,到微生物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