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我采写新闻,也有“三吃”三喝”。 先说吃吧,这一“吃”是吃苦,就是“玩”新闻要有吃苦精神,采访时不怕苦不喊累,路再险,坡再陡,事再难,也不畏缩退步,风再狂,雨再猛,也不中断采访;写作时蚊蝇嗡嗡,汗流满面或手脚冻麻,寒气袭人,也得及时赶稿。这第二“吃”是“吃”材料和“吃”采访笔记,把新闻事实吃进去慢慢细嚼,取其精华,排其枝蔓,用采集的花粉酿出蜜汁。这第三“吃”指吃透中央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做到眼明心亮。 再说三“喝”,第一“喝”是指从名记者和同行的奋斗足迹中吸取精神营养,喝些高级“饮料”,以解自己在人生旅途和新闻写作学步中的饥渴。这第二“喝”是喝下来自四面八方的热潮冷讽;第三“喝”则指在采访途中渴了喝几口泉水或冰雪水。②  相似文献   

2.
一餐一世界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各自头顶着一片天。有的艳阳高照,有的乌云密布,有的风清月白,有的灰霾浓重。饭碗如苍穹,苍穹如饭碗,倒扣上空,走哪跟哪。虎不辞山,人不辞碗。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不是缺少食物,而是缺少食欲。吃好喝好,是最实在的祝词。吃什么喝什么,却一直是闲扰我们的难题。怎么吃怎么喝,则更是上升为一个映照三观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所欲……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那么,究竟是敞开肚皮吃好喝好,还是勒紧腰带,只吃清水煮的白菜南瓜,以便(仅仅是可能)活到九十九岁?这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唐朝的春节     
唐朝人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在除夕前,人们都要尽量在家赶,以求与亲人团聚。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喝化椒洒,以驱寒祛湿。喝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盘中,饮酒时撮一点放入杯中。吃过团圆饭,全家人围坐火盆到天明,称为“守岁”。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诗中说:“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相似文献   

5.
杨吉 《全国新书目》2008,(16):25-25
中西不同,做生意也不同。中国人做生意,讲究一个"情"。既然要谈情,做好的方式就是"餐叙"。中国人赋予"吃"以很多含义,吃往往只是一个形式,它为目的而铺垫,为结果为预设,而且在饭桌上酒品可见人品,一个人会不会喝、能不能喝、敢不敢喝,常常反映了他的性格脾气胸怀,所以,中国商人很喜欢也很擅长把"吃饭"当作商业谈判、接洽、合作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6.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夏丏尊,他在我出生的前两年就得肺病去世了。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他那离别了八年的女儿刚刚跟着我的爷爷爸爸一家老小,从遥远的四川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上海,妈妈的肚子里怀着二哥大奎。外公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女儿和女婿,见到了他的挚友和亲家———我的爷爷叶圣陶。此后仅仅过了三个月,外公就带着无尽的忧国忧家的惆怅,离开了那个他不喜欢可又割舍不下的人世。记不起是哪一年,我还小,一次在饭桌上吃饭,爷爷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么说起了外公,爷爷忽然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连声说:“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红了,只是…  相似文献   

7.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的普通百姓在吃的使的用的几方面,首先都是把吃的摆在第一位.而在"穷过渡"的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人们似乎也都学会了调配饮食结构,所谓"忙时吃干,闲时喝稀"也.  相似文献   

8.
女人遭罪     
女人的累多半是自找的。比如。男人哪怕五短身材,腆着个将军肚行走大街,每天海吃山喝,暴食暴饮,都不会有所顾忌;而女人则苦啦,吃少了,怎对得起这花花世界日渐衍生的诸般诱惑,而吃多些,就不由得揽镜自怜、生怕日渐肥胖的身形没男生理会。  相似文献   

9.
吃与喝,人类延续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健康,人人追求的目标。几十年前,中国人面对的是因吃不饱饭而产生的饥饿,如今,已经吃饱而且越吃越好的中国人却不得不面对因营养失衡而导致的“隐性饥饿”。吃什么?喝什么?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健康?成了解决温饱问题后的中国人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新问题。当中国人还徘徊在低水平的温饱线以下的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享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中国人摆脱了温饱问题的束缚,开始追求起更高层次的生活享受。从粗粮到细粮,再回到粗粮,到现在新推出的强化食品;从井水、河水到自来…  相似文献   

10.
每年3个"黄金周"是休闲报道密集期,媒体每年都挖空心思打造"‘黄金周’吃、喝、游全攻略"。"十一"又至,媒体  相似文献   

11.
一笔糊涂账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疑问:校勘古籍难道仅限于核对版本吗?各本都错就是合理的错吗?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店主人只把三只碗”筛了酒,武松喝了。“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酒家劝武松不要再喝了,武松却出言伤人,酒家气得“一连又筛了三碗”。先后算来是九碗。“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喝了三碗酒。”武松已经喝了十二大碗,还“只顾要吃”。不但先把银子给了酒家,还威胁说:不筛酒来“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不敢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相似文献   

12.
李静 《记者摇篮》2012,(2):58-59
中国饮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八大菜系,枝繁叶茂,万里飘香。什么节日吃什么,什么节气吃什么,更有许多寓意和讲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以食为天",自古老百姓爱讲究个吃:吃香的,喝辣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更爱讲究个吃:那叫美食享受——  相似文献   

13.
唐朝的春节     
唐朝人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在除夕前,人们都要尽量往家赶,以求与亲人团聚.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喝花椒酒,以驱寒祛湿.喝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盘中,饮酒时撮一点放入杯中.吃过团圆饭,全家人围坐火盆到天明,称为"守岁".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诗中说:"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董思恭写诗道:"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储光羲诗中说:"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写的就是当时过春节吃团圆饭和守岁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保留了5000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明国度。吃和喝,自古就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事儿,因此,也就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酒文化正是从中国饮  相似文献   

15.
正部级待遇的全国政协常委,吃着白菜豆腐,喝着米粥,一双脚板走天下,调查案情,为民鼓与呼,夏家骏是没有专车的“布衣委员”  相似文献   

16.
王老伯最喜欢的下酒菜是干切咸肉,将买来的红红的咸肉蒸好切成薄片,再喝一口小酒,要多美有多美。这天,王老伯晚饭时照例吃了盘  相似文献   

17.
牛奶是挺好喝而且挺有营养的食品,所以,过上小康生活的人们,大多离不开它。牛奶是奶牛产的,奶牛的功劳是客观存在的——鲁迅就曾经赞扬说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但是,人们在喝牛奶的时候,并没必要每喝一口就要念叨一句奶牛,更没有必要每喝一次牛奶还要问一下这瓶牛奶是哪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说法: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才晓情重。确实,生命中有许多事,错过一小时,很可能错过一辈子了。比如,人们天天碰到吃、喝、拉、撒、睡这些闲事儿,究竟哪一项最要紧呢?其实,事无巨细,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而吃与喝,看似宅里宅外的芝麻粒儿,转弯儿一想,入腹内、落胃中的每一处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39):48-48
10月的北京,清晨的风吹来让人感觉有些轻寒。茶桌上一杯红浓透亮的普洱茶正升腾着烟雾,桌前的张大爷仰着头,陶醉地闭着眼,使劲呼吸空气中飘飞的香味。睁开眼,看着手里的一罐钓鱼台特供普洱茶,眼神无比留恋,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糖果。从7岁时开始跟着爷爷喝普洱茶.一喝就是多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喝普洱的情景还不时闪现在老人的眼前。多年以来,每曰早上起来泡上一壶普洱茶已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元旦过后,进入阴历腊月,农历新年就快到了,中国的民俗非常重视这一段时间,在饮食方面尤为突出。在腊八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吃糖瓜;除夕合家团聚,包饺子、吃团圆饭。元旦到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