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知几与《史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知几的生平及著作刘知几,字子玄,唐朝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享年六十一岁,是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出身于世代官僚并以文词知名的家庭,自幼即对历史发生了兴趣,十七岁时已把《左传》、《史记》、《汉书》等基本的史籍读完。但他这时因准备科举考试,还不能专心研究历史。他在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被任为获嘉(今河南获嘉)县主簿。从这时起,他才对历史进行广博的阅读与深入的研究。据他自述:“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全面客观地阐述了笔记小说观念。刘知几提出了“偏记小说”的概念,揭示了笔记小说可与正史参行的“自成一家”的真实地位,明显提升了笔记小说的史学价值;《史通》中有关“偏记小说”的分类和列举,则清晰可见刘知几的笔记小说分类观念较之于《隋书&;#183;经籍志》有了进步,为史家重新认识笔记小说的学术地位,审视笔记小说的社会功能,利用笔记小说丰富正统史学,乃至效仿撰作笔记小说,提供了理论依据;刘知几以史眼判断笔记小说的价值,强调笔记小说惩恶劝善、可供教化的社会功用,表达了正统史学对笔记小说价值认同的程度,进而为笔记小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之,刘知几《史通》的笔记小说观念,对中唐以后笔记小说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唐代史论家刘知几《史通》所征引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一书的相关内容,本文从《世说新语》原名的探析、《史通》对《世说新语》所载人物事迹的断限以及对《世说新语》的归类三个方面,依据其他材料,对相关征引内容作出评议。  相似文献   

4.
三《史通》在撰著上的几个优点《史通》是一部评论史学的专著,所评论的中心在于历史编纂学。刘知几撰为此书,在史学史上可说是独树一帜的创作,对后来的研究和编纂工作大有裨益。直到现在,这部在一千二百五十多年前写成的《史通》仍为我们所重视,认为是我国宝贵的史学遗产。其所以如此,大概由于在撰著上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史通》和《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理论著作 ,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章学诚的史学理论成就。二书对各种史书体裁、体例的流变和得失都有详尽的论述 ,较完整地反映了两人对历史编纂学的认识 ,对今天的历史编纂学研究与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唐帝国初期繁荣昌盛的文化氛围,奠定了刘知几早年丰厚的学术修养,科举制度使刘知几进入官僚仕途。武则天时代的劝谏上书,使刘知几崭露头角,武则天的诏修史书使刘知几获得了编修历史著作的大好机遇。中宗时代史书编修的烦恼促成了刘知几的不朽名著《史通》的诞生。纵观刘知几的一生,武则天时代正是他史学事业成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缺少这样一个特殊的环节和氛围,刘知几将很难完成《史通》这样一部纵论古今史学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史通》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从中可以窥见刘知几高远深邃的史学思想。他广泛汲取古今学者的思想精华,创造性地对中国史学功用理论进行了首次系统阐述,开创了史学批评的新纪元;系统考察中唐以前修史制度,开启了史学史的先河;系统总结中唐以前史书体例,使纪传史编纂更趋规范;提出史家修养标准,成为历代公认的一种人才观;提出修史具体方法和要求,推进史书编纂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史通》是唐代一部重要的史学评论著作,它从理论和方法层面着重阐述了史书的编纂体裁体例。在文学上,《史通》也成就巨大,体现了对人性的高扬,对人之价值的敬重,张扬着炽热的生命脉动。从崇儒重德的政治伦理色彩、不以人为因素而屈笔的直书精神、对人事作用的高度重视三方面对《史通》中的生命美学思想进行学理型的阐释与梳理。  相似文献   

9.
王惟俭的《史通训故》主要是为了撰著一部明代纪传体史书而进行编撰的,目的是从《史通》中为自己撰写史书寻求理论借鉴,并非仅仅是为了注释《史通》而写作,这决定了他始终坚持避繁从简以速成其书的写作原则.他在开始工作之前拟定了撰写凡例,工作内容包括对《史通》的校勘和注释,同时还有针对性地纠正了此前郭孔延《史通评释》中的一些错误.但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王、郭二书是各有优劣短长的,很难简单论定高下,清人褒王贬郭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而且清代以来注释《史通》的名著也多是效法了郭书详细注释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壮  吴玲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39-141
刘知几《史通》,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当时他提出许多具有代表性、专业性的观点和认识,总结中国古代史书编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不仅有“实录”“简洁”等史学编撰理论的探讨,也有文史关系的阐述。此书一直是史家津津乐道的史学专著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史通》论史书的编纂方法和技巧杨绪敏中国史学的发展,到了刘知几所处的盛唐时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千多年来在史学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已经到了应该反省的时候。《史通》正是顺应这种趋势而撰著的。它在批评和总结后...  相似文献   

12.
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论对才、学、识三长分述很明确,但后来史学家对其中“识”字含义有不少歧见。借用当代史学新观念,重新剖析《史通》有关内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可以确认刘知几才学识三长论中的“识”,指历史编纂学见识,而非历史见识。  相似文献   

13.
李则纲《史学通论》是在新史学思潮影响下对我国史学进行反思和认识的史学理论著作。该作在继承我国优良史学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的史学理论,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编纂过程中史料搜集与整理的方法,提出了史书编纂的八个步骤及其基本原则,充分认识到史学修养对于历史编纂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甲骨卜辞、钟鼎彝器铭文的片断文辞发展到洋洋大观的史传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刘知几《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传文学的理论著作。刘知几的“独断”之论开中国古代史家主体修养理论探讨之先河,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家主体修养理论的坚实基础,对后世的史传文学创作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5.
东汉班固的《汉书》自成书以后,注者蜂起,研究者众多,于史学、文学影响巨大。到唐代,可以说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汉书》学。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唐初的人们对于《汉书》的爱好,远在爱好《史记》之上。”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知几在《史通》中,从史学理论的角度,对《汉书》的体例、语言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以致后世有扬班抑马之名。  相似文献   

16.
刘知几在《史通》中一方面力倡秉笔直书,确保“实录史学”,反复强调史家和史著要“审实”、“故实”、“摭实”、“寻其实”……;另一方面又主张“激扬名教”,笃信“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求实录”与“扬名教”构成了刘知几史学批评的双重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刘知几的史学。一、天命论与英雄史观杂揉的历史观;二、以封建正统观念为指导的历史编撰学;三、以维护封建史学严肃性为目的的史学批评。作者认为,刘知几的史学,在本质与主流方面仍属于封建正统史学,澄清了刘知几研究中的一些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18.
理论来自实践 ,只要我们对史书的编纂过程作一系统透视 ,便可发现专门研究史书编撰理论与方法的历史编纂学应该包括编纂层次、编纂体裁、编纂义例、编纂程序、语言表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仅仅局限于史书体例  相似文献   

19.
刘知几《史通》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小说观念的学术著作。他以史学叙事原则规范小说、否定小说的独立文体地位,却在事实上促进了小说理论的发展。他将“偏记小说”分为10类,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小说文体的精细辨析。他总结的小说文体弊端,说明了小说独立的文体特征。这些都在实际上为唐代小说的文体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中国史评之先河 ,其史学思想影响深远 ,刘知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著《史通》专书以论史。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分明显 ,在关于史学功用论、直笔论、采撰论、撰史原则、史学体裁体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