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益多师是汝师”。走出自己任教的课堂,到其他班级去听听课,或者跨出自己经常出入的校门,到其他学校去听听课,这对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2.
市三女中的外语教学,名闻迩遐。早就想去看看,听听,苦无时日。这次,下了决心了,一定要去作一采访。就是走马观花也好。找到了陈校长。我说,我想听听课。陈校长笑笑,十分大方又十分坦然地说:“可以,听吧!”我迟疑了一下。“是不是要打个招呼?”陈校长还是那样坦然,而且斩钉截铁:“我们这里对准都不用打招呼,爱听谁就听谁,爱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这是我全部采访活动中闻所未闻的。我随意地听了两堂课,好!十分的好!我又去接触外语组的教研组长陈涤,她说得更明确:“我们的外语课可以向全区开放,向全市开放,向全  相似文献   

3.
听课,是教师特别是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转岗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我是1992年走上职教工作岗位的,为使自己尽早地适应教学工作需要,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也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采用了“约听”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约本学科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1992年,我开始担任电工专业理论课。对我来说,教材及授课对象都是新的。如何才能很快进入角色呢?一方面,我在备课时A,将每次课型的构想及教学情境的设计等,向两位老师讲述一遍,征得他们的意见后,进行优化;另一方面,我事先约定同室…  相似文献   

4.
2030年的一天     
时间如流水般过去,现在正是2030年。今年我已经38岁了,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早晨起来吃过早饭,这时我的助手对我说:“最近有人看见哈纳斯湖里似乎有水怪,其他科学家正在湖边等你。”我听了,和助手坐瞬间飞船,才过了一秒钟就到了哈纳斯湖边。其他科学家告诉我说,他们是听渔民说湖里好像有两个黑影,所以我们决定去山上的观鱼台上看看。一看,果然看  相似文献   

5.
最近儿子迷上了一首歌曲《nobody》,一到家就哼着要开电脑听这首歌。孩子喜欢歌曲我赞同,尤其是英文歌曲,我当然更高兴。只是我担心他是以此为由而想做其他事情。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说他自己会开电脑。我就让他自己去做。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快乐     
童年时,书本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陪我走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幼时,常常依偎在妈妈怀里,贪婪地咀嚼妈妈围裙里数不清的故事;常常骑跨在爸爸肩上,天真地啃食爸爸掌心听不厌的传说。儿时,开始自己笨拙地拼着拼音,一字一句地去读懂那一排排细小的铅字。总会有一两本故事书置于枕边,翻动书页时听那哗哗得脆响,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欢乐起来。上学了,我渐渐喜欢上了读文章。大声地朗读一篇自己钟爱的文章,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如阳光洒进心坎,如清风抚过心田,如溪水浸入心扉。书本是一首快乐的童谣,为我的童年播撒了一片芳草地,编织了一轮七彩虹…  相似文献   

7.
参观奇石馆     
我特别庆幸自己在假期随妈妈去了一趟福海,有幸参观了福海奇石馆。记得刚到福海姨奶奶家时,就听姨奶奶说奇石馆的石头非常奇特,于是我和妈妈带着好奇随姨奶奶去奇石馆参观。  相似文献   

8.
一个初秋的上午,我正在办公室静静地看书,一位中年男子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毛遂自荐,说自己是全国的武术散打冠军,想要到一所学校去教授武术,早听说了我们学校的名气,所以就自己找上门来了。听他口音,是东北人,看上去就是一个练武之人。我带他到体育  相似文献   

9.
正我学习摄影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在2014年前,我手中的摄影器材是数码卡片机。一开始,我认为学摄影只要随便听听课,旅游时能拍拍纪念照就行了。我那时是将摄影当成退休后给自己一个寻找乐趣的方式,从没有想过参加各种摄影比赛。2013年9月,我随摄影班去内蒙古赤峰、阿尔山、坝上等地摄影采风时,才发现卡片机不能完全表达出我的创作意图。那时,我有了一个思维上的大转变:既然我选择学习摄影,就不能只是在上课时  相似文献   

10.
我最喜欢听爷爷讲故事,如中国传统美德故事呀,自己经历的生活小事呀……因为爷爷总能用故事告诉我做人的道理。爷爷从澳大利亚回国后,又给我讲起了外国人的故事。爷爷讲得那么生动,我仿佛去到了悉尼,看到了那里蔚蓝的天、碧绿的草坪和那个在草坪上捡碎玻璃的阿姨。  相似文献   

11.
教学视导是教研室的常规工作之一。但在以往,我们对教学视导从内容到形式的研究都比较少,习惯于受约或不请自到地下到学校去,听听课,看看作业和备课笔记,找师生座谈、讨论;结束后,由视导者给被视导看作作评估,说说改进意见等。这种形式的教学视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目前全  相似文献   

12.
刘丽新 《学周刊C版》2010,(6):167-168
听人教社的顾之川教授的报告,我记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新课改就是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这就是说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一个学期以来,在课改实践中,教师也体会到了语文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看到了新的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但透过纷繁的课改实践,回眸一学期的课改过程,我觉得语文新课改仍需反思。  相似文献   

13.
智索签名     
星期一,我喜忧参半地来到了学校.喜是因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要来我们学校讲课,忧是因为我得不到他的签名——我们班只能选三个人去听讲座,我没能选上,唉! 想着想着,我突然灵光一闪:可以让去听讲座的同学帮我要签名呀!我连忙向他们求情,可他们都拒绝了我,理由还都一样:要去自己去!看着他们趾高气扬的样子,我有点生气,可细细一想,他们也没错,规定一人只能签一本,给我签了他们自己怎么办?看着他们兴高采烈地去听讲座的样子,我真有一种百爪挠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她多生波折……上世纪60年代,我从福建仙游师范学校毕业。因为闽北山区教师奇缺,学校特地举办一场动员报告,号召大家到那个被誉为“绿色金库”的林业县去任教。激动人心的演讲让大家心潮澎湃。于是,理想与抱负,风土与人情,去向与足迹,成了我们议论的话题。我响应号召,要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平时和我很亲近的郑老师听了我的想法,也鼓励我去林区,在艰苦的生活中磨练自己,还勉励我从事文学创作。老师的话扣动了我的心扉,我毅然向学校递交了决心书。不久,我和其他33个同学,被批…  相似文献   

15.
陈玲 《教育文汇》2011,(7):18-19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老师,每一天的课多达6节,最少的一天也有4节。学校的课程表上一天是7节课,除去上课的时间,有时连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再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呢?我们学校的语数教研活动每个星期正常进行,但到听课的时候,同学科的老师很难都去听课。不少老师得上自己的课呀!  相似文献   

16.
自从儿子上学,每天接送成了一项重要任务。我时常不能按时接他,他只能孤零零在学校大门口翘首等待,不胜羡慕地看着其他孩子背着书包自己往家走。后来他提出要自己回家。我第一次听了,连连摇头;第二次听了,断然拒绝。儿子  相似文献   

17.
说书     
<正>因为我是苏州人,望道先生要我谈谈苏州的说书。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着父亲去“听书”。到13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年间听的“书”真不少。“小书”如《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大书”如《三国志》《水浒》《英烈》《金台传》,都不止听一遍,最多的听了三四遍。但是现在差不多忘记干净了,不要说“书”里的情节,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也说不齐全了。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教育督导室的几位同志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了解新课程实施情况,准备听听课,查查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和学生作业,了解学校和老师实施新课程的困惑及其建议.一到学校,我们就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科听课,我选择听吴老师的七年级语文课,一堂课下来,除了吴老师较好的表达给我留下一点印象外,很难感受到新课改的气息.紧接着,我认真查阅了他写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计划太传统,感受不到新课程理念,教案似乎还好,设置了三维目标,但一下就发现了这教案纯粹是抄袭的,吴老师来不及收起的<新课程最新教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正>听课是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是专业成长的集训地,但目前听课,一般的教师都只听本学科的课,很少主动去听其他学科的课。上课时也往往只顾及自己的学科,作业也强调的是自己的学科。有时为了强调自己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一、订计划学年开始,我给自己订了个听课计划--是在检讨了过去无目的,无总结,为听课而听课的事务主义的基础上订的——并决心督促自己执行:1.有目的,有系统的听课,比如十月份以听国语科的一般教学过程为主;十一月份以听国语科如何结合思想教育为主。2.有重点的听,在一个具有三十多班的学校里,如果普遍地去听课,势必影响其它工作,因而我在高中低三班择一个重点班再从新旧教师中各择三两个班,分别去听。3.对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推广他们的经验;对新教师--尤其是非师范毕业又无教学经验的,则注意听他们的常规训练和教学方法,从而提出问题,大家讨论研究。避免过高的要求。二、个别听,集体研究由于听课的目的明确,就比较容易把问题集中起来,如:一些新同志不知道怎样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联系前课,常常是上课就讲,讲完就问,然俊留下作业,让学生回家或当堂作,使整个教学显得枯燥呆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发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