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初,我发现并喜欢上了《人民日报》的一个专版。读得久了,便有了“参与”的念头,于是写了一篇随笔寄给专版 (未寄个人 )。稿子见报没几天,便收到编辑彭嘉陵同志寄给我的样报了,而且是两份,里面还有一张名片 !名片上除一个熟悉的名字外,地址、邮政编码、传呼号以及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号码一应俱全。又过几天,收到了寄来的稿费。这不仅让我高兴,也使我产生些许感慨。特别是从那一张几千公里外寄来的名片上,我读出了主人的真诚和热情,读出了一位报纸编辑对陌生作者的问候、感激、尊重和信任,看到了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风…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初见兴送名片。书和人初见也有“名片”,我指的是书封面封底的介绍语。这“名片”用于介绍作者、书的内容、评论者和出版人对书的评语等等。它不是简单地把过去的“内容简介”移出印到封面来,它带有鲜明的广告意图。名片这东西是有个性的。读不同人的名片,感觉有时会有很大差异,读不同的书的“名片”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3.
曾从事多年新闻报道工作的我,不外前有机会回到了“娘家”一《淮阴日报》社。在一位副总编的办公桌上,我偶见他的两张崭新名片:一张是“记者××”,另一张是“副总编辑××”。同是一个人,为何备两种名片?在与主人的交谈  相似文献   

4.
“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广告语。 1997年7月,我奉调出版社。从教学、科研第一线来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很快,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这一年的12月,在西安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开幕当晚,西北地区大学版协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出版社社长,我与杭大出版社的副社长朱绍秦同座。他出示了两张名片,这两张名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背面都印有广告语。他评论说:“这一张(指  相似文献   

5.
采访王孝时,他随手递给我一张名片,除了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干事这个职务外,上面印着四个头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解放军画报摄影记者、北京军区军事摄影协会秘书长。时下,有些名片尽是吹,王孝这张名片没有使我产生那种联想,反倒催促我提起笔来给他写点什么。推算起来,王孝从1964年业余自学摄影开始,至今有25年了。他拍的照片累积起来不比他那1米69的个儿高出个头才怪呢。论质量,他在全军、全国以  相似文献   

6.
我在军事部后勤组实习近两个月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新闻稿件是我们每个人的“名片”。从这张“名片”上,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水平和风格。而只有不断丰富这张“名片”的内涵,才能使别人愿意接受这张“名片”。一、老师帮我做“名片”新闻以时效新、内容新、写作形式新而取胜。但在编辑部实习期间,时效性不强的稿件经常见到。比如有篇通讯,说的是一位计生工作者在计生战线上默默奉献,被人们称为巴蜀大地上“不知疲倦的战士”。聂中林编辑让我把稿子改成一篇消息。稿子编好后,聂编辑对我讲,导语没有合适的由头,因为主人公被评为全…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跟韩老师见面,我真记不清楚是在哪一次大学生广告创意比赛或许是颁奖礼时介绍认识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韩老师留给我的名片。上面有他一张满脸笑容的彩色照片,也就是这张照片让我对他产生更深的印象。自从那一次的见面后,我们经常在大学生广告活动碰头,偶尔也会在颁奖礼上。最近一次应该是艾菲评选的活动,而最有代表性的算是两年前在山西太原的晋商品牌大会。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0月22日,咸阳市档案馆藏红军名片的主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现93岁高龄的革命老前辈瘳汉生派秘书李迎选专程从北京赶到咸阳,查阅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红军集结咸阳时作为捐粮收条保存在国民党咸阳县政府档案中的瘳老名片,向2000年从档案中发现红军名片的档案馆工作人员唐明详细了解了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采访徐宏祥律师之前,我听说了他做的一些好人好事,比如资助贫困学生,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敬业爱岗等等。材料中最抢眼的是他那张被誉为“永不褪色的名片”,上面的第一个头衔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老实说,这张名片虽然很有特色,但是,请原谅我当时头脑中闪过的一丝怀疑:这是不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律师的一种自我包装呢?见到徐宏祥时,在嘉定的司法局大楼里。他神清气爽,步履轻快。当我们交换名片时,我马上问他,徐律师,你怎么会想到做这样的名片呢?他乐呵呵地笑着,说,当时我做律师时,出去调查要开介绍信,按惯例填政治身份一栏时,我讲,我是党…  相似文献   

10.
10月22日,咸阳市档案馆藏红军名片的主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现93岁高龄的革命老前辈瘳汉生派秘书李迎选专程从北京赶到咸阳,查阅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红军集结咸阳时作为捐粮收条保存在国民党咸阳县政府档案中的瘳老名片,向2000年从档案中发现红军名片的档案馆工作人员唐明详细了解了发现过程。李秘书说,  相似文献   

11.
如此日本人     
王志强 《出版参考》2006,(17):11-12
日本人特别注意现实中的等级关系.在与人接触时,总是细心地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地位,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并且揣测对方的地位,来决定交流时应采用的对策和所持的态度.日本人有面对生人紧张的心理,当确认了对方的地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便解除了紧张.有一个最典型、也是被日本人或非日本人论说日本人时百举不厌的例子,就是利用名片.名片一般都注明了能立即了解对方地位的所属集团、从事职业、官衔级别等信息.人们公认日本人特别地喜好名片.除了初次见面,第一个有效动作是交换名片以外,持有某大人物的名片也是炫耀自己的手段.在日本的社交场合,名人的跟前总是排起长队,小人物们争先恐后地交换名片.我还见过一张名人的名片,被数人借去复印以备收藏的情景.他们的等级观念是非常严密的,上下关系清清楚楚,似乎谁也不想"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2.
“当选‘WTO大法官’,我感到的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荣誉。”去年11月,身为大学教授、律所律师的63岁的张月姣,名片上又多了WTO大法官一项。这也是中国人首次担任世贸组织的这一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3.
小江干印名片这“活儿”也有半年之久了。去年年底,他和朋友办起了一间不太大的印务公司,开始了印制名片的生意。半年来,凭着他的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对每件活儿的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生意渐渐红火起来了。不过,他心里也清楚,现在做得多是些单色或双色的“小活儿”,每盒名片定价也就在25元左右,利润并不高。一段时间以来,他不得不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如果能揽到四色套印名片的生意,那么利润就相当可观了。  相似文献   

14.
档案人应是读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原本想说,档案人也是文化人,但我觉得"文化"的概念显得有些浮泛,充其量已经沦落到只剩下一张可供撩人眼目的名片,因此,说档案人也是文化人,难免会有一种被托举而踏空的感觉。虽然"档案"的确也是文化,但我不能拿一个可  相似文献   

15.
窦坤 《历史档案》2007,2(3):70-76
名片为社交中的交往媒介,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清末开始采用西式名片,其形式与意义均与中国古代名片不同.本文利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莫理循文件中大量的名片档案和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中的名片资料,说明清末民国时期名片三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及其功能、特点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在社会交往中的反映,以及中国人在接受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新周刊》曾经以“世纪名片”为题,列出f在20世纪出现的一百种事物。笔者曾经在一篇论文中,把这一百张“世纪名片”进行了一个分类。就是按“衣食住行等实用性名词”和“娱乐性名词”进行了分类。结果,在这次分类中,“娱乐性七词”的比例竟然超过厂“衣食住行等实用性名词”。不久前,《新周刊》干脆以“娱乐新世纪”为主题,论述了一个观点:21世纪是一个娱乐的世纪!在《新周刊》的“世纪名片”中,一个名词赫然出现在这一百个一词的前列,它就是“畅销书”。对于“畅销书”的解释,从英文单词的词义上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说当一个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有不少客人前来祝贺,第一个客人说,这孩子以后是要当官的,结果主人很高兴,给了赏;第二个人则说,这孩子以后是要发财的,结果也看赏;第三个人却说,这孩子以后是要死掉的,主人大怒,几板子便把这个长着乌鸦嘴的人打了出去.我觉得这第三个人虽然说的是真理,但是还有一个是否合时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又接到了这样一张名片:自由撰稿人,×××。算来这是我一个星期内接到的第六张此类名片了。我认识×××,我知道他是个专写“命题作文”的主儿。但他在濠邦酒吧还是激动地告诉我:老子不侍候他们了,现在辞职干自由撰稿人了。这话乍听起来颇有点“挣脱了束缚”的味道,勇气  相似文献   

19.
感谢上海图书馆给我提供一个机会能和上海的朋友们作一次文化心灵上的交流。希望在我讲完话之后大家能够踊跃提问题,为了鼓励朋友们提问题,我愿给每一位提问题的人一张名片,如果谁的问题把我难倒了,我愿把手机号也告诉他,交个朋友,相互学习嘛,这就是我今天的现实心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暑期教师学习会的学习和讨论,我对本校的前景有了新的认识,在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我也有了新的构想。学校德育工作要靠全校教师齐抓共管,特别是班主任,我是学校的班主任之一,也是学校主人之一。我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昨天听了许校长的报告,使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