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快意论     
书当快意读易尽,目之所及皆入读。读书当快意自得,不必正襟危坐读,皓首穷经读,却可以春秋读,山水读,品茗读,对酒读,消闲时可读,解闷时可读,几无时不可读,亦无处不可读,只需以快意为帆,闲适为屐,风雅作伴,悠然前导,兴来即往,优哉游哉,跋涉诗山词海,看风光满眼,于此含英咀华,不亦快哉!选读法:名山胜景之碑刻题咏,每每有标志指明佳处,诗词集中,选者亦煞费苦心标示注解,以期读者有迹可循,既明了作者行文的草蛇灰线,又可从其中挑选可情可意的诗境畅游一番。按图索骥,选读精粹,不亦快哉!标读法:书中所作的标志,疏漏之处,也自难免,书中留白之处,读…  相似文献   

2.
<正>“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张晓风,其文如其名,读她的散文集《一一风荷举》,如晨晓微风,轻拂心头,给人清新快意。  相似文献   

3.
邵建新 《教育文汇》2012,(10):46-46
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在中学语文界影响较大。笔者也是这本书的热心读者。我读的是该书的修订版,读后受益不少。研读中,笔者也发现本书有一处微瑕:作者在分析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时有一处“硬伤”。这处“硬伤”初版时就有,修订后仍未纠正。  相似文献   

4.
由胡绳任主编,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出版一年多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胡乔木同志在本书题记中认为:“这本书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因为它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夹叙夹议,有质有文,陈言大去,新意迭见,很少沉闷之感。读者读了会觉得是在读一本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的历史,从中可以吸取营养,引发思考,而不是读某种‘宣传品’”。这是对本书优点的很高的评价。也许更应该说,这个评价,表达了对本书作者的鼓励,表达了对这  相似文献   

5.
《于丹的天空》近来受到读者、媒体的“特殊照顾”,褒扬不少,板砖不缺。这本出自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家滕阳户掌门人孔健之手的心灵读本,被传为作者“蓄谋”已久却姗姗来迟的一部励志作品。有人说它是“吹捧”之作,实则没有读透、细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6.
德国作家保罗森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感觉很有道理。生活如读书,每个人都是书,每人又都是读者。读别人,又读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这本书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读懂人生之书了。  相似文献   

7.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孝师,授之书而习其旬读者。”“习其旬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  相似文献   

8.
《春晓》(五年制第四册4课),是唐代孟浩然写的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了春睡刚醒来时的一刹那间的独特感受,从听觉角度着笔,以平易浅近的语言描写了春天的一个侧面,而无边的春光则留给读者自己去猜测、去思考、去联想。此诗美之所在,就在于它的含蓄,但也流露出诗人对春时易尽、春光易逝的一丝淡哀。“春眠不觉晓”,首句平平而起,明白如画,似漫不经意之笔,但却把诗人酣睡一觉到天亮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春夜的静谧,酣睡的香甜,晨起的惬意,跃然纸上,但又余味不尽。诗人兴尽悲生,深深地感受到春时易尽,人生不再。春夜酣睡,乃是春的  相似文献   

9.
一、以读激趣,集写作之材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为了引导学生多读,扩大学生视野,我在班里组织了“赠一读百”活动,即一个同学捐赠一两本书就能有上百本书看。无疑,增加了教室图书角的藏书量,使学生读之有“源”。同时坚持每天进行“两分钟读书讲演”,讲述所读书...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轼说:“某生平无快意事,唯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一次回答大学生的提问时说:“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朝前走。”所以,培养自己的作文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作文兴趣呢?一、选择阅读——用好书激发写作。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为作文获取丰富的信息、提供摹写的范本,而且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热情、提供精神支持。少儿读骆宾王的《咏鹅》,未尝不有写鸡写鸭的想法;青年人读陆游的《钗头凤…  相似文献   

11.
书的缘分     
傅平凡 《江西教育》2023,(48):14-15
<正>“每本书都要读完吗?”“是专心读一本书,还是同时读一些书?”“书读不懂,要怎么办?”在语文课上,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多年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习惯,规定我们该读哪些书,但读书其实是一件令人放松的事,我的建议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应是一件乐事。就像看电影要关注字幕、配音、清晰度,买衣服要看设计、面料、版型,看书也要仔细对比出版社、翻译家,多参考其他读者的评论,还要摸一摸书的质感,看一看书的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佳作展示]读·感悟安徽一考生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捧一杯清茶,目光轻轻地拂过书页,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读是感悟。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和澄净。心如澄碧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夜的树,他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只是守护那纯净…  相似文献   

13.
编后记     
<正> 这本《陈省身文选》即将呈献在读者面前了。文选编就,陈省身教授在“前言”中写道:“这本书是张洪光同志建议和编辑的。”朋友问何以此举?为此,先谈谈往日的情况,我认识陈省身教授的经过和本书的选编意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每当低呤  相似文献   

14.
读书感悟     
天生一物,自有一物之用;世出一书,自有一书之读。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这是大众的读法,大众的境界。芸芸众生,劳作休闲之余,翻一翻书,旨在消遣,意在娱乐。因此,读书无他图,只看兴趣,是漫无边际地读,大量通俗的书,包括一些畅销的书,便是为他们提供的。当然,这类读者有时也读雅一些、品位略高的书,如“牡丹”、“西厢”、“红楼”之类,但求各取所需,如黄庭坚所说:“以世眼观之,无真不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以致用,是许多人读之所求。这类读者多为专业读者,故所读之书,也多…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严峻     
“开卷有益”在今天看来是针对读好书而言的。读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晓理,品文可以传道,嚼诗可以冶情。读书还可治病,如读资料性的图书和杂志可以帮助读者系统了解疾病,有助于减缓病人对疾病一无所知而产生的猜疑和恐惧。读好书,可明正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后,才能施展“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一个民族也至关重要,是一个国家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基础所在,正如日本作家池田大作所言:“一个国家没有书籍,等于是没有主人,读一本书如同人生中插入一根钢筋,会坚强不倒的。”有人曾断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  相似文献   

16.
黄阿番 《福建教育》2013,(11):61-62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我向往已久,之前在书报上看过对这本书的介绍。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它。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用时10年完成的一部力作。正如本书内容简介中写道:“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的确.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本书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还有作者推心置腹的真诚和引入深省的观点。这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一生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散文的特点就是“散”。这话有道理。不过,这“散”是指“形散神不散”:撒得开,收得拢,视野开阔,触类旁通。优秀的散文,常常寓意深邃,寄情高远,联想丰富,构思新颖,表现出“精鹜八极,心游万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气派;尽管写得恣肆汪洋,挥洒自如,但始终紧扣主旨,未曾离题一步,曲终一收,还能使人有“读之惟恐其易尽,尽之但觉其可思”之感。秦牧同志的名篇《古战场春晓》,这一特色尤为明显。作者站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回顾反侵略的昨天,援古征今,纵横交织,笔触饱醮  相似文献   

18.
朋友最近送了我一本书,和书一起送的是一个要求:读完写篇感想。要知道,这本书是《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30年》,像我这样完全是建筑设计行业之外的读者,能把这样一本巨著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书中老有让我流连一处或反复前后的地方。通过一本书,把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领域30年的变迁与发展明白个大概是多么艰巨呵,因此最大的感想就是在流连反复中常挂在嘴边的:“噢?啊!”记得作家阿城在他的《树王》中,写主人公看到那棵百米树王时的感想:“我生平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树,一时竟脑子空空如洗,慢慢就羞悔枉生一张嘴,说不得唱不得,倘若发音,必如野兽一般。”我就是这样的感觉,只有发出“噢啊!”之音。但坦诚地说,不是为这本书,而是为30年的中国建筑设计。然而我的无语凝噎毕竟来自这本书的诉说,我必须感谢这本书,必须给朋友一份回报。全书分成了概述、作品、人物、论坛和事件五部分。我给自己的阅读做了启蒙性调整先读“事件”,大体从时间线索了解建筑设计的30年;再读“人物”,看看30年中哪些大师各领风骚;再读“论坛”,理解建筑设计师的思想理念;最后读“概论”,体会“纲举目张”。至于“作品”,我用它“佐读”其它各部分。没想到,我最喜欢的是“论坛”,...  相似文献   

19.
一、通过读音辨析许多汉字尽管读音相近,但是它们的声、韵、调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只要能正确读出这些字的音,就能辨析这些音近字。如“叹为观止”的“止”读zhi,而“之”读zhi;“直截了当”的“截”读jie,而“接”读jie;“气概”的“概”读gai,而“慨”读kai;“辍学”的“辍”读chuo,而“缀”读zhui;“掂量”的“掂”读dian;而“惦”读dian;“戍边”的“戍”读shu,而“戊戌”读wuxu。二、借助形旁辨析  相似文献   

20.
读了肖川教授《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和朱永新教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两本书,受益匪浅。两本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理想这个话题,生活需要理想,教育生活同样需要教育理想。理想产生激情,激情绽放智慧,生发活力,产生动力。的确,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理想;要“栽培”好学生,教师应该首先“栽培”好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