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自觉地开始文学创作,大概是在七十年代,我上初中时。那时候,在我家三姊妹的小屋子里,在蚊帐的遮掩下,我开始用一本笔记本制作自己的第一本图文小书。这种"蚊帐里的创作活动",不知现在的孩子是否还在继续。我这样做,是因为在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我计划要写的东西,是不受鼓励的。那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个孩子都必须  相似文献   

2.
晶莹 《少年文摘》2016,(4):83-87
没有刻意的外在表现,汤姆用他唯一知道的方式,给了我父亲般的抚慰。"芒果"当了座上客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父母一同来到美国读书,后来定居在新泽西州的州府特伦顿市。1980年,我在特伦顿市的一家医院出生。但在我第二个妹妹出生时,年仅35岁的父亲因肾衰竭去世了。  相似文献   

3.
申艺术尊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一次全国美协理事会上,一位领导在发言中强调"艺术应该服从政治需要"。吴冠中当即站起来反驳:"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我说,  相似文献   

4.
我,七十年代出生,属狗,偏居浙南一隅,才疏学浅,但极其向往新教育的"阳光";虽然有几根刺,但不扎人,故名狗尾巴草。——题解  相似文献   

5.
前一阵,北京举办首届"邻里节"令人感到欣喜,不禁使我回忆起20世纪七十年代,令我终生难忘的极为亲切的邻里深情。我们的女儿小岳2岁时,我们被派到农村锻炼生活,虽然她一直寄宿在幼儿园里,但周日和节假日园里放假休息,谁来接待照料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我时常回忆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尽管我的语文老师们不是完人,没有现在所要求的合格学历,尽管那时还没有"素质教育"的标签,但他们至少于我是终生受益的。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我们也练毛笔字,写大楷,每个人都有一个练字本,都是自己钉的,好多是利用作业本的背面。  相似文献   

7.
书之恋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山下乡在有"龙岩的西伯利亚"之称的偏僻小山村当知青。村子很小,只有十来户人家,村子的中间流淌着一条小河,两边是山,景色优美,用一句文人的话来概括便是山清水秀,但美中不足,我常感到深沉的寂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自知不是仁者智者,故绿水青山不能  相似文献   

8.
红色记忆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孩子们身着灰色小红军服,手捧金色五角星动情地放声高歌。当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次在身旁响起,我不禁热血沸腾。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红军浴血奋战,抵抗外敌的拼杀场面,看到了五星红旗在战火后冉冉升起,在风中飘扬,仿佛来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所遇所感,而称得上刻骨铭心的,却寥寥无几。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躲过十年浩劫,幸逢改革开放,但也有挫折和烦恼:那是二十多年前,我跟随一股进城大潮,从安吉山区来到杭州,在一所小学当上了代课教师。当时很为"代课"两字自卑。于是,报名"自学考试",参加辅导班,一心想早日转正,但事与愿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有幸拜艺术大师齐白石四子著名画家齐良迟先生门下学画。当时也没举行什么仪式,只给先生鞠了一个躬算是拜师了。先生说"他很少收徒,你不用叫我老师,我和你父亲是好朋友,以后你就叫我四叔吧"。后来我一直称先生为四叔。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经常和先生去钓鱼,那时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可垂钓的地方,当时能钓鱼的地方都是各机关单位和部队自己的养鱼坑。每次去钓鱼都是我找车去接先生,每次到家接先生,上车时他都会准备一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是当代"一门显学"。这是一种立足于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诞生在法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我国复兴。其后,比较文学在我国方兴未艾。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陈复兴 《生活教育》2011,(7X):19-19
<正>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经济还被"计划"着,物质资源非常匮乏,家里能每天喝上照得出人影子的稀玉米糊就已经很幸福了。童年的我们,学习压力不是太重,属于自己支配的玩耍时间特别多。不过,我和兄弟姐妹们更多的时间是守在门口等老舅,因为,那是一个让人有念想的人。一到冬天,老舅他们这些小城市的人就会来我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树是我的职业。倒挂在树上,是我的主要姿势。倒挂在树上看书,是我们这些上课不好好听,下课一哄而散的猴孩子在装模作样。其实,我的童年时代没什么书可读,只有些课本和连环画。相比之下,还是连环画值得读。例如,我曾断断续续买全了"四大名著"连环画,曾在我们坡脊街的赶圩日,摆小人书摊和凉茶摊,赚了不少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和我的一家在坡脊这个芝麻大的小街上,过着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中期,我在盲哑学校盲生部任课中,一位盲人教师因病去世了.这位老师平时嘴巴"零碎",群众关系不是很好,但她爱学生却胜过自己的孩子,说起她的盲孩子,就如数家珍,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相似文献   

15.
一同桌我生于七十年代中期。小时候,我不漂亮,不过,现在说来要怪妈妈没有给我做漂亮衣服,哪个女孩子不是打扮出来的嘛!那时候我妈比我厉害,我常常极不情愿地穿哥哥剩下的衣服。  相似文献   

16.
正也许是情系缘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我已在教坛上心无旁骛地干了35年,其中后段19个年头,居然一直在苏苑实验小学当校长。之所以说"居然",一是因为在不断推进校长任期、交流制等的今天,像我这种长久呆在同一所学校不走的现象已不多见;二是因为这既非本人主观所求,也并非本校客观必需。就在这样的情状中,我反复敦促自己"随遇而安"——安于适应现实,安于尽好本职本份,安于用心漫步于"有数、无愧"间……这,也许是被普通从教者的应有特质使然,抑或是受自身的一种秉性驱动。  相似文献   

17.
"妈妈,递给我那本书!"七岁的女儿,即使踮起脚尖也无法拿到书架上第三层的那本《木偶奇遇记》,于是向我求助。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就拥有了整整一个书柜的近百本藏书。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站在书柜前,像个小富翁一样,翻拣她的童话书和故事书。女儿手捧书本的小小侧影,令我的思绪也不由自主地飞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我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冀中平原一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偏僻小村庄长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后期,我教三年级数学,都消灭了不及格,现将几点做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读信封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的小镇度过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没有电视,没有玩具,连课外书也很少。  相似文献   

20.
年过花甲的父亲是我永远读不完的一部书。整个七十年代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阶段。那时教师被称为“臭老九”;学生“交白卷”光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