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质。仔细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综合性的阐述就会发现,综合性绝不仅仅是知识综合,还包括生活综合以及教学目标综合。本文以鲁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之"让友谊之树常青"(以下简称"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一、知识综合:知识在生活主题上的整合所谓知识综合,就是思想品德课要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实现知识在生活主题上的整合。实现知识综合,要做到充分尊重教材、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根本性质进行明确: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3.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的实践性、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并明确指出“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体现之一”,进而大张旗鼓地号召“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在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其它课程的相关知识、基本原理、学科精神巧妙引入,“嫁接”到语课程上来,使之成为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育出语课程的综合性大树,绽放语教学的五彩奇葩,实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4.
杜迟 《甘肃教育》2014,(5):52-52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除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实验稿”相比,进行了重大修改。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上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特性主要有四个方面: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对7-8年级的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与思品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国家、面对社会、面对历史的课程,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特征,其教学目标不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跟生活息息相关.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塑造.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的高效性教学就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是一门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命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成了以智育为主的知识课堂,学生的德性养成、生命发展被严重忽视,课堂失去了应有...  相似文献   

9.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从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中可见鲜明的人文倾向。这样一门“强人文化”的课程,我们该怎样来教好它?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教学行为的指南——课程标准吧。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到“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想品德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时空“开放化”,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1.
当下思想品德教学存在“教学目标考试化”“教学过程说教化”“教学评价分数化”等现象。这些现象归根结底在于知识与生活的严重脱节,这也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不愿学、教师不爱教的学科。在这种现实下,明确学科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路径,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对接,成为教学质量优化的重要课题。学科实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思想品德学科实践应是立足课堂实践,着眼生活实践,强化校园实践。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进而通过实践深化课堂知识,并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值得广大思想品德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后道德实践作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个方面。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是教育教学的准则,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体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时事政治及其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不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考试评  相似文献   

1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从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当前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1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现状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一位教育专家说:“德之重,人之魂”。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是何等重要。然而,很多乡村学校基本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教育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要求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而实施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却有赖于相应的课程和教学的活动。因此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合理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知识技能的综合性,教学应该采用动态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改革的重点是让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让思想教育充分融入生活,整合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并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打破应试教育局面下思想品德教学枯燥,乏味单一的窘迫局面,丰富教材内容,切合生活实际,施行交互式教学,情境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课程。探索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思路,构筑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及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魏曦 《教育革新》2007,(1):34-3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应率先改革,紧紧把握新课标要求,在突出该课程思想性、人性、综合性特点的同时,更应重视“实践性”特点的行为落实,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确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