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信书不如无书。本文首次提出并深刻论证了"用教材考而非考教材"这一重大理念。它与传统的"考教材而非用教材考"有着本质区别,只是把教材当作教学和考试的基本资源,强调对教材内容作适度加工和整理,突出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作者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用理例结合的创作手法,以教研员应有的视界与高度,就如何在命题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作了全面阐释。浙江省作为我国教育大省,其先进的考试命题理念和技巧一向被人们所推崇,相信本文会给广大教师带来不一样的体味。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高考命题也应遵循“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的理念,即试题的内容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里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内容要源自于教材、课标或学科知识,如果游离于三者之外(本文且将三者合一为“教材”),学生的备考和教师的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教材和课标也就失去了其权威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教考分离,涉及自学考试工作许多环节。要贯彻落实这一原则,需要在自学考试工作的许多方面作出相应的改革。本文根据笔者从事自学考试命题工作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命题工作中的教考分离问题作点探讨。一、自学考试命题工作中教考分离问题的症结分析自学考试工作中教考不分问题最容易发生的是命题者和辅导者集于一身。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命题教师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和必要的约束力。自学考试命题教师都是从有关高校聘请来的,考办系统与命题教师之间并不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对他们缺乏相应…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教学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高考命题也应遵循"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的理念,即试题的内容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里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内容要源自于教材、课标或学科知识,如果游离于三者之外(本文且将三者合一为"教材"),学生的备考和教师的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教材和课标也就失去了其权威性地位;二是试题的内  相似文献   

5.
教、学、考一致性可以使统编教材实现功能的最大化,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一致性须有明确的数量要求,试题对教材的覆盖率不能低于60%,须首先体现在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中。不能把课程考试混同于水平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不必追求区分度,要把及格率放在第一位。考试命题要服从教材内容,实现“课标一教材一教学一考试”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6.
命题与评价,自然会遇到三个问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考试设计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方面:测量什么、如何测量、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即如何评分。”在最直观的层面,语文命题可以表达为须明了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就是说,命题者要处心积虑地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怎么评”也就不是很困难了。首先要解决的是“考什么”,就是考试目标的制订,这问题似乎很容易,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语文界始终没有弄明白,或者说始终糊涂着。  相似文献   

7.
古老的命题考试评价,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是语文学科评价的一种方式。如何改革命题考试评价,让它彰显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根据所处的农村学校比例大,农村学校语文阅读资源不足等特点,以“活用教材资源,提升学生素养”为理念,对农村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命题如何用活教材资源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水平测试缺乏实证性的研究,阅读测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套路:选用一两篇文章,从字词句篇、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理解、感悟等方面命题。测试结果也仅仅是算一下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至于测试题目的效度、信度,乃至区分度.则很少有人去作统计分析,更少去作学理的考查。阅读测试命题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测试标准与命题规则,想考什么就考什么,想难一点就难一点,与实际的教学越来越远。“教学”与“考试”的背离就像“猫捉老鼠”.“教的”在猜“考的”,“考的”在躲“教的”,往往出现“教的没考。考的没教”,  相似文献   

9.
面对高考语文有两个问题是最值得重视的: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这两个问题关系到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考查考生的题型设计。考生只有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才能走出复习备考的盲区,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因为“3+X”的高考真真切切是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它与“3+2”考试是有区别的。我想谈下面四点:  相似文献   

10.
“教考分离”,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极为普遍。笔者曾对某省中学的校内考试情况作了一个抽样调查,发现80%以上的中学期中、期末考试都使用地区统一命题。一般都是各地教研室或由教研室指定某中学骨干教师命题。即使是学校自主命题,大多也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不但基础教育如此,现在不少高等院校也在提倡所谓“教考分离”。为什么这么多学校都在提倡“教考分离”这种测评方式?其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它是否真实体现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需求?一、原因解析1.理论溯源为了使考试能准确地测量出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以下简称“证考”)的阅卷登分、成绩通知、试卷分析等工作已于去年11月底全部结束。现对1987年考试的命题和考试结果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求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1988年的证考工作。 一、1987年证考情况的简要分析 1987年的证考试题卷,中学各科目是由国家教委统一命题的,小学的八个科目是由省里组织命题的。 在命题工作开始前一个多月,省证考办就组织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减轻初中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地普遍将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简称“两考”)合并成一次考试。初中毕业考试是衡量初中生学业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的水平考试;升学考试是以初中毕业生为对象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高中段各类学校招收合格新生的选拔性考试。由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考试性质和目标不同,这对“两考”合一的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考试要求学科命题控制难度,体现基础性;而升学考试则要求试题保持一定的难度,有必要的区分度,对考生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适当拉开距离。对此,不少人的理解就是在一套试卷中要有足够的所谓“送分题”。  相似文献   

13.
解析“教考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考分离”,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极为普遍.笔者曾对某省中学的校内考试情况作了一个抽样调查,发现80%以上的中学期中、期末考试都使用地区统一命题.一般都是各地教研室或由教研室指定某中学骨干教师命题.即使是学校自主命题,大多也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不但基础教育如此,现在不少高等院校也在提倡所谓“教考分离”.为什么这么多学校都在提倡“教考分离”这种测评方式?其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它是否真实体现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需求?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高三备考要尊重考试规律。但要真正做到“怎么考”就“怎么教”却绝非易事,需要基于专业的认真研究。 缘起:从怎么考引发的联想探索 研究“怎么考”,应当全方位展开,即研究课程标准、教与学所依凭的教材、考试大纲等,还要研究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及其主要成果、高考命题团队的学术背景及其对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主张。其中,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考关系赵秉真国家教委于1995年12月下发了《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教考职责分离”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原则,“办考者不办学、办学者不办考、命题者不辅导”。如何理解自...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3年第12期中,张真玮老师在《作教学:舍弃“小技巧”,回归“大智慧”》一开头提到:“近年来在关于中考、高考语命题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越来越有影响的呼声:减少基础知识的比重,提高作的分值。有人甚至提出不考基础知识,就考一篇或两篇作。这主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教委近期发出《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凡有违反上述条款的部门、组织和个人,将社会助学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教考职责分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以迢报、警告和取消命题工矿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原则,‘办考者不办 作人员、命题教师、主考学枚、受助学生当年考学,办学者不办考,命题者不辅导’.试资格的处罚.(摘自《报刊文摘》100P期)自学考试必须做到“教考分离”~~  相似文献   

18.
一课一单元一册的教材体系、所谓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设计的教学方法、练习、考试……老师们兢兢业业,总以为自己用教材在教着学生,根本就没有想到,用这些琐碎的“知识点”给学生填鸭,并没有实现它真正的价值,而且,就使用教材这一点来说,老师也是自己被教材奴役、被教材所“用”了。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教”教材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其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丁老师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不按知识顺序“由上而下”进行教学,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注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认真研究考试命题,让学生在考试中有所收获,让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快乐,显得很有必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考”有所得,“考”有所乐呢?一、生活化,让学生体验语文是有用的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通过考查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情况,强化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