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求解弹簧中纵波的波动方程,讨论了弹簧质量对振子的振动频率及弹簧劲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普教仪器中的纵波演示仪偏重于用柔软细长的钢丝弹簧来显示纵波中密部的传播,这与教学中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教材的要求是能阐明弹性媒质中的质点间通过弹力的作用来形成波,作为波动演示仪,应能强调三个重点:即质点、弹力和波形。有些仪器能模拟这三个重点,但弹力却并非由质点本身间的相互作用而来,故演示过程仅是一种非实质性的模拟,不足以示明弹性波的真实形成过程。为此,本文介绍两种用磁子设计的纵波演示仪器。  相似文献   

3.
精确的实验测定表明,对于弹簧质量不可忽略的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总是略大于理论公式给定的周期。本文分别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得出当振子质量和弹簧质量满足一定关系时,忽略弹簧质量采用理论公式可以使实验误差控制在5%以内,这种情况下实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对现有的力、热、电、光各种教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加工 ,使有些已报废的仪器“起死回生” ,填补了教学的急需 ;还努力挖掘其潜力开辟新用途 ,从而大大改善和加强了实验教学。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有关课堂教学演示实验中 ,我们经过反复探索 ,用波动演示器除按常规完成了传统的横波的形成及其特点和纵波的形成及其特点等实验外 ,又开辟了下述各演示实验 :1 振动。振动演示需将波动演示仪的横波板面用不透明的纸壳或纸遮挡住 ,演示时每次只需露出一个或不相邻的两个“质点”。在转动手柄的过程中便可看到露出的质点在做…  相似文献   

5.
纵波横波演示仪的设计河南省教育生产供应公司张发义到目前为止,普教实验室所用的波动演示仪,多为模拟式的,其所示的波缺乏真实感。长柔质弹簧制成的纵波演示仪不仅体形长大,而且不能演示横波。因此,这里介绍一种新型的纵波横波演示仪供参考。一、仪器的结构整套仪器...  相似文献   

6.
韦伯福斯摆     
物理实验中最引人的演示之一是韦伯福斯摆,在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既作上下振动,又耦合成绕竖直轴转动,交替转换,不息耦合,十分动人。调节振子的结构,使竖直振动频率等于水平转动频率,然后使振子振动,则振动能量逐渐从一种振动模式转移到另一种振动模式,纯振动变为纯转动,纯转动变为纯振动。图1示出韦伯福斯摆竖直位移和水平转角随时间的变化,图中细线为竖直位移-时间图象,粗线为水平转角-时间图象。韦伯福斯摆的市售商品很少,只见过一种,其转子直径为8cm,弹簧约长2m。但实验室往往可自制不同尺寸的韦伯福斯摆。落地式韦伯福斯摆见图2,在物…  相似文献   

7.
弹簧振子     
弹簧振子是讲授高中物理《振动和波》时使用的演示仪器。根据大纲、教材和教学的要求,该仪器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功能: 1.演示机械振动 在这个演示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建立如下几个概念:  相似文献   

8.
弹簧振子的振动是机械振动 ,要用示波器显示其振动的规律 ,关键是如何将机械振动的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笔者经过多次试验 ,设计了一种方法 ,取材方便 ,演示效果良好。1.实验设计思路在实验中 ,有时需要调节负载两端的电压 ,这时往往接成如图 1所示的分压电路。改变滑臂的位置 ,在RL 两端就可得到不同的电压。设想若滑臂按某一规律运动 ,例如按简谐振动的规律运动 ,那么在 RL 两端就可得到按简谐振动规律变化的电压。如果这时把滑臂图 1 分压电路看作弹簧振子 ,电压表换成示波器 ,就可用示波器显示弹簧振子的振动曲线。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过去习惯用弹簧振子来演示受迫振动,用共振摆来演示共振现象。在90年代的高中物理课本中,共振在技术上的意义增加了共振筛的内容。笔者认为以共振筛作为受迫振动和共振演示器,它既能说明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原理,又有实用的意义。有一些实验书籍上,用一片弹簧片一端固定,另一端安装一只带有偏心轮的小电动机,逐渐改变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来演示共振筛的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但终有"不真实"之感。所以我们完全按照书本上所提供的条件,用四只弹簧,筛架上安装偏心轮等而制作成功。今将仪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一、结构和原理1…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第二册十章五节图10—28所示“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演示实验装置,当电源用6V蓄电池时,不管选用什么螺线管,弹簧和铁块,由于倔强系数小的弹簧所挂的铁块小,而能挂较大铁块的弹簧,则倔强系数大,所以灵敏度低。因此,在实验中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力,相对于挂铁块的弹簧来说,作用力就很小很小,以至于弹簧的变化几乎观察下列,无法演示。为此,我们改进如下。 第一种改进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A表为演示电表直流电  相似文献   

11.
超声光栅是超声驻波通过液体时,由于超声波作用于液体产生疏、密波形成的等效光栅。当光线垂直于超声波传播方向入射时,在接收屏上会出现衍射条纹。但条纹不清楚,直接观察时眼睛难以分辨。本文利用HPCI-1微机辅助实验平台和光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代替原有的接收屏,将衍射图样采集到计算机,使得演示效果直观、明显,实现了演示结果由定性演示到定量演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高二物理《教师教学用书》第30页的实验指导中,建议将简谐运动中的理想实验“弹簧振子的振动”,改用图1所示的短轨道气垫式弹簧振子去做。 经我校现有18个高二教学班演示的结果证实,用气垫式弹簧振子做该实验很成功。不过刚开始对照仪器说明书试做时,不那么顺利。其原因是用皮唧作气源,只能多次踏压,断续供气。而该实验必须用一定流量的持续气流才能使“气垫”稳定、振子悬浮而左右多次振动。  相似文献   

13.
本静、动摩擦力演示仪是由环形平皮带传动和摩擦力测量两部分组合而成的.在机箱的前面板上.环形平皮带套在水平方向排列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环形平皮带上层的下面有固定于台架上的光滑平面托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低速同步电机,另一端连结主动轮,从动轴一端连接从动轮.传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至少由两个轴套支撑;演示状态下.摩擦块放置于环形平皮带的上面,拉力绳一端连接摩擦块.男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该仪器原理明确、结构简单,又能直观演示摩擦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从零逐渐增大到最大静摩擦力,最后又变为滑动摩擦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是高中物理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本系统将传统教具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对其进行了改进。1 原理采用新型光电传感器件 ,采集弹簧振子正负位移数据 ,通过集成电路EM84 5 0 2变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信息送给计算机程序处理 ,可在显示器上实时的显示出振子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仪器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克服了机械接触式记录数据阻尼较大的缺点 ,所得图象醒目逼真 ,可打印 ,易激发学生兴趣 ,非常适合演示。电路原理图见图 1。图 12 实验装置 (如图 2 )3 制作材料  J2 2 0 1气垫式弹簧振子一套、光电三极接收管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固体缩力演示器是由铸铁座架、试棒、生铁插销和紧固手柄构成的,演示时把试捧在炉火上饶热,一端插上生铁销,放在座架上,旋紧另一端手柄卡紧试棒,当试棒冷却收缩时,生铁销便被拉断,表现出物体冷缩时产生的力的破坏作用.这一实验虽然效果明显,但也有不足之处:在课前要准备炉火并搬入课堂;试棒烧热后,手柄要被烤热,拿取不便;生铁销被拉断时,断片可能弹出,不够安全;生铁销配备数量有限,被拉断后不能再用,取材困难.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设计了新型固体缩力演示器,其外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一、仪器和设备 1.气垫导轨和滑块 气垫导轨长度约60cm。轨面呈直角,开两排气孔,孔径φ0.8mm,相邻孔距25mm。轨面、气腔和支架均用铝质材料制作。 滑块长度13cm,片厚4.6mm,质量370g,也用铝片制作。滑块上固定有机玻璃片,一端开孔,固定弹簧的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导轨的支架上。有机玻璃片竖直取向,正中开孔,固定一只12V灯泡,作为光电传感器的跟踪目标。灯泡的软馈电线可穿过弹簧连接,或经由弹簧本身导电。导轨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一定滑轮,跨越定滑轮的细绳一端固定重物,另一端拴在滑块的玻璃片上。不加外力时去挂绳。 导轨所需压缩空气的气压为10psi。 2.传感器和电子电路 传感器使用LSC5D线性测位二极管,  相似文献   

17.
振动系统在周期性的策动力F=F0coswt的作用下,其稳态受迫振动为x=Acos(wf+φ,与无阻尼自由振动位移变化完全一样,但是系统的总能量一般并不守恒,动能和势能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Ek^-和Ep^-一般也不相等。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受迫振动的能量转换是如何发生的呢?下面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为例来说明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二、实验方法1.应用胡克定律,测出弹簧的倔强系数K.2.测出钢球的半径r和质量m.3.把钢球系于弹簧的一端,细线结于弹簧的另一端,做成一个单摆,线的上端用夹线具夹住.4.如图2所示,量出摆线长l,算出弹簧不伸长时的摆长l_0=(l+r)-mg/K.5.把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摆角θ,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上演示受迫振动的仪器,很不好用。它是由一个带曲轴的摇柄和竖悬弹簧振子组成。当匀速摇转摇柄时,即有一周期性的向上、向下的力作用于弹簧振子,遂使之作受迫振动。原理固然正确,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弹簧振子并不乖乖地上下振动,而是左右前后乱蹦乱跳,根本看不到什么受迫振动现象。这几年,物理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对弹簧振子作了一些限位改进,乱蹦乱跳的现象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摇转摇柄的周期性和力度的均匀性,对于一个即使很有经验的物理老师来说,也是无法保证的。驱动力的周期和力度不稳定,就无法实现其受迫振动。各学校对这个实验,也是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装置做受迫振动实验时,我们发现:一是把手的匀速转动不易控制;二是重物在振动中易晃动;三是曲轴处易滑脱。为解决上述问题,演示实验时我们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安装时,变速轮轴与跨过定滑轮的绳所在的平面垂直,在绳的一端连一小滑环,套在垂直固定于变速轮的杆上,以轮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