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者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和张居正改革等。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代,“天”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自然之天,二是神灵之天。所谓“究天人之际”,主要就是对神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之间关系的探索,其中又以探索自然与人为的关系为重点。“天人合一”说强调的是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息息相通、和谐统一。当时阐发此说的主要有孟子和庄子等。孟子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命题,认为人性与天道是相通的、统一的,人心是能感通的主体,人们只要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能了解自己的本性,而人的心性又为天所赋予,因此知性也就能知天。这里,“天”既是最高主宰,又是最高的必然规律。孟子相信,…  相似文献   

3.
改革,包古广泛的社会内容。凡改变旧事物、旧制度,以及人类社会中一切革故鼎新之举,都可称为改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革故鼎新的过程。在中国原始社会,原始先民就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诸方面进行过许多改革。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按照本阶级的意志,进行了各种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4.
改革,包含广泛的社会内容。凡改变旧事物、旧制度,以及人类社会中一切革故鼎新之举,都可称为改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革故鼎新的过程。在中国原始社会,原始先民就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诸方面进行过许多改革。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按照本阶级的意志,进行了各种社会变革,在历史舞台上进行了充分的表演,留下了无数改革家的足迹。到了  相似文献   

5.
何妨 《新高考》2006,(7):69-72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人物,诸如建功立业、威慑天下的杰出帝王(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如陈胜、吴广、李自成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改革家(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叱咤风云、金戈铁马的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开拓进取、排除万难的探险家(如张骞等)。中国古代的士人,诸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历代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热衷于实践研究记录总结技术的科学家、医学家;学有专长的思想家、教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6.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到底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一、迫切需要吸取古代文论的精华,以丰富当今的文艺理论批评。对于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学艺术现象,有些是可以运用外国的文艺理论来解释的,因为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共生现象,任何一个民族的文艺理论都可能揭示出某些普遍的基本原理。例如文艺创作要用形象思维,是外国人发现的,我们可以引进来,用于整理我国传统的“比兴”说和“神与物游”的形象思维特征论,并结合我国的文艺创作实际,进一步阐明形象思维的规律。但是,我国特有的一些文艺  相似文献   

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史教材内容改革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史内容进入教材的步履缓慢,学习效果不明显。因而改革中国古代史教材的内容,以适应加强社会史教学的需要,遂成为中国古代史教材建设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8.
“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形态范畴。“威”的发生有其历史化原因,夏商周三代的宗法制和“天人合一”观念以及礼乐化的开展,对“威”的形成有决定作用。在许多学艺术和工艺产品遗产中,存在着“威”的审美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形态特征,其中内含着复杂的审美化意蕴。由于受到“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威”与“和”相辅相成,形成既有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效果,又紧密结合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在《“自然之道”与“以自然之为美”》一文(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九辑)中曾谈到过,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存在着重政治和重艺术的两种倾向,并指出这两种倾向的政治哲学思想根源,基本上是儒、道两家。本文试就这个思想文化背景问题作进一步的深讨。纵观中国文化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始终存在着正统的中原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施伟青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历史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在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先后安排两次闭卷考试,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学生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成绩,完全是根据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评定的(一...  相似文献   

12.
军事改革离不开一定的背景和条件,并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更为紧密。政治环境就是指军事改革所处的,并对军事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的政治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本文试就影响军事改革的国家最高决策层的决心、改革集团、法制建设、政治改革等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建华 《考试周刊》2013,(50):128-129
文章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主要封建王朝重要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情况,包括秦朝、西汉、唐朝、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思路清晰,叙述简洁。  相似文献   

14.
周立新 《新高考》2006,(5):60-63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及著名君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封建王朝的盛世;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政治改革。明确本专题的重点:每一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以及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难点:归纳有关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和治乱兴衰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古代史课是我校政法系政教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一学年一、二两个学期,周学时为3,年学时为99,占专业必修课的5.91%。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课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以传统的系统讲授法为主,讲授法最大的优点是知识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也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所以它在教学史上经久不衰。但这种教学方法基本是灌注式的,往往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比较被动,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学生习得的知识不易保持。而且忽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师范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问题。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古代文学的教材版本的使用情况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第二部分论述古代文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师范院校《中国古代史》课程的体系大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按照苏联高等师范教育的模式制定的。其内容也都是分阶段的模块式教学。将中国古代史分作"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和"明清"等几个历史时段。而每一段又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对外交流"等内容,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有的教材又增加了"社会生活",这种教材和教学方式的好处是面面俱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培养出来的学生程度也比较整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是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教材内容始终受到时代的局限和政治形势的影响,政治史的内容偏多,观点陈旧,教条化、程式化严重,中国古代史社会史的内容偏少等问题,致使学生对教材缺乏兴趣,学习成效不高;转变教材形式和授课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安排学生必读的史书经典,选取典型史事进行课堂讲授和研讨,重建学生以阅读正史经典为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崔银锁 《考试》2004,(2):56-57
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