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革的理论解读,对西方的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它试图用技术发展的"三段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理论"是错误的,对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阶级矛盾、领导阶级以及所有制等问题的分析和论述是肤浅的。然而,后工业社会理论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认识当代科技革命、经济社会变革及其发展趋势的有价值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丹尼尔·贝尔 (DanielBell)是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不少流行观点—意识形态终结论、专家治国论、后工业社会理论等等都同他的名字有密切联系。贝尔的最重要著作是 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 1976年出版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两者均已译成中文。一般认为贝尔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 ,但对此不能作笼统的理解。根据贝尔自己的看法 ,他仅仅在文化方面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理由是他“崇敬传统 ,相信对艺术作品的好坏应作出合理鉴定 ,还认为有必要在判断经验、艺术和教育价值方面 ,坚持依赖权威…  相似文献   

3.
贝尔是用后马克思主义指认秉承马克思学说的某一方面而又与马克思本人进行对话的一类学者.自诩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贝尔,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运用知识与技术中轴原理的范式,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因此,他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对后工业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理论观照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贝尔是用后马克思主义指认秉承马克思学说的某一方面而又与马克思本人进行对话的一类学者。自诩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贝尔,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运用知识与技术中轴原理的范式,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因此,他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对后工业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理论观照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给我们诸多希望与遐想。当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 ,带着前工业社会悠扬的田园牧歌 ,带着大工业时代隆隆的机器轰鸣 ,带着信息时代电讯符号的梦幻迷离 ,走向前去 ,我们不禁要对世界的未来发出疑问。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代表作《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作出了他的回答。作者独到的理论见解、入木三分的剖析和深邃的预见性令人印象深刻。贝尔的著述众多 ,其中尤以后现代主义理论建树最具影响力。从“意识形态终结论”到后工业社会理论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且他将立足点放在文化研究上 ,以期发现后工业…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判断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就会计职业而言,它就是会计人员借助自身知识、会计信息、外部会计环境、职业经验等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活动.它是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业技能.如何将学到的专业技术理论转化为技能技巧,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锤炼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以来,“知识经济”成为全国性的热门话题。近来,我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表示了对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明确态度。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已作出了积极反应,西方国家更是捷足先登。我们应该理解,“知识经济”的概念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50年代以来人们对社会发展趋势观测的自然结果。一、“知识经济”探源早在1959年,丹尼尔·贝尔就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说法。1973年,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指出后工业社会有5大基本内容,其中就提到,在职业上,专业与技术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于主导地位;社会的中轴原理是,…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生世纪,知识经济大潮的涌动,我们在未来的社会发展的战略上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知识经济,成为关系党和国家未来的大事,直接影响到下世纪我国以何种面貌出现在世界民族之林。一、知识经济由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多种说法。先是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电子技术时代”。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又称它为“后工业时代”。记者出身的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把它描写成“超工业社会”。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斯比特以新型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命名这种经济,提出了“信息经济”的概念。1990年联合国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文化变迁的滞后性导致国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的“亲亲”思想和西方的用人理念同时影响着国人的职业流动,人力资本是职业流动的基础,而社会资本是职业流动的关键。社会资本不仅提供信息支持,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向个体提供资源支持。资源的差异性分布产生了职业地位获得的不公平性竞争。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曾在五、六十年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繁荣。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这种经济繁荣好景不长,从1973年开始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得生产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加剧,而且至今还没有走出危机。西方学者在寻求危机出路的同时,提出了新的科技革命的理论。最早提出来的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他在1973年写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一书中,首次提出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征,即:(1)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与部族     
民族(Нация)与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的概念是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社会联系的两种形态的反映。部族和民族是在不同的时代中所产生的两种历史范畴。物质财富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要求人们进行集体的协作,要求人们联合起来。斯大林同志指示说:“人们和自然界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并不是彼此孤立,彼此隔绝,各人单独进行,而是以团体为单位以社会为单位来共同进行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莫斯科中文版,第一五二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人们的这些集团便以不同的形式形成起来。在历史的初期,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过着小集团生活,和群居的类人猿一样;後来才出现了以血统的、氏族的联系,以及以这种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人们底集团。原始公社制度的基层组织是氏族(роц):它起  相似文献   

12.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即“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理论和学习的三大驱力动机。这一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文章在分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学习理论对我国幼儿园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认为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应当重视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组织和提升经验,重视幼儿学习中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科学是系统的实证的知识,主要是追求纯粹知识的自由研究活动。科学家这一术语,是英国哲学家威廉·惠威尔于1834年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成立大会上首先提出来的。它最初指以经验为根据寻找自然规律的人,即从事实验科学工作的人,一般指自然科学和社会领域中各类专门研究者。它已成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本文中的科学是专指自然科学,本文的科学家专指自然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正>自然美术活动是我园“十四五”课题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以艺术素养发展为指向,充分关注幼儿生活中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通过游戏化的实践体验,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它可以是“在自然里的”,即在自然环境中,会感受与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也可以是“运用自然的”,即能运用自然界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材料进行美术的表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种是以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学习科学探究中要用到的各种技能。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人们源于自然界的问题,然后运用探究的方法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解释,将解释获得的知识进一步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或其他的问题解决中。所以,科学学习的知识内容主要是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空间科学等与自然界有关的范畴。此外,还有一些技术性知识的学习,即研究一些由于…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职业指导的三种模式 不同社会条件下,各国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心理、职业观念社会化的出发点、目的是不同的,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学校在职业指导的实施策略、指导内容、指导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依据这些标准,我们将世界各国或地区有史以来的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总结概括成以下三种模式: 1.升学或就业安置模式。该模式主要由社会改革者和社会工作者提出。它将学生在职业心理、职业观念方面的社会化看作升学或就业前的孤立事件、短暂行为,把指导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教育定向上,致力于帮助他们找到和个人特点相匹配的职业和教育途径,以缓解激烈的升学竞争,减轻社会的失业压力,进而求得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模式一般以择业期的学生为主要指导对象,以指导人员为指导中心。它主要通过向学生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相关职业知识及求职艺术与技巧、依靠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职业爱好与能力、向用人单位直接介绍或推荐学生等措施展开工作。该模式的原型以50年代前美国的学校职业指导为代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人本主义,主要是指从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出现的一些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归宿,从对人本身的研究出发来研究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有关人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理论。它是现代西方的哲学家、思想家们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现象的解释和概括。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态批评理论中的精神生态思想来分析《灵感女孩》中的生态思想。着重以主人公艾丽维亚的精神疾病的病症为出发点,探析导致她“精神污染”的深层次原因。即“物”的丰收,“心”的意向的迷失。人们开始了与自然的疏离,与人的疏离还有自我疏离,这些都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病症。而治愈此病的良方在于寻求,自然界生态平衡和人内心世界的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一、概念图简介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了概念图(Concept Map)这一概念,其实质是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在大脑中储存的一种方式,它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以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及其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60年代由美国学者马克鲁普等人提出来的,综合30年来的各种提法,可概括为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技知识为主的生产、分配、创新和使用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的特征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通过不断创新,使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 二、知识的内涵 什么是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呢?它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所有知识,即人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引用了在西方自60年代以来关于求知的“四个W”概念,即对于任何一件事物都要“知道是什么[know-what]”、“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