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四季”,本单元选的文本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作品,诗歌《秋天》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是现代诗人何其芳20岁左右时的作品,何其芳写诗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关的节奏,并注意表现诗的形象和意境,所以他的诗作具有华丽和细腻的特色。《秋天》这首诗也能明显表现诗人的创作风格。诗歌三节三幅图画,  相似文献   

2.
李超 《现代语文》2006,(12):67-67
品味何其芳的《秋天》,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故作哲思,也不像他以前的诗作那样拘守于个人狭小天地,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缠绵悱侧于男女私情。它以直陈其事的写法,表现出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那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眼中的秋天,创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摇荡着清远、恬静、轻柔的梦境。毋庸置疑,诗歌是何其芳最喜爱和最先运用的学样式,作为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何其芳的诗具有现代派诗的共同特征。这就是施蛰存指出的:“《现代》中的诗是诗,  相似文献   

3.
秋晨     
初中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收录了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的《秋天》一诗,适值秋季,也为了配合教学,我们特别选摘了同类的两首诗供同学们欣赏。  相似文献   

4.
《秋天》是何其芳的一首诗,它给我们展示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创设了一种清净、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堂校际公开课。执教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一诗。这是诗人何其芳的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执教老师以朗读为立足点,步步引导,让学生读出个体的感受。一切进程均在老师的预设之中。老师见时机已剑,便微笑着引出了下一个话题:“大家喜欢这首诗吗?”一时,学生议论四起,喜欢它的当然很多,可不喜欢它的竟也有好些,  相似文献   

6.
何其芳在1932年一共写了两首《秋天》,前者写于6月23日,后者写于9月19日晨,为了加以区别,两者分别用《秋天(一)》和《秋天(二)》为题。这两首诗都收入作者的第一部诗集《预言》。  相似文献   

7.
这节课教学何其芳的《秋天》,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首诗.课堂上我充满激情地朗读诗歌,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地想象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我读书的声音刚停,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我还没来得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已经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相似文献   

8.
何其芳先生的《秋天》一诗,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增的篇目,对它的解读一般是说它以秋为主轴,可分解为在秋天中发生的一些并列的场景:伐木工人在叮叮的伐木声中挥洒汗水,农民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心里乐开  相似文献   

9.
秋之韵     
秋天是一首诗,一首快乐的诗,一首金色的诗。在诗中你能听见鸟儿婉转而清脆的叫声,农民伯伯收割庄稼时的欢笑声。劳动的秋天,金色的秋天。秋天是一幅画,一幅画着梦想的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诗人在秋天吟诗作画,秋天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梦想。红色的高粱,金色的稻子,紫色的包菜,绿色的青菜……都在秋天向大家张开了笑脸。梦想中的秋天,五彩缤纷的秋天。秋天是一张乐谱,它跳跃着一个个轻松、欢快的音符。秋天的叶子黄了,凉爽的微风轻轻地从树枝上吹下了它,落在地上,一片片地飘撒,好像弹起的一首舒缓的轻音乐。跳跃的秋天,飘洒的秋天。我爱秋…  相似文献   

10.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秋天@何其芳  相似文献   

11.
陈芳 《文学教育(上)》2008,(16):103-103
诗人何其芳的《秋天》仅用一百多字就将一个喜获丰收的季节、一个充满梦幻的季节呈现在我们面前,里面演奏着喜悦、守望、期待、梦想等心灵的乐章。这样一首现代诗能有言简意丰的效果,与诗人的“炼字”密不可分。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解读此诗的“炼字”之妙:  相似文献   

12.
诗人何其芳的《秋天》仅用一百多字就将一个喜获丰收的季节、一个充满梦幻的季节呈现在我们面前,里面演奏着喜悦、守望、期待、梦想等心灵的乐章。这样一首现代诗能有言简意丰的  相似文献   

13.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这首诗是写坐船夜行邗沟(现在扬州市一带的运河)的情景和秋天水乡的景色。  相似文献   

14.
这四首诗,描写京城秋天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穷愁生活,表示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最后,诗人作出抉择:不去依靠最高统治者。它是诗人的悲叹之声,不平之鸣。作品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富有艺术感染力。从这四首诗,我们可以认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了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15.
《秋天》收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篇自读课,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早期的一首佳作。在那个大革命失败的阴影笼罩全国、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东北大地的背景下,作者却丝毫没有受到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写出了如此唯美的作品。恰如作者自己所说:我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美丽的、安静的、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用一些柔和的诗和散文,用带着颓废色彩的北平城的背景,用幻想,用青春……我写着一些短短的诗和散文,我希望和我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秋天到》这首诗以整齐的格律,描写了秋天的景象,点出了秋天是凉爽、丰收、美丽的季节,诗中的景色色彩明丽,动静结合,有点有面。  相似文献   

17.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这首诗是写坐船夜行邗沟(现在扬州市一带的运河)的情景和秋天水乡的景色。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文本需要有效的解读,才能品味出作品的艺术真谛。 前不久,听了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十四课——《秋天》,作者何其芳。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抒情诗,诗歌语言精粹,意境优美,氛围缥缈而甜美,勾人心魄。老师上课时先通过展示几幅秋天的画面,导入新课,然后进行朗读教学,再让学生归纳出三幅画面,  相似文献   

19.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晚上。秋天的萧瑟往往令人产生伤感的情绪.很多诗人都会在作品中表现出“悲秋”的情感。不过引人悲伤的其实并不是秋天本身,而是诗人当时的境遇。叶绍翁是南宋诗人,他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身花异乡,那种对家的强烈思念才是全诗淡淡悲伤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课文《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选自《夜歌和白天的歌》。这首诗是何其芳在延安写的,作者说:“是为少年同志们和年轻的同志们写的,同时又部分地表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梦想和渴望。”(《关于写诗和读诗》)臧克家评论说:“他(何其芳)的诗反映了旧中国和新社会的一些生活,以及他对这些生活的思想感情。”(《中国新诗选》代序)在这首诗里,诗人把少男少女们作为新人、新事物的形象来歌唱,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决心去旧更新,转变思想和诗风的热烈的真情实感,表现了诗人健康的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