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文章结构,领会思想内涵,通过欣赏美、学习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文中的历史事件教学,不应简单地等同于历史课上的教学,应该侧重或者凸显历史事件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价值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艺术创作时作者不但不能重复别人,且不能重复自己。雷同向来被视为艺术创作的大忌。然而,这只是艺术品彼此之间的一种对外政策。作为艺术品的个体,还有一项内部政策,即允许对某种重复的追求。一些着意安排的重叠和反复,往往可以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中学语文教材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社会美主要指的是人的美。人美包括外貌美和心灵美。语文课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美的人,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美的人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习这些美的人,模仿这引起美的人,从而造就新一代美的人,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的宗旨。该文试图通过分析课文中社会美的内涵和形式,探索社会美的审美教育,更好地完成社会美的审美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黄霞 《广西教育》2012,(14):63-64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理论。在查德"模糊集"理论启发下,语言学界普遍认识到:对语言来讲,模糊性可谓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它不可分离地存在于自然语言之中。于是,将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模糊语言学应运而生了。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文课本中的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7.
何忠朝 《高中生》2013,(2):10-11
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并不是说记叙文中就不需要议论。记叙、描写犹如“画龙”,议论则是“点睛”。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如果用得合适,往往能使记叙文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语文美感教学要以情感人。以美陶冶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何谓美感?在通常情况下,美感指的是人们的审美感受。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的景物异常丰富、多姿多彩,因此,自然景物的美就成了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景物的描写,都十分“美”。懂得如何挖掘景物的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还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如何挖掘语文课文中的美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同学们便可以发现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美璀璨夺目:崇高理想境界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语言形式的美和题材新颖的美……那么,怎样学会欣赏语文课文中的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呢?  相似文献   

10.
点睛之笔     
同学们的作文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全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但读后觉得松散,印象不深。如果我们能在行文中照应题目,即用一两句话点明题目的意思,就能产生点睛之妙。怎样点题呢?  相似文献   

11.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自学成才,知识很扎实,亦很渊博,稍显遗憾的是他口才不是很好,肚子里的墨水“倒”不出来。上语文课时,他很少讲,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诵:一组一遍、二组一遍、三组一遍、四组一遍、男生一遍、女生一遍、全班一遍,诸如此类,不厌其烦。一节课下来,我们很少听到老师拓展的声音,也很少看见老师讲解的板书,有时能见的仅是刚上课时他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标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刻不容缓。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语文课文就是很好的可以充分利用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3.
《太 阳》是一篇说明文。小学语文教学不强调课文属何种文体 ,也不单独讲解有关文体的知识 ,而是通过阅读实践 ,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课文具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因此 ,教学《太阳》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 ,读懂每个自然段 ,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讲清楚的 ,这“一步一步讲清楚”正好体现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按照这一思路教学 ,就能使学生更容易领会自然段的联系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 ,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 ,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一、抓住事物的特点 ,理解自然段的联系说明文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4.
点睛之笔。即在作的关键处点明或升华要旨的一两句话。话虽不多,但会使全篇精警传神。高中学生学习写作,指导他们尝试“点睛”,既有助于他们的理念得到升华。也有助于他们语言运用的警策化,是很有意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范式结构,它的建构过程是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组合、联系,并经由教学实践活动的检验、选择与改造.旧的阅读教学模式(即教案剧)经实践检验,已暴露出诸多缺陷:1.程式化痕迹严重;2.知识"灌输化",课堂上缺乏必要的智力操作活动(重结果,不重过程);3.与实际生活距离太远(造成"语文无用论");4.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漠视;5.使"编写教案"成为教师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贯穿其中的价值核心就是通过人伦教化来塑造和培养健全的人格。从少儿时期的家庭启蒙教育开始,即以诗、书、礼、乐的咏唱、背诵来熏陶和引导孩童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感悟和觉悟。中国传统启蒙教育正是基于家庭背景下的人伦教化进阶之道,无不遵循着"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的伦理道德教化模式,这无疑契合了人生以家庭为起点,逐步迈向社会的成长历程。现代语文教学必须持守人文教化的终极性精神追求,通过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传统语文教学中人文熏染和潜移默化的文化内涵,以实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  相似文献   

17.
刘红梅 《教师》2011,(16):56-56
语文是百科之首,语文学习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质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社会学科的语文教育更是显示了它特有的功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统一,才能促进社会朝着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语课的延伸指语课的广延性和深入性,具体来说是使一篇课所学的“点”知识扩展为“面”知识,纵向深入,通过训练及时巩固,最终形成能力。叶老认为:“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的熟练技能。”可见,语课延伸是语课堂教学环节之一,抓住这个环节,方能“举一反三”。下面笔就语课延伸教学思维形式发表拙见,以求正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9.
杭小兵 《广西教育》2012,(37):68-6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章的题目,能够领略到文章的神韵。有的课文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体裁,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蕴含了作者的丰富感情。因此,题目往往是解读课文内容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抓住课文标题进行教学呢?一、借题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  相似文献   

20.
在践行新理念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浮燥与热闹,要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创造宁静的心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