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实验步步改进,实验内涵层层递升1.教材实验氯化氢气体与氨气的反应实验是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与浓氨水,逐渐靠近,会看到先有微微白雾,再有浓浓白烟。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刺激性气味。但是,"雾""烟"有时对比度不大,难以区分与证实,且有污染,不符合绿色与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2.
氨与酸演示实验的改进甘肃省徽县一中王俊英高一化学第六章《氨和酸》第三节氨的化学性质中氨和酸的反应中讲到,拿一玻棒在浓盐酸里蘸一下,另一玻棒在浓氨水里蘸一下,使两棒接近,就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白烟是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化合...  相似文献   

3.
高二化学课本实验(4-3),是用浓氨水检验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但我们将蘸有浓氨水的玻棒伸入纯净氯气中和未照光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均有白烟产生。所以,我们认为用浓氨水来检验此反应进行与否,是不够严格的。我们将该实验作这样的改进。甲烷与氯气的混和气体照光(注意氯气不过量),黄绿色褪去后,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伸入瓶内,无变化,说明  相似文献   

4.
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2实验方法1.将两个三角架放在水槽内,向水槽内加3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三角架高度的6/7左右。2.在三角架上各放一个青霉素药瓶,向其中一个小瓶中加人2mL浓硝酸,向另一个小瓶中加入2mL稀硝酸。3.向两个小瓶中各放入两小块铜片。在三角架外侧迅速套上一个烧杯。3实验现象浓硝酸与铜激烈反应,放出红棕色气体(NO2),小瓶内的溶液变为蓝色。红棕色气体充满烧杯的空间。稀硝酸与铜反应较缓慢,烧杯内没有变化,小瓶内的溶液变为蓝色,待一会儿,烧杯的空间内呈现很浅的红棕色(这是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一氧化…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氨的化学性质的[实验6—4] ,是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 ,并使两棒接近(但不接触) ,即可观察到如课本[图6—4]所示的实验现象 :在两棒中间产生大量白烟 ,并向周围扩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本[图6—4]所示的实验现象与事实有较大差异。实验事实是无论两棒如何靠近(我们还做了两棒靠近相互环绕的实验) ,白烟总是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上产生 ,根本得不到课本所图示的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如下 :根据气体扩散定律可知 ,氨的扩散速度要比氯化氢的扩散速度快得多 ,所以当两棒接近…  相似文献   

6.
1研习教材重、难点 1)氨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a.氨水显碱性. NH3+H2O→←NH3·H2O→←NH+4+OH^-. b.氨与酸反应.将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盐酸的2根玻璃棒靠近,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烟。  相似文献   

7.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方法用注射器和玻璃导管等制作的简易装置作为反应器使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在玻璃导管中(无空气干扰的环境里)进行,避免了气体产物和空气的直接接触,便于及时观察到较纯的NO2、NO气体的颜色。  相似文献   

8.
1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80页“硝酸的氧化性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4mol·L-1)和浓硝酸(15mol·L-1),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验证铜片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同.该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将CO_2从一个容器倾入另一容器时,室内不能有风,操作不宜太快。教师在预试时,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棒(预先烘热),在盛CO_2的集气瓶内慢慢地转几  相似文献   

10.
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上海市天山中学(200051)施佩欣一、改进目的高二化学实验册中实验二“硝酸的性质”中,有“浓硝酸跟铜作用”一实验。实验过程中,如每个同学逸出少量二氧化氮气体,则一个班级在实验过程中排出的NO。的量就不容忽视了。且NO。是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11.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一个典型实验(如图1).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其一,由于反应器试管中有空气存在,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无色一氧化氮气体立即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很难观察到一氧化氮气体的真实颜色;  相似文献   

12.
<正>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反应,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操作是:在试管中进行该实验,同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在试管内进行该实验可以观察到铜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能看到生成气体颜色的不同,蘸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能够防止毒气外溢,这是这套实验装置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试管内不可避免的有残留的空气,导致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的现象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蘸氢氧化  相似文献   

13.
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白烟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按照现行教材,此实验为全敞开式,刺激性气体逸出并污染环境,产物没有处理回收,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通过改进反应容器和溶液的注入方式,利用输液瓶和注射器的密封性,可向密闭反应容器中半自动注水,吸收产物。改进后实验材料易得,现象明显持久,在课堂演示中便于学生观察,为学生由宏观现象思考微观实质搭建了桥梁。  相似文献   

14.
正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但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采用排水法,因此无法收集到NO2气体。(2)反应结束后,装置里的多余的气体无法处理,一旦取下橡皮塞,会导致NO2气体外溢造成环境污染。(3)铜片浸在浓硝酸中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而且产生的气体量较大,浪费药品,不能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所以,我们通过多次的实验与探究,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绿色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对这一实验的叙述在实践中都存在以下问题:①按教材所述,不论怎么样操作,该实验都有二氧化氮气体逸出。污染教学环境,损害师生健康;②实验过程中,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  相似文献   

16.
HCOOH在80~90℃时,并在浓H2SO4作用下能产生CO。而HCOOH的沸点是101℃,非常容易汽化,而且其酸性比H2CO3大,能与石灰水、CaCO3发生反应生成澄清的溶液而干扰CO还原CuO实验现象的观察。同时CO还原CuO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是否充分接触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还原反应在玻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学化学课程中,铜与浓、稀硝酸的化学反应是探究硝酸化学性质的重要实验。铜是一种红褐色的金属,广泛用于管道和电线,铜与浓硝酸发生氧化反应后将生成Cu2+,同时将生成二氧化氮,这是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棕色气体。此外,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和变化吸引着每一个人,也激发了大家对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探讨。一、实验仪器准备及步骤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包括:2 L带软木塞的锥形烧瓶、20 g铜材料(如铜屑、铜线、粗铜丝和铜条)、150 mL  相似文献   

18.
正1问题的提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在旧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材中,其操作步骤是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教材中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现象明显,但忽视了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对人眼、鼻、喉的黏膜的刺激作用,以及氯化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咽痛、眼痛、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病症)。而新人教版《化  相似文献   

19.
1 实验改进的原因 铜与稀硝酸反应,会产生有毒的NO气体,实验要求尽可能在封闭式容器中进行,以防止环境污染,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其次,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能被迅速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NO2气体的颜色,实验过程中,要避免NO和空气接触.  相似文献   

20.
焰色反应是指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及其挥发性盐在无色氧化焰中灼烧时发出的特征颜色的反应.焰色反应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在定性分析中常用来检定某些元素的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1.仪器损坏率大,污染严重焰色反应实验的主要仪器是铂丝蘸镍铬丝),由于铂丝(或镍铬丝)在氧化焰中反复灼烧,易从镶结的棒上脱落或折断.每次实验约损坏20%左右.在检定某种元素前,均需将铂丝蘸浓盐酸在氧化焰中反复灼烧至无色,方可进行实验.操作中由于浓盐酸的高挥发性,加之在氧化焰中反复灼烧,空气污染严重,对学生的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