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会促使孩子产生兴趣。我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例如,坐火车时,我就问孩子:“东子,  相似文献   

2.
陈晓 《学前教育》2023,(12):12-13
<正>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还没满月的时候,就给她看量子力学的绘本。很多人感到很好奇:孩子这么小,能看懂吗?扎克伯格的回答是:“我在这个阶段想要教给她的并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好奇心。”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让科学启蒙如呼吸一样自然,是父母送给孩子当下最珍贵的礼物。  相似文献   

3.
水煮沸了,水汽顶掉壶盖;太阳光下,奶奶的老花镜点燃了小纸片;冬天,玻璃窗上结出了美丽的冰花……家庭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家长应善于利用时机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使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呢? 一、珍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孩子来到人间,对一切都感到好奇:蹒跚学步的孩子会盯着自己的影子,总想踩住它;有的孩子拆开闹钟,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有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蚂蚁们扛着一只死苍蝇……好奇心是探究问题的前提,它能使孩子对成人习以为常的事物,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不予理会,甚至呵斥孩子:“没完没了地问,烦死了。”须知,这是在把科学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多次得不到满足,甚至被压制、否定,则好奇心就会消失。而一个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二、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思考和回答问题。这比由家长去直截了当地给孩子解答问题重要得多。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拿着小瓶对妈妈哭嚷:“谁把我的蚂蚱弄死了?”妈妈惋惜地说:“是吗?”她拿过瓶子,  相似文献   

4.
4岁多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遇到好奇的事常常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也确实让我们做父母的伤透脑筋。一天吃晚饭时,女儿突然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妈妈生出来的。”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相似文献   

5.
“知识始于好奇”。许多闻名于世的科学家都是从好奇心步入知识海洋的。牛顿因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也因对水沸腾的好奇,诱发他刻苦钻研,从而发明了蒸汽机。好奇心是获取知识的先导,是创造的先驱。两岁后的孩子有本能的求知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抓住时机合理地进行家教是开发幼儿早期智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家长应注意: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天文学家卡文曾经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果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孩子可以从书本和生活中掌握更多的科学常识。因此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成为当今小学科学教师关心的主要问题。一、好奇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8.
iameriot@gmail.com问:我的孩子快4岁了,好奇心太强,看到什么都想鼓捣一下,家里的很多东西都被他弄坏了。我们跟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照样我行我素。请问,孩子好奇心太强如何引导?答:好奇是孩子(尤其是3~4岁的孩子)的天性,他会对各种事物感兴趣,好奇心会驱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10,(7):20-21
宁波读者小美来电问:“我的儿子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缺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他的表弟好奇地问这问那,可他只顾上网玩,没有像他的表弟那样,喜欢刨根问底。我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究心呢?”  相似文献   

10.
雷辉志 《家长》2014,(8):19-20
在孩子对各种事物都还保持着极大好奇的时候,请好好守护这种“好奇心”,因为,它是引发学习兴趣的主要动力,如果孩子能一直保有好奇心,就能激发他一次次“想要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相似文献   

11.
张丽芝 《学前教育》2023,(24):14-15
<正>作为理工科妈妈,我认为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十分有必要。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中随处见到的现象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蚯蚓会干死?”“妈妈,为什么秋天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妈妈,为什么冬天玻璃上有雾气?”“妈妈,为什么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妈妈,电视里的人是怎么出现的?”……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是应付地回一句“不知道”,那么孩子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中,就会感受到不理解和不支持,这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一、好奇心——科学探索的导火线“壶盖为什么会跳动?”童年时代的瓦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苹果为什么落向地面?”牛顿对这个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感到惊奇。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在念中学时就曾想到这样的问题:“假如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跟着光波跑,那么他不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电磁场中了吗?”这些被常人看来极其平常的现象或问题却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由于瓦特对壶盖跳动之因的好奇,导致了他所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在苹果落向地面的启示下,探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自由落体”的规律。爱因斯坦对他自己的问题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沉思”后,确立了狭义相对论。好奇心,是人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探索和求知的强烈愿望。爱因斯坦曾把他的科学成就归于来自“研究问题的神奇的好奇心。”他说:“推动我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14.
一天,六岁的小威正在草地上玩耍,突然跑来对我说:“我想和小予结婚,行吗?”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事实上,幼儿园的孩子性好奇远不止于此,比如许多幼儿爱问:“为什么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我是怎样生下来的?”曾有一位男孩老爱与班上个别女孩玩,并亲、抱她们。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大声地说:“电视里的叔叔也是这样的。”这类现象表明,作为家长、老师,正视和正确对待孩子的性好奇,已到了不能再回避的时候了。在  相似文献   

15.
☆压制儿童的好奇心摇儿童提出诸如“我是谁生的?”“我是怎么生出来的?”问题时,不是直接对“性”感兴趣,而仅仅是一种好奇的反应。家长如果不正面回答反而斥责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还造成一种印象,孩子会觉得有些问题是“很坏”,问了要挨骂,这样就会使他们从小对性有一种神秘感、罪恶感、肮脏感,从而影响他们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怀疑父母做事的真实性摇采取哄骗的手法,如告诉孩子他们“是拣来的”“石头里跳出来的”也是不明智的。因为真相总是会被孩子们识破的,一旦孩子明白了真相,就会认为父母欺骗了他们,甚至怀疑父母做事…  相似文献   

16.
好奇似乎是人的天性,孩子的好奇心很早就表现出来了。心理学实验发现,早在新生儿时期,孩子就会倾向注视光亮的、颜色鲜艳的物体;5~6个月时,他一听到声音就会好奇地转动头去寻找声源。等到会跑会说,家里的空间更是无法满足他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到户外去“探险猎奇”。到更  相似文献   

17.
工作中常有人问我:“你当小学教师,整天围着孩子转,烦不烦?”这样的提问多了,便引起我的思考,“烦不烦”之问。可能是对小学教师整天生活在孩子堆中,发出的好奇疑问——不理解小学教师为什么整天忙忙碌碌,还照样高高兴兴?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从娘胎里出世,对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其心智都是在好奇、询问、游戏、交往实践中获得发展的。儿童心理学家扎西尔德指出:“儿童能自发地运用自身成长的功能。一旦学会站立,就总想站着。学了几句话,就频繁地使用。智力发展了,就会引起好奇心,喜欢询问、实验,强烈地渴望认识事物。”科学家培根也说过“好奇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正确对待孩子提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话题 1 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并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好奇和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在这个话题上,家长们认为关键在于“鼓励”和“引导”。小一班冯皓骏爸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对其某此方面的特长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巩固,对其兴趣给予积极的评价。有时候,孩子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说明他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这也是其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起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