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称是指作者从什么角度,以什么口吻、身份向读者叙述事件的经过和人物的经历。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第一人称,作者以  相似文献   

2.
阅读记叙文,不仅要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记叙的几种顺序,还要了解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记叙的人称有三种,常见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运用第一人称来记叙,可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亲切自然,容易打动人。如《一面》,写“我”在疲惫中走进书店躲雨歇歇,在买书中受到鲁迅先生的关怀、抚爱——推荐  相似文献   

3.
题目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1.我的课外生活 2.运动会纪实。(原人教版)提示: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使用不同的人称,表达上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所以,应根据文章主题和内容的需要,正确使用记叙人称。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者也感到真实、亲切。使用第三人称,作者自己不露面,而是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直接把事情变化和人物活动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另外,为了避免使用第三人称让读者产生距离感,可以适当地借文章中人物的口,采用对话或独白的形式,让…  相似文献   

4.
二、改换人称改换人称是变换叙述角度的训练。它的具体训练方式有两种:把用第一人称写的文章改用第三人称叙述;把用第三人称写的文章改用第一人称叙述。用第三人称写的文章,叙述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和心理的制约,可以直接把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果要求小学生把它改换为第一人称,由于受叙述范围的限制,小学生就要对原文进行仔细甄别,做较大的改动,比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难度更大。所以,小学多采用前一种训练方式。小学生作文由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一般采用  相似文献   

5.
记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记叙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记叙文的水平高低。那么,如何让记叙更得体呢?选择好适当的人称记叙有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每种人称各有其优缺点。第一人称常用代词"我""我们"等。第一人称的优点主要是易于操作,能给人真实的感受。如写"我最敬爱的人"这类题目的作文,很多同学都觉得有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新移民女作家张翎被誉为"北美地区新移民文学的扛鼎作家"。《交错的彼岸》是继《望月》之后张翎的另一部长篇力著。《交错的彼岸》糅合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构成多重人称复合叙事。张翎对第一人称叙述的巧用使叙述者在叙述时空上的转换自然而流畅,且赋予读者真切感和信任感。第三人称叙述使得叙述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叙述对象之间,拥有比第一人称更大的叙述空间。张翎对两种叙述人称的灵活掌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小说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7.
正英语记叙文的写作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提示中提供的情景,组织语言材料。要想高分完卷,必须注意:1.写作前要根据要求或暗示确定好用什么人称,一般来说,英语记叙文要以"第一人称(I/we)和第三人称(he/she/it/they)"展开叙述。第一人称是从"参与者"的角度进行叙述第三人称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展开叙述。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时态和要点。2.交代清楚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人物(who/whom)、时间(when)、地点(where)、事由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写作理论将人称分为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本来是很清楚的。可是近年来,人们对叙述中是否有第二人称的问题发生了疑问,多数意见否定有第二人称的存在,有一本高校写作教材这样写道:“在叙述中,有时会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出现,这是不是第二人称的叙述呢?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实际上凡第二人称代词出现的地方,不过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  相似文献   

9.
《祝福》全文采用第一人称来记叙,而祥林嫂的主体事迹则采用了第三人称来叙述。这种人称使用方式上的“错位”既显示出祥林嫂人生命运的悲苦和凄楚,又体现出小说情节建构手法的高妙,更预示着小说深刻的社会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叙述视角的成熟,是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小说《呐喊》、《徨》中有五种叙述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和第三人称旁观者叙述及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因而《呐喊》、《徨》比之古典小说更利于传递作者的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具有与古典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性质。从叙述视角角度来看,《呐喊》、《徨》的风格特征除了长期以来公认的"深沉幽默"外,还应加上"迸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记叙文如何写得规范1.合理交代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2.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一般来说,记叙文是用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他们)写的。选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选用第三人称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可采用对话或独白的形式,让“他”讲述亲身经历的事或自己的心理活动,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称代作品中的人物有三种人称代词:我(第一人称)、你(第二人称)、他(第三人称)。作品的人称叙述形式则只有两种,第一人称的叙述形式和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通常也称为第一人称形式(的作品)、第三人称形式(的作品)。目前有一些同志把这两个概念弄混淆了,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志根据作品中作者直呼作品中的人为“你”,就认定这是“第二人称的叙述形式”。在《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中,作者毛岸青、邵华向读者诉说了杨开慧同志牺牲时的悲壮情景,激  相似文献   

13.
叙述视角的成熟,是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小说《呐喊》、《傍徨》中有五种叙述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和第三人称旁观者叙述及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因而《呐喊》、《傍徨》比之古典小说更利于传递作者的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具有与古典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性质。从叙述视角角度来看,《呐喊》、《傍徨》的风格特征除了长期以来公认的“深沉幽默”外,还应加上“进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小说常用第三人称“他”或第一人称“我”来写(叙述),用第二人称“你”写的不多。前两种人称的写作方式,作者视适合需要而分别采用。这两种人称的写法各有所长。第三人称写法作者的视野无所不至,笔触无所不到,宜于表现广阔的和复杂的生活。第一人称的叙述娓娓动听,给人以更真实亲切之感,宜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可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作者自己,其实“我”不是作者自己(即使有作者的影子),而是作品中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写作最怕的就是偏题。虽然,有时命题者通过引言对作文作了种种提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要求,但仍有学生照样偏题。是老师强调不够吗?不是,老师往往再三强调审题,可学生近乎麻木,收效不大。这里笔者尝试列举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几种偏题类型,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以警示习作者。一.叙述人称不对,导致偏题一般情况下,记叙文通常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如《我经历的一场考试》用第一人称叙述,《××同学二三事》则以第三人称叙述。但有些题目则要用第二人称来写,如《一路有你》。  相似文献   

16.
有的课文大量出现“你”和“你们”,用“你怎样怎样”来叙述,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这是用“第二人称”写的。笔者觉得这种看法不对。文章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法,不存在第二人称写的文章。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提的“第二人称”,实际上是语法上“人称代词”所使用的概念。而我们所说的用什么人称写的,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如果说有第二人称写法,那就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了,这岂不矛盾?所以不可能有“第二人称”的写法。其实,用“你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正是不出现的“我”在向“你”(…  相似文献   

17.
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记叙人称写本单元的两篇作文? 老师:选择什么样的记叙人称,要根据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像《我的课外生活》和《运动会记实》都可以使用第一人称来写。其中《我的课外生活》只能用第一人称来写,因为题目的提示已经很明确了;而《运动会记实》则可以用第一或第三人称来写,根据内容和表达的  相似文献   

18.
小说常用第三人称"他"或第一人称"我"来写(叙述),用第二人称"你"写的不多。前两种人称的写作方式,作者视适合需要而分别采用。这两种人称的写法各有所长。第三人称写法作者的视野无所不至,笔触无所不到,宜于表现广阔的和复杂的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考察了呼和浩特话的人称代词"俄"与"/nia/"的句法功能、使用范围和社会意义。指出"俄"是呼和浩特话中特有的人称代词,是方言与普通话相糅合的产物。"/nia/"在呼和浩特话中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用法,第一人称用法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第三人称用法同晋语区第三人称"/nia/"的用法基本相同,但也有些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小说的叙述方位灵活多变。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作家巧妙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兼主角,第一人称叙述兼参与,第一人称叙述兼旁观,第一人称叙述兼全知等四种叙述方位。其中,第一人称叙述全知的叙述方位是新时期作家大胆而有益的新尝试。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作家透过选用第三人称叙述兼旁观,第三人称叙述与人物视角相结合的叙述方位,使叙事更富客观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