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四化建设,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经济、科技和教育之间关系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经济、科技、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运动速度及其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经济实力是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物质前提,科学技术则是经济发展的强  相似文献   

2.
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他对发展科学技术作过许多论述。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发展科学技术,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胜利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保证。认真学习列宁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论述,对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技术攻关必须依靠教育在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经验,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七年,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两位同志的谈话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第二年,他又再次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并表示,教育我是一直要抓下去的。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思想,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接受。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胡耀邦同志代表全党宣布,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要牢牢抓住不放。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今后应该十分重视智力开发,把以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为重点的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说,这是实现经济振兴的必要前提。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中,我们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发展教育,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重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毛泽东在听取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后指出:“不打这一仗,生产力无法提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探讨教育的科技功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教育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教兴国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为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制定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社会主义与现代科技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对于我国未来的国际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科教兴国战略,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部署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们高校的同志们都非常振奋,深受鼓舞,一致认识到:这不仅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搞现代化建设,关键抓什么,从何着手,这是一个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七年就为我们作了正确的回答。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总结了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同时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明确地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想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又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是世纪之交的年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只有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扫清农村发展中的体制障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1.
一、加快干部培训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规定和法令,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为的是:确保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预期完成,确保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预期实现。 但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干部队伍的素质跟不上,相当部分干部缺乏马列主义理论素养,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管  相似文献   

12.
发展科学技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研究它,显然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及其有关理论,我们既要从经济建设方面去领会,更要从社会主义的整个现代化建设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认识智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它对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这个问题。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  相似文献   

14.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大批高素质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学习化社会的主渠道——成人教育就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完善成人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其教育方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中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可知,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需要有千百万科学技术人才,而人才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因此,要把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就必须重视研究和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发展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 邓小平同志曾经言简意赅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既应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主动适应当今和未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二者不可偏废。但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应当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这样认识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一) 1992年,是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工作获得又一个发展大好机遇的一年。这一年,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大进一步作了完备部署和全面动员,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种新形势也把我们学位工作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新阶段。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处在一个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就要振兴科学技术,而科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再强调科技和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始终把它看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 ,并对此作了系统阐述 ,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科教兴国观。深刻理解和学习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 ,对我们充分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紧迫性、重要性 ,增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自觉性 ,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意义重大而深远。一、不抓科学与教育 ,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把科技和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列为国民经济战略重点 ,并突出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再强调科技和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把它看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并对此作了系统阐述,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科教兴国观。深刻理解和学习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对我们充分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紧迫性、重要性,增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自觉性,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全面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对于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目前理论一般把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概括为“改革动力论”,这有失全面,也不符合邓小平理论的总体要求,事实上,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既包括经济、政治、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人的发和进步,当然最主要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所谓社会主义发展力、实质上以什么力量来推动现实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问题,邓小平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潮流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刻地阐明了“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的道理。因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是一种“合力论”即: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讲政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直接动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动力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力系统,具有整体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三融合成一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