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诗:设置情境。淘通学生视听.初步感知诗歌。如何引导学生感知作为审美客体的古诗,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对古诗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各种媒介.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诗.初步感知诗歌。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课是在特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感知音乐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中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听音乐与讲解同时进行,容易影响相互的感知;先听讲解,再听音乐.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及对抽象音乐的费解;而单调的听说活动,又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欣赏的效果。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把音乐欣赏课与电教手段的运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感情。2.借鉴本文丰富的想象,用于写作。  相似文献   

4.
问题一、教学程序呈现茫然状态 案例:集体教学活动“水”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感知水的基本特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环节一为看一看.目的是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环节二为玩一玩.目的是感知水是流动的。在这一环节中,一幼儿不小心将积木筐里的积木打翻在水里.幼儿纷纷问:“老师,为什么积木会漂在水里呀?”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下雨的生活体验,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感知自然界的自然现象。 2.学会运用水粉工具进行简单的表现,感知冷暖对比,提高绘画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数感”这一概念,一些学者对数感的含义作了探讨,认为数感是“感知”、“观念”、“知识,,等.其实,“数感”是对数的感悟,既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数感发展的关键期是低学段.数感的教学需要实际背景的支持,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数感的培养需要直观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整体感知是新大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如何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呢?这一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探对。下面以《七根火柴》为例,来谈谈我是怎样设计教法.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  相似文献   

8.
一、歌曲导学,形象感知 1.呈现新词:rectangle,triangle,square。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1.能凭味觉感知酸味,并能用“酸”或“酸酸的”表示:2.能在不同的味道中辨别酸味。  相似文献   

11.
王英秋 《现代语文》2006,(12):35-36
[教学目标]1.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2.感知课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3.在品位和探究中领悟章的质朴、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符合中学生心理认知过程的角度出发,合理创设地理教学的情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为形象的阁像,从平面的地理变成立体的可感知的地理,从生活出发,感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3.
陈力 《青年教师》2005,(5):29-30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看到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给出名称能正确识别出这些图形,并初步感知其直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经过建立分子动理论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从而提出假说,建立理论。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从感知语言材料开始,到反复模仿,强化记忆,学会运用.一切活动都要在直观形象的活动中进行。  相似文献   

17.
范明富 《云南教育》2001,(23):27-27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感知规律,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感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1.利用对比感知。刺激物相互对比,可以彼此加强刺激,从而提高感知效率。在教学中可进行大小对比、形状对比、强弱对比、颜色对比、内容对比等。如,教“图形的认识(一)”时,拿出几种图形,让学生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在教求总数、求部分数的应用题时,可采用内容对比的方法来教学。如:①飞机场上停着9架飞机,又飞来4架,一共有多少架?②飞机场…  相似文献   

18.
线描是绘画教学的基础,线描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入手.通过分阶段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和基本知识.增强对事物的感知与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与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能够较直观地感知到大气运动及形成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自制的“空气运动演示器”进行辅助教学.可将远化近、大化小、无形化有形,使所教内容成为易于被学生感知和接受的显明形象。学生普遍反映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