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直觉作为哲学的方法有两层涵义:纯感性直觉和心灵直觉。唐君毅在"两类九种"直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纯感性直觉和心灵直觉在内的八种哲学方法综摄会通的哲学方法论。唐君毅用超越和批判的眼光看到了科学和理智的弊端,将"心灵直觉"即"超越的反省法"看作其哲学方法论基础,"心灵直觉"与其心本体论哲学体系一脉相承,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道教在现代社会立世需要按照自身的问题意识来言说、展开。道教的境遇正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与写照。唐君毅无奈地依照现代学术话语体系来言说、反省道教的历史、现实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他力图为道教理论杂糅的特质申辩、分析道教追求长生不朽的超越方式的合理性和肯定道教性命双修的贡献,认为道教的宽容品格对未来人类发展有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孟子的性命观,唐君毅先生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解读。在他看来,孟子乃"即心言性",以此超越告子以来"以生言性"之传统及其弊端。唐君毅先生更就"心之生"处深入发掘孟子性善说的具体内涵,创发新论。此外,唐君毅先生以义命合一之旨解孔孟知命、立命诸说,新意迭出,创发前人之所未发,于义命分立之说外开出一新的义理世界。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是一位有强烈终极关怀、对生死问题有系统哲学思考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自己思想的现代大儒。何仁富、汪丽华《唐君毅晚年的死亡准备及其生死超越》一文以唐先生晚年日记为基本材料,通过对唐君毅罹患癌症后的生命行状的梳理、分析和反思,从生死学角度总结概括了唐先生死亡准备中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方法论的层面切入问题,目的在于探讨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体现的方法论.行文分别从"历史与哲学"、"古人与今人"、"中国与西方"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了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走的路数,经由比较研究发现作为哲学史家和哲学家的唐君毅,在研究中国哲学史、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中所表露和援引的思想理路和研究方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并且其思想理路和研究方法,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因此,唐君毅既是可继承的,也是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对佛教华严宗情有独钟,其原因有三:第一,华严宗“性起”之说与唐君毅“道德自我”有契合之处;第二,华严宗和唐君毅“心灵九境”的哲学构建,在圆融旨趣与融合方法上有共同之处,在立教以祛除疑迷之道上,唐君毅依然采取的是华严宗的方法;第三,华严宗“华藏世界”与唐君毅一生的志业理想亦有相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儒学的存在之思包含了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观照,为二者在存在问题上的融通提供了直接参考。就存在领会先于存在者而言,海德格尔"存在论区分"的视域是唐君毅儒学所缺乏的。就存在问题不在在世生存之外而言,唐君毅儒学的人文主义的存在之思是不无深刻的。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可融通处,即"生命存在"和"此在"观念的对应性,其契合表现在:一是在源始共在问题上表现为"心境感通"与"共同在世"的契合;二是在个体切身存在问题上表现为"人存在于自身"与超越沉沦走向本真能在的契合。当代哲学的存在之思应该着眼于当下的生存意欲,着眼于异质性的个体性存在的不断生成维度,来思"前主体性"的——作为相应奠基方式的"构成"样式之——"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文化思想界的巨子,一生以儒学为文化研究与生活生命之旨归。他通过对宗教意识的重新界定开发出了一种即内在即超越的新宗教精神,并以儒学为本位以求建立一种世界新宗教,以为人们寻求一种安身立命之道,表现了他关注终极生命安顿的人文诉求。  相似文献   

9.
宋明儒在利用释、道之论阐发儒学基本道理的同时 ,在一些基本的原则上仍然自觉与佛家划清界限。唐君毅先生《宋明理学家自觉异于佛家之道》一文从为学之目的、生与灭的关系、心性与天理的关系、天道与圣道几方面对佛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工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190-197)毕生致力于儒家文化的价值彰显与精神弘扬,他以道德自我为中心观念,建构了一个庞大的“三向九境”体系,展开了“唯心论的本体——文化论的哲学系统”。牟宗三称他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涵盖于他的哲学的主题──一是“超越的唯心主义”;一是“道德的理想主义”。一、超越的唯心主义:本体论的建立儒家心性之学属于唯心主义,它是儒家泛道德主义的本论论根据。唐君毅的独到之处是以“合生心为性”作为哲学的运思方式,把生命实体与感通实体合而为一。为此,他进行了多方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现实世界视野对生活的探究与体验,自然世界本身成为课程.超越对自然的役用与膜拜,走向对自然的理解、欣赏与看护,是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维度开发的基本原则."在自然中"的自然探究、"关于自然"的自然探究和"为了自然"的自然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维度开发的基本内容.此外,在开发的过程中尚须注意季节的变化、在自然探究中渗透人文精神并引导学生慎重对待探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自人类进入符号文化领域以来,几乎所有理论思维都在某种程度上涉及概念问题,作为“思维之网”的概念体系。其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断更新重组,产生了诸如知性概念、心灵概念、逻辑概念等等分类。人们不禁要问,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概念体系,如何在其变化中找到基点从而准确、快捷地把握住理论的核心?着手这样思考的人有理由去关心中心概念的哲学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心概念的形成、演化及其在理论建构中的作用来分析它在人类思维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厘清“心统性情”说的“心”、“性”、“情”等概念范畴及其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阐释“心统性情”的内涵和要义,以及与“心统性情”相关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这两个观点中的发见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散悟和漫谈的方式交待了作者的哲学心路历程,坦白了作者时下的哲学玄思断想。作者在卡尔.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迪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人心为体”的“实践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对几十个当代哲学的重大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实践唯心主义”的理解和了悟。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在佛教影响下形成了以心的观念为基础的主观性的诗学。它以情的观念、性/性灵的观念、气的观念、趣的观念、味的观念、智术的观念改造了原来中国诗学,突出了主体性、心理化的特征,同时把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学的对象。而不是哲学本体论的对象。在原中国诗学的体制下完成了新变。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家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传统的根基。道法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基础,老子强调要“知常”、“知和”、“知足”、“知止”,倡导“天人合一”,这对于我们今天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7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论文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必要性及理念进行了介绍",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论文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有"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评分表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论文对几种"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期望为下面申请或受理专业认证的专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反映论、艺反映论、审美反映论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内涵不同的三个概念,不能混淆。艺反映论导致认识论艺学,造成许多局限性。审美感应论和审美反映论是为纠正其弊病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审美反映论不能包容审美感应论,二的哲学基础不同,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但“审美反映论”运用的范围较小,一进入艺术和美学领域,不免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教学学术能力是大学教师以学科认识论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学实践创新、知识改造扩展和有效传播的能力,其核心是掌握、运用和创新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学科性是教学学术能力的本质内涵特征,实践旨趣是教学学术能力的最基础内涵特征,为人性是教学学术能力的...  相似文献   

20.
余敏 《河南电大》2012,(4):103-104
类比法是指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类比法是数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创新思维形式。在数学中,采用类比法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用已学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类比,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