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一词在生物学领域特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而"文化生态"是指教师、学生之间在精神、心理、情感、价值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文化生态"的核心,是良好教育的内在因素.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所以,"文化生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的效果.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笔者多年来就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练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努力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一、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实现情感共振的绿洲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全身心地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首先,应让课堂洋溢浓浓的爱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有了浓浓爱意,课堂显得宽松,教师方可游刃有余地教,学生也才能轻松自主地学。有了爱意,就多了一份宽…  相似文献   

3.
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练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努力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生态教育”已愈来愈凸显其在高素质建设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树立生态价值观是和谐社会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重视小学生的生态教育是我国提高国民生态意识水平的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语言材料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睛感。  相似文献   

5.
《早期教育》2007,(6):F0002-F0002
溧阳市城北幼儿园(南京师范大学溧阳幼儿园)是由宋建龙个人投资于1990年创办的私立幼儿园,现有班级23个,幼儿700多名,分园天目国际村幼儿园现有班级6个,幼儿200多名。十几年来,该园坚持“实业兴园,科研兴教”的办园方针,以“面向未来、追求卓越、求实创新、服务社会”为办园目标,  相似文献   

6.
溧阳市城北幼儿园(南京师范大学溧阳幼儿园)是由宋建龙个人投资于1990年创办的私立幼儿园,现有班级23个,幼儿700多名,分园天目国际村幼儿园现有班级6个,幼儿200多名。十几年来,该园坚持“实业兴园,科研兴教”的办园方针,以“面向未来、追  相似文献   

7.
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文化一直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生态和谐的课堂应追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并构建和谐共存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力求多元互动,对话交流,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生态是我国目前较权威的解释汉语语言和词汇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所没有的词,是笔者参照环境生态、自然生态意义而借用来表示文化秩序状态的词。依据文化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历史实际的原理,文化生态这个概念能否被学术界承认,不在于其是否为生造,而在于其生造的论...  相似文献   

9.
爱是教育的主题.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对学生倾注爱心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要用爱心、细心呵护学生成长,用爱维系师生关系,如何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做法. 一、爱与尊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第三条规定: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一位老师说得好:"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关爱学生首先要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该表现在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宽容和信任.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指出:“人类、社会、大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它们之间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围绕人的语文发展也有一个“生态圈”:就时间而言,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潜在的语文学习能力、未来的语文发展趋势构成一个“圈”;就空间而言,学生赖以学习和生活的课堂、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也构成一个“圈”;就学生存在本身而言,听、说、读、写(写字)、写(写作),语言、思维、认识、情感、审美、精神与习惯等等各自都在不同层面构成不同的“圈”。聚焦新课程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  相似文献   

11.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追寻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生态经济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是“和谐”,实施生态经济,能促进生态学、经济学、伦理学的和谐,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促进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人类、社会、大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它们之间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围绕学生的语发展也有一个“生态圈”:就时间而言,学生已有的语水平、潜在的语学习能力、未来的语发展趋势构成一个“圈”;就空间而言,学生赖以学习和生活的课堂、学校、家庭、社区、社会构成的一个“圈”;就学生存在本身而言,听说读写(写字)写(写作),语言、思维、认识、情感、审美、精神与习惯等等都各自在不同层面构成不同的“圈”.  相似文献   

14.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  相似文献   

15.
为把学校建成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我们坚持以“和谐管理、和谐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宗旨,在校园奏响生态和谐的旋律,紧跟时代的步伐,适时调整办学方略,多方入手,全方位地构建生态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6.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无处不在,就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企业如何营造具有自己特色,又与高校大环境相适应的和谐企业文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内涵的界定,提出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构建高校后勤和谐企业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注重生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石。生态文化改变以往教育过程中“以师为本”的本位思想,指出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与生具有的主动的、受动的生态互动关系,强调人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基于我国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宣传倡导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学论、营造学术生态文化、构建新型行为体系是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渐树立,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用生态文化适应新环境、建设新社会的新时代.图书馆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也蕴含着生态文化.伴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产生了特定的图书馆文化,如何使特定的图书馆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交融,达到持续和谐发展的效粟成为值得研究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游牧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牧生态文化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游牧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其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渗透着辩证法的智慧和方法。从哲学角度审视和分析游牧生态文化,论述其和谐的内涵和形成的条件,在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原则的同时,着力阐明了遵守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