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求学,最重要的是独立生活的能力。由于经济、饮食习惯等原因,加之国外的学生宿舍大多提供厨房,这样,留学生大多自己烧饭,随之而来的生活事务就繁杂了很多。此外,学生们还要自己找房、权衡租金及搬家等等,还要打工赚钱,一切都需要自己应对打理。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为此.我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在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无论父母、老师对他们多么好.他们都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情感这方面他们是消极的.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有口无心.要么胡编滥造.要么写一些低幼化故事.干瘪无味:针对孩子们情感上的审美疲劳.我试图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学会感动.并且能用语言把自己的感动表达出来。于是我设计了一堂“学会感动.学会表达”的语文活动课。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住在僻静的房子里安度晚年,可是一天下午,一群孩子的敲桶、打闹声改变了这里原本的安静环境,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老人为此很烦恼。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便告知孩子们自己很寂寞、无聊.希望每天都能听到他们敲桶、打闹的声音,为此会付给孩子们一些小费,孩子们快乐地答应了。开始几天他们敲得很起劲,也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小费:过了几天.老人告诉孩子们,自己生活遇到了些困难。小费要少给一些,尽管这样孩子们还是按时敲桶:又过了几天。老人告诉孩子们小费还要少给一些。于是.孩子们渐渐厌倦了敲桶,所以敲桶的孩子也少了;再后来.老人告诉孩子们没有能力付给他们小费了.最后竟然没有一个孩子来敲桶了。这样,老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柳永(9877——10537),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崇安人。他的词大多反映市井俚俗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学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流行程度远远超出了现在歌坛上的“四大天王”。他称自己是“奉旨填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时下,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开始出现。《中国青年报》等单位组织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有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无论是想学习的还是想找工作的,对大学的满意度都严重下降,问题折射出公众对大学出现的功利化倾向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2014,(7):32-33
每到八月底,幼儿教师们就要为新学期的墙面布置开始忙碌.旧的墙饰、材料全部揭掉,从活动室的每个角落到走廊、楼道、大门,甚至房顶,都要有新面貌。幼儿园的管理者往往要求既要独特、新颖.又要突出主题、特色.还要能和幼儿互动起来。老师们每年都要挖空心思.到处查找资料.上网搜索.精心设计、制作,还要根据管理者、专家的评价不断修改调整。幼儿教师的大把时间花在了墙上.甚至要为此连续加班.有的老师戏称自己成了“蜘蛛人“。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阅大多采用“精批细改”的方式:既有眉批又有尾批,还要画出精彩句段,标出病句,指出错别字,打上等级,写上批阅口朗。可谓细之又细.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真是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9.
蔡亚平 《考试周刊》2010,(41):43-44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改革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要头脑灵活、随机应变的变通型人才。这就是说,我们要培养领悟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领悟力,就是让学生自己体味理解问题.悟出其中道理。洞察事物的本质,表达生活的真谛:还要懂得怎样调动自己的丰富情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作为思维工具的语文,在培养学生领悟力即“悟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林燕 《考试周刊》2009,(14):109-109
随着对英语的不断重视.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使得英语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很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英语特别看重,这就对初中英语老师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因此英语老师整天围着学生转,让他们背书、默写,还要批作业、批默写,这样英语老师的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在中国都是大班化教学.一个老师要管一百多个学生,一天到晚围绕着学生,而且效率不一定高。于是我就思考如何既能使自己“偷懒”.又能提高效率。英语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我就从听、说、读、写上来“偷懒”,而且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谈“自主”     
什么叫自主?按照词典的解释,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就是最一般意义的自主。什么是自己?自己就是“我”,就是那个思想或行动的主体.那个思想或行动的担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活着的人似乎都是“自己”,都在自己做事、自己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12.
背上行囊,离开故土.我们生活在海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获得了知识和荣誉,或是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多少都经历了坎坷和辛酸。特别是初来乍到,既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又要适应新的环境.而身边又顿时没有了家人的呵护,一切都必须由自己来决定,自己来管理.其中就包括身心健康管理。作为学习和生活在海外多年的学子.我也积累了一些身心健康管理方面的经验。下面就告诉大家一个有关解决入睡难的个人心得。  相似文献   

13.
我们又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回到了熟悉的学校.但还有一些的灾区小朋友生活上却出现了一些困难.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助他们一下呢?每年春节,亲朋好友都会给我们压岁钱.大多数同学都把压岁钱存入了银行,为了帮助遇到困难的小朋友,我建议我们南桥中学办一个“爱心银行”,我们都把自己这些年的压岁钱存入“爱心银行”,学校再统一将我们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毕业时本金还给我们,利息就捐给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记得若干年前,“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来自于孩子们对“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的感叹。但近日中国青年报等单位组织的一项共有近万人参加的社会调查显示,有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其中有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还有39.2%的人觉得“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看来,无论是想学习的还是想找工作的,对大学的满意度都严重下降,由此折射出公众对大学出现的功利化倾向的焦虑。  相似文献   

15.
生活作文教学.蕴涵开放、多元、灵活等诸多元素。需要情趣相伴与相助。离开情趣,生活作文教学就会陷入枯燥、呆板的泥沼。生活作文教学的情趣是怎样“炼”成的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多年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推崇“吃苦教育”.反映了一种教育的无奈和无力。生活本来就有苦有甜.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从中获得教益和锻炼。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们还要送孩子专门去接受“吃苦教育”呢?这涉及独生子女时代的种种教育误区,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一则生动的寓言、一首感人的诗词或一支悠扬的信天游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大多情况下,是以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为素材,再经过艺术的加工而引用。但无论以何种方式,都必须与课本的内容有关,切忌牵强财会,或不着边际。在上“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这节课时,我就是以生活的现象为素材.设计了如下导言:“在当今这个社会上,有很多家婆埋怨自己的媳妇太没用,为什么不给她生个活泼可爱的胖公子,而往往带来一个娇滴滴的小女孩,到底生男生女是由男方决定还是由女方决定呢?另外,丈夫正常妻子色盲…  相似文献   

18.
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在语汇中得到反映,每当新事物、新理念走进我们生活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新词语出现。近年来,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人们求快、求大、求新的意识都在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不仅要说得准确,还要说得鲜明、生动、形象、文明、有新意;很多新词语不仅能表现词语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还追求词语色彩的多样性,因此新程度副词“爆”、“超”、“巨”、“特”等就应运而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赵娜 《教书育人》2009,(6):26-26
纵观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都需要经过适应期、定型期、突破期、成熟期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多教龄在10年左右的青年教师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教学风格,然而如何超越自己,形成独挡一面的教学特色势必历经艰涩的“成长高原期”。在他们的身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心理困惑与成长停滞.唯有“对症下药”才会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尽量使学生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真切的语言空间中,在一个个解决问题、角色转换、实践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语言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