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什么叫爱情?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不同年代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爱米莉与常人不同的恋爱经历,分析她在某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女主人公爱米莉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形象。父亲的专制,杰弗逊小镇的保守,矛盾,以及时代的错位造就了爱米莉的畸变以及死亡。  相似文献   

3.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莉是一个引人深思和值得同情的悲剧形象。通过独断专横的父权思想、残酷无情的妇道观、时代的错位解析爱米莉小姐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佛洛依德的三我说来探索爱米莉的心理世界,并得出她人生三个时期的变化:初期的隐忍阶段.中期的苏醒阶段和后期的疯狂阶段。通过对其心理世界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她内心世界的变化,而且可以得知她成为一位自私、自负和疯狂女人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5.
将<远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爱米莉相比较,我们会发觉这两个人物形象在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以及报复社会的手段等几个层面上具有互文性.爱米莉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对郝薇香人物形象的简单模仿,而是更高层次上的颠覆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莫詹坤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2):37-38,42
在狄金森的诗歌中,死亡、上帝和自然万物被赋予陌生化的意义,现代文学解构主义的运用深化了其诗歌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其看似荒诞甚至恐怖的情节实际上饱含着对人的耐受力的低调歌颂。爱米莉在家族没落时为了维护阶级尊严和家族体面作出的诸多努力、面对父权社会的桎梏统治对幸福保持的憧憬以及在爱情幻灭后表现出的浪漫情怀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8.
《爱米莉的"同谋"》一文认为小说有双重叙述视角,"我们"是与爱米莉同龄的一群男性居民,而且很可能就是曾经追求过她的年轻人,是谋杀案的"同谋"。笔者赞同双重视角的观点,但认为"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全镇居民,因而不是爱米莉的"同谋"。  相似文献   

9.
尽管《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和福克纳其他作品一样充满着挥之不去的“南方情结”,然而当我们一旦将其放入现代语境中去审视,却发现主人公爱米莉身上同样呈现出现代人二元对立消解后善恶难分、美丑莫辨的价值困境。正是由于生存价值判断主休的悬置导致了这一困境的产生,它催促着人性走上寻回价值信仰之根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福克纳的力作,是以出身贵族世家的爱米莉的生活为中心的一个讽喻故事,反映了南方庄园经济文化的没落与消亡。此文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阐释女主人公爱米莉及玫瑰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1.
90后男、女大学生恋爱观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在恋爱观上有这一代人的特点,而男生与女生在一些观点上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别。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中,应注意根据存在的差别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论路遥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作家。他的小说中无论是对家庭伦理的关注,还是对自强不息的个体形象的塑造,抑或是对男女青年爱情的抒写,都深深浸透着作家思想意识上的儒家本位观,因而一方面使小说具有感人的力量,同时又局限了小说在更广阔意义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庄子》和《瓦尔登湖》是庄子和梭罗的代表作品。二者在人生观看法上有着内在一致性。他们都反对人为物欲,追求精神独立;都要求回归自然本真,崇尚天人合一;他们都追求精神的自由。庄子和梭罗对人类存在表示极大的关注,他们的思想是他们对生存价值和幸福权利的思考与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和“爱”的思考是张洁作品中的两个重要主题。本文就《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张洁前期作品分析作者对“爱”的思考:从对两性之爱的精神构想到两性之爱失落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的爱,再到两性之爱、母爱的相继失落后的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问题上,从"唯爱论"向"唯钱论"转身。其内在原因是依附心理、攀比心理和众从心理,外在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市场经济的物化作用、女性就业的特殊压力。功利型婚恋观体现了部分女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尝试,也反映了她们在婚恋观上的迷茫。应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父母家庭的积极影响等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6.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他一生创作的近百首诗词作品中,有三首写爱情且都是为杨开慧而写,其时间跨度达三十六年之久。文章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情感及风格发展变化的分析,认为毛泽东的爱情观是既要同"情"又要同"志",情同志同才能有真挚长久的爱情。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扬弃以及创新、发展现代的人本理论,党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从强化“三观”教育入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 和命运,因此,我们必须以历史的,战略的眼光和高度来认识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构建什么样的社会,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形态的一种表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这不仅可由唯物史观得以说明,也可以且有必要从科学发展观加以论证.符合自然根本法则的社会秩序结构基于底层起始的文化建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就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以个体文化过程作为社会建构的起始点,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以期涌现出和谐社会的秩序结构,这是教育应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以桂林师专为研究总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定量描述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婚恋态度,试图为高校婚恋教育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婚恋观总趋势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存在某些偏差,如恋爱动机复杂化;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对性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男女生在人际交往、消费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了恋爱的影响;初恋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进一步强化了恋爱和婚姻的分离,这些有可能成为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