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们过去习惯于只从“知识和能力”上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许多教师总觉得评价“知识和能力”是“实”的,而评价“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虚”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他们从事听、说、读、写的什么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他们总得借助一定的方法,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一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三维目标”中缺少了“能力”二字,而这个词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上实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笔者认为三维目标应表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全面而完整。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充分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由此实现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均衡培养。  相似文献   

4.
何冰 《教育导刊》2006,(8):18-19,33
地理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发展。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感到比起“知识与技能”这些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隐性的、潜在的、长远的目标则因难以量化而使评价有更大的难度。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呢?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是在知识传授及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桥梁,因此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的实现是达成地理新课程目标的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考评试验研究。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5.
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选择和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有各自的内涵,又相辅相成.简单地说,“三维目标”的关系可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于“知识能力”维是显性的.比较好把握.而另“两维”是隐性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教师先把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出来,以生硬的说教方式直接填塞给学生,学生笔录下来,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学科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位,表明它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这意味着“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以“知识为本”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它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实施策略谈点体会,供同行参考。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特点1.体验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合,是一种价值学习,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知识学习,主要解决“懂不懂”的问…  相似文献   

8.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试题改革的一个“亮点”。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定位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高考试题已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试题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9.
学习是由学生主动地以个体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去意义建构新知的一种体验过程。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达成应建立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学生认识直线最原始、最本真的认知,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为探究的支点,让学生自然地、本质地“接纳”“承领”直线方程的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努力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我们熟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当前强调的热点话题,而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特别之处。“过程”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却在实施层面上出现了虚化现象,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出现了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  相似文献   

11.
黄克镇 《成才之路》2013,(33):44-44
新课改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目标维度,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一些人认为,因为高中物理是一个有一定学习难度的理科,所以不适合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其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存在学科分化,应该渗透于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在讲“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技能”,经历或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由于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思考问题时仍需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支柱,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学生在获得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获得有关态度、情感、价值等情意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经验,从而促进其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改善,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英语教学在新教材的实施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如何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首先要理解内涵,理清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价值取向,不能只把它看成一种教学评价要求。在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是简单的并列,而是要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可见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免费师范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教师要从历史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正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历史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事件,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教师要从历史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正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历史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事件,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  相似文献   

18.
王玉娟 《成才之路》2009,(11):33-3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自主进行的,不仅是主动选择信息,而且是自主决定其意义。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这个理念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强调了“过程观”。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过程与方法”为载体(或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应在“过程”中体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不应该是我们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隐含和糅合在前面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的。树立“过程观”要做到四点:  相似文献   

19.
知识与能力构成的张力,思辨能力构成的锐敏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的活力,凝聚成一个人的生命力。我们要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切入点、以“知识与能力”为着眼点、以“过程和方法”为支撑点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我们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不能脱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单纯地实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而应该要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始终,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用故事连载教学的方式,可以实现这种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