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服务三角形"理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构成“服务三角形”理论的四种元素:策略、系统、人员、读者,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问题,着重阐明了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试论图书馆的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沁灿 《图书馆》1999,(6):41-44
本文介绍了非语言符合系统中的目光接触、姿势表情、说话时的“附加成分”与空间距离等表达方式,并且论述了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加以运用,作者认为这是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认为,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是"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后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阅读使作品的意义得以实现。图书馆导读普遍存在居高临下、忽视读者的倾向。接受阅读理论中关于"第二文本"的观点为图书馆导读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即重视读者对作品的阐述及读者阅读经验之间的交流和分享。面对网络环境下阅读载体、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必须调整传统导读的内容与形式,并在此过程中寻找阅读理论和导读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从"第一文本"发现转向"第二文本"发现。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与深阅读:图书馆可以做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情况下,图书馆阅读推广亟需向深层次拓进.文章在充分借鉴接受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三个微观目标,进而为开展深层次阅读推广提出策略建议:重视读者的创造性,鼓励读者个体的解读和阐释;重视阅读交流;重视对接受史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开拓读者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正以不可抗拒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仍然是值得高度重视和开拓的领域。“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始终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要赢得公众对图书馆的了解,信任和支持,我们就必须在优化服务上多下功夫,在服务质量上不断有新的突破,要求我们在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上不断有新的突破,要求我们在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上打破传统思维的束,以树立图书馆在新时期更加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图书馆传播知识的“知识宝库”作用和传递信息的“信息中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读者提供优势服务,让读者满意,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中心,只有获得广大读者的满意,才能说明我们的服务有其存在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社会性,学术性和教育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此,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图书馆不断开拓读者服务工作是个永恒的课题,要求我们将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得更深入,在服务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沙笑慧 《新闻世界》2011,(11):61-6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美学思潮,它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新闻传播活动同样经历了由“注射论”到“受众本位”的转变,而受众本位与读者中心有着相似的特点。本文以(《走近科学》为例,浅谈接受美学对于新闻节目制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编辑活动是指向读者的一种活动,通过编辑,让作品或者文本作用于读者,编辑的目的才能达到.在作者、编辑和读者的三边活动中,读者是受动者,也是目的,因此,如果忽视了读者的接受心理,这样的作者和编辑是不可想像的.在这方面,接受美学的理论十分重视读者对文本生成的重大作用,甚至认为读者本身就是文本的一个有机因素.这些理论对编辑学研究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认为一部作品完成之后、为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  相似文献   

8.
移动图书馆服务逐渐完成了从“流量为王”向“数据为王”的转变,目前正从“数据为王”向“场景为王”转变。场景已成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重要方式,如何将场景思维落实为移动图书馆的实际应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五化”属性特征,指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思维的实质是利用大数据挖掘用户特定时空的信息接受行为,通过场景化信息接受情境的配置将场景思维落实到实际应用。移动图书馆场景化功能的快速迭代使不同场景下的信息接受情境配置和融合效用成为场景化思维落地的有效途径,其可以促进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核心功能的优化,进而实现图书馆品牌化服务、提升服务黏性。图4。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9.
面向移动图书馆的技术接受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了面向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确定技术接受变量、系统特征变量、界面特征变量、个体差异变量、感知愉悦性、感知风险、感知信任、感知成本、社会影响等17个变量作为该模型的理论变量,并通过具体的变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确定了用户接受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读者最本质的属性是阅读,研究读者的中心课题,应该是读者的阅读活动。“阅读法”以整个阅读活动为研究对象,涉及读者、读物和阅读环境等三个主要因素,研究读者与图书在一定环境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读者的过程、方式、分类、特点等规律性问题。(一)在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对读者工作的研究已经摆在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工作者开始认识到读者工作的重要意义。接受了“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第一”、“一切为了读者”等观点。所谓读者,就是指阅读图书的人。读者,是人与图书发生阅读关系的特定称呼。读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提高读者忠诚度的策略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读者忠诚度是读者因文献信息知识需求得到满足而重复利用同一图书馆或同一图书馆特定服务的行为。影响读者忠诚度的因素有读者满意度、信任度、情感因素、便捷因素、成本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培育读者忠诚的策略有:挖掘读者需求,推行个性化服务,争创服务品牌,保护读者权益,倾听读者抱怨,奖励忠诚读者,支持读者活动,开展自我宣传,等等。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its acceptance in organisations is a function of several factors,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rising cos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low technological exposure. A model that incorporated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OU) and e-Skills to examine librarians' intention for actual library technology acceptance was tested. The correlational research design, along with a multistage sampling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select samples to reduce the sample to a manageable proportion. Professional librarians and library officers in four university libraries provided the data for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e-Skill is the model's strongest determinant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intention among librarians. Also, PEOU will significantly moderate librarians' intention towards library technology acceptance when e-Skills are insufficient. From these outcom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terminants of behavioural intention captured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nd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T) is extended and refined.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文化和读者满意度是图书馆建设中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的两个方面,提升图书馆文化水准是提高读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对粤西两所高校图书馆进行读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文化与读者服务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强化编目工作中的读者服务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编目工作与读者服务的关系,并从完善读者检索体系的角度,强调编目员在工作中应强化读者服务理念,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将编目规则与读者的阅读心理、检索需求及检索习惯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编目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提供高水平的读者服务.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5.
�۷�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发展读者的命题,着重讨论把潜在读者转化成为现实读者,把一般读者转化成为熟练读者和把熟练读者引导成为读者积极分子的过程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心理契约基础上的读者满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图书馆技术条件与读者角色的变化,特别是图书馆所处的竞争环境的加剧,图书馆的信息产品、服务的同质化现象日益普遍,图书馆与读者双方已很难通过以非人格化和外在价值发生联系的层面上构建良好关系。因此,探究读者心理状态与其相应行为之间的决定关系,追求读者满意,实现图书馆与读者双赢是图书馆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信息检索竞赛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广泛举办的一项读者信息检索水平竞技项目。论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比赛的特征和意义进行梳理和阐述,从信息检索比赛形式、试题题型、试题内容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比赛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参赛读者选拔、比赛的层次性及微媒体营销开展等方面指出未来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检索比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读者意见处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荣 《图书馆杂志》2007,26(6):43-44
基于图书馆读者服务中读者意见成因的分析,探讨了读者意见处理流程、处理原则。并结合图书馆服务的典型案例分析,提出建立健全读者意见处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RFID标识在图书馆文献管理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情况,分析了RFID技术在读者、文献、书架的一体化标识应用的优势,详细探讨了如何从编码设计、标识初始化、标识实体的流动与更新维护中全面应用RFID标识建立文献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在图书馆中的集成化实施进行了阐述,最后对RFID标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非线编系统在读者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于图书馆读者教育,是一次丰富读者教育方式方法的有益尝试。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简介、选择到电视片的准备、拍摄、后期制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提供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