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后各个版本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深入研究鲁迅作品对搞好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初中语文入选的鲁迅作品中,探析鲁迅先生遣词用词上的精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作品.  相似文献   

2.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这诚然是鞭辟入里的经验之谈。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往往注重提炼动词,收到了点睛传神的艺术效果。鲁迅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妙语联珠,生动感人,这与他胸藏万汇,精选动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探讨鲁迅作品的动词运用,是富有借鉴意义的。首先,鲁迅精选动词,具有渲染气氛,揭示背景的妙用。文学艺术作品揭示背景。往往不是平直浅露地机械述说,而且精思附会,含蓄点示。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思想的深刻,语言的凝练、含蓄、犀利、传神,令人赞叹不已,深受中外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试就其作品在动词的使用上,做一些分析,以此来更深入地感受鲁迅用词的妙处,感受这位伟大作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06-110
鲁迅作品中的"影"潜隐着他复杂的自我意识,这一偏好体现出鲁迅作品或鲁迅内心世界的现代主义品质。但鲁迅复杂的自我意识并不仅仅呈现于艺术风格上的现代主义特性,更体现于他对于历史与生命的虚无体验以及对此更深的怀疑与否定。这种既分裂又缠绕的自我意识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历史具体存在者的鲁迅所面临的超绝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5.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这诚然是鞭辟入里的经验之谈。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往往注重提炼动词,收到了点睛传神的艺术效果。鲁迅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妙语联珠,生动感人,这与他胸藏万汇,精选动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探讨鲁迅作品的动词运用,是富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准确生动用词语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如此。我们写文章,首先要选最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个词语,让用词准确精当、鲜明生动,增添文章的文采。"春风又绿江南岸","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都是古人锤炼词语的典范,是值得认真学习的。"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作者用一个"排"字生动地显示了孔乙己穷困潦倒而又急于炫  相似文献   

7.
鲁迅曾经说过,他“好作短文,好用反语”。的确,在鲁迅作品中,“反语”这种修辞方式是用得相当普遍的。它是鲁迅作品形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借助于它,鲁迅对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反语的成功运用,有力地显示了鲁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巧妙的斗争本领。因此,对鲁迅作品中的反语仔细地进行研究,从而准确地掌握它,这对于全面地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充分地发掘鲁迅作品的深刻含义,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王芳 《小学生》2013,(10):78-78
鲁迅的作品是白话文作品中的典范,它具有语句优美、用词生动、思想深刻的特点,如果学生能读懂鲁迅的作品,将会对现代白话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将要接触大量的鲁迅作品,很多初中学生反映鲁迅的作品太深奥,根本学不懂。如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鲁迅的作品,让学生针对已有的知识对鲁迅的作品进行理解,学生不仅会进一步掌握现代白话文的知识,也能为将来学习鲁迅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转品是种有意转化词性、用法或用词场合的修辞手法,又叫转类。其词语属超常搭配,但正确运用此法可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富有表现力。举世闻名的语言大师鲁迅在其作品中也常用此种辞格,其熠熠生辉的光彩也让读者过目不忘。一名词转化为动词,作谓语1.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药》)“运气”本是名词,而名词不带宾语,此处却  相似文献   

10.
重视选取字词,对很好地表达所要表现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用词是否恰当是以用词是否准确、生动、形象和新颖来衡量的,下面具体作以解释。1.用词要准确。在一定时期,任何一种语言,都极少有含义绝对相同的两个词,词与词之间存在有语意轻重之分、雅俗之分、感情色彩之分等等。要准确地表现某一概念,的确不会有两个词。但有的人把寻找这最恰当的词看成不关痛痒的小事而忽略了。不仅在同学们作文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而且在一些优秀的作品中也会找出一些用词不妥之处。如《林海雪原》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一对雌雄杀人的魔鬼,是牡丹江一…  相似文献   

11.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称为词语的锤炼,又称炼字,其目的是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词语的锤炼主要表现在动词和形容词上,也表现在名词、副词等方面,甚至还表现在量词的选用上。试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又是一个个词汇依据一定的语法规范组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作品的用词能直接决定其艺术个性和艺术价值。鲁迅是中国现代学巨匠,语言大师,他小说的用词是颇为讲究。颇有个性的。呈现出鲜明简约、准确生动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对诗文中的词语反复推敲、修改,以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古人谓之曰“炼字”。“炼字”的最高境界是追求语言效用的最大化,它不以追求华丽的词藻为目的,高明的语言运用者,往往能在写作时找出那个既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又深刻表达客观事物的词语,也就是做到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力求做到数字乃至一字传神。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敏锐的语言大师,他往往能在一字之中绘就一幅图景,点活一个人物,剪影一个时代。读他的作品,我经常在激赏之余,久久回味字里行间传达出的先生的内心世界,品味汉语的蕴藉之美。现就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动词的妙用…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在作品中塑造出了许多典型人物。学习鲁迅作品中凸显人物个性的描写手法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熟悉的鲁迅作品,从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中人物描写的典型范例,培养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鲜明特征,表现人物个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太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鲁迅在用词造句方面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中动词的选用就是适例.鲁迅小说根据不同的人物所处的不同的典型环境,恰当地选用了切情切境、符合典型人物性格的动词,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里仅就《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中几个跟“钱”有关的动词,谈一点学习体会.通过不同动词的选用,展示出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的历史.小说《孔乙己》叙写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买酒有两次.第一次写当所有喝酒的人嘲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的时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而当第二次来到咸亨酒店喝酒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一“排”一“摸”,就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前后生活境迂的不同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孔乙己具有特定的社会地位,他虽站着喝  相似文献   

16.
刘志 《成才之路》2011,(29):90-91
鲁迅认为,诗歌首先应该是诗,有诗意,然后才会起到其他的作用。鲁迅曾在给许广平的信里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由此可见鲁迅对审美的追求。他的这种艺术追求贯穿在他整个的创作过程中,使他的文学语言充满了浓郁的美感。他的语言简洁、含蓄、生动、准确而又极为丰富,因而具备足够的弹性,恰到好处地表现种种思维的、情感的节奏,使行文富有韵味而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词语推敲的目的,在于寻找出那些即能体现原原意又生动贴切的词语来表现原词,来表现原词所表现的事物。而词语的表现力则包含词义、音韵、色彩三个因素。因此在词语推敲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词语在意义、色彩、音韵等方面的特色,恰当贴切地选词用词。  相似文献   

18.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再如鲁迅《药》中写刑场交易:"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倘若把前六个动词分别易而为"拿""剥""包""交""要""摸",语法上并无毛病,但词义不准确,修辞效果也相差太远,因为这改动后的六个动词不足以显示刽子手的残暴、凶狠、粗俗、贪婪。这是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  相似文献   

20.
韦清 《江西教育》2010,(12):21-21
中学教材中的“鲁迅大撤退”,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关于鲁迅先生用词生僻且晦涩难懂的诟病一直以来不绝于耳,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尝试减少鲁迅作品比重的做法无可厚非;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教材编写主体的多元化,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数量有所减少并为新作品所更替,实属情理之中。语文课终归不是鲁迅作品欣赏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