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例外都是处于极端环境中的弱女子,然而她们却以超越异性的强大生命力诠释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女性”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唯一的焦点,而是与“民族”、“历史”相融合,在历史的大浪淘沙当中提炼出了她们最纯粹最单纯的内心.她塑造了一个个传奇的东方女性神话,可以这样说,在一定程度上严歌苓为弱者乃至弱势文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基督教文化为切入口,通过叙事意象、叙事母题与叙事情感三个维度,探析严歌苓小说叙事与基督教文化的紧密联系,从而全面系统地呈现基督教文化在严歌苓文本叙事中的重要地位,揭示其小说丰富的宗教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7-33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容与理解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走向包涵与融合。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不止于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思考,更具特色的是注重人类共有的、人性层面的开掘,表明出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色,为海外移民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钟情的情爱叙事大多是超越常规的状态,取材总显现异于常人的视角和笔触,这种叙事并不在于满足读者猎奇的心理,而在于取消了道德归罪的价值审判,揭示内心隐秘的潜藏和人格深处看不到的秘密,这些潜藏和秘密也许只有在极致的环境和关系中才能显露出来,无限制的人性超越了道德的律令。严歌苓的情爱书写并不在意写男女之性,越界的往往不是人物的性爱关系,而是人物的心理情感。性与人性错综复杂的联系拯救了严歌苓的小说没有走向“身体写作”,没有走向“价值虚无主义”,反而,严歌苓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理解“生命多样性的可能”,为我们在超越普遍道德伦常之外看到了更丰富的伦理叙事。  相似文献   

5.
小说视角是当代理论家小说家非常关注的修辞技巧。严歌苓小说中采用了儿童视角、男性视角、女性视角、动物视角、民间视角等,根据不同的主题、情节与表现人物的需要,精心选择叙述的立场,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展现了世界与人性的复杂。在她的叙事时间中,作者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连成一线,对故事进行剪切、拼贴,时而预测未来,时而回溯过去,时而跳到当下,不断将"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将来完成时"组成一体,让故事过去中孕育着未来,未来又渗入过去。在这样的跳跃、流动中,将不同人物的背景、命运,条理分明地展现了出来。同时,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积极参与到历史真相的共同揭示中来。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作为当下北美华文文坛的新移民作家,其小说《扶桑》呈现出多元丰盈的叙事美感,如人称交叉的复合叙事、现代拼贴式叙事、时间化的叙事结构等特征,文章力图从叙事学角度深入解读《扶桑》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是海外华文女作家中较为夺目的一个,除了优秀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外,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其中短篇小说创作,场面叙事、历史叙事、意象叙事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不仅注重故事内容而且注重讲法技巧.细阅她的作品,总会为她所采用的一些技巧拍案叫绝.文章就严歌苓的几个代表作品分析她在小说中所运用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很多作品都涉及动物书写。作为一个生态人文主义者,严歌苓以无尽温情叙述动物的美与善,以无限尊重“将动物视为生命”,从而建构它们的主体性。但是,由于人性、文化、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复杂原因,动物经常遭受这样和那样的摧残、伤害和毁灭。对此,严歌苓既对诸般“恶之因”给予无情批判,又清醒正视阻碍人们的动物权利意识提升的种种客观要素。面对动物的弱势处境,严歌苓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感伤倾向,但并未因此陷入悲观情绪,理想主义时有可见,这是其动物叙事最可贵的伦理情怀。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人的作品内涵着浓厚的家国关怀,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在特殊的文化境遇中作出的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人作家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和书写模式。严歌苓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作家,其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不是作品的故事,而是它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刻意追求的历史化叙事,并在多重叙事视角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对中国形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华人女作家严歌苓在小说叙述中借鉴戏剧的文体特征和剧本的创作技巧,用"对白"来完成叙事。严歌苓用富于戏剧性的对白展开小说的矛盾关系,在对话中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推进线索,并用对白的方式为叙述收束,从而使小说语言呈现出戏剧性品质。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人的作品内涵着浓厚的家国关怀,这既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在特殊的文化境遇中作出的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人作家在书写中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和书写模式。严歌苓作为一位优秀的华人作家,其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不是作品的故事,而是它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刻意追求的历史化叙事,并在多重叙事视角下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对中国形象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的小说《芳华》,书写人物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种种苦难,描绘苦难状态下人们扭曲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性善良消弭苦难的生活本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救赎意识。小说中的苦难叙事,是对于生命的同情和思考,也是对那一时期人性的成长与反思,更是对人类灵魂救赎之路的追问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的雌性叙事,既指以雌性的视角展开叙事,也指严氏以雌性气质为生命本性存在情态。由此,严氏在正史书写的历史缝隙之中,消解时代意识形态的本质力量,勾勒严氏视域中的历史本相:自在、自然、原初态的生命活出的生活构成着更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小说《补玉山居》是一部独具匠心的长篇小说,它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主题上,更归功于整体作品表现出来的叙事艺术。《补玉山居》以第三人称和隐含的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凭借补玉山居这一舞台来勾勒各色人物、反映时代变迁的叙事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叙事语言,生活化的叙事结构,形成了作品冲淡而隽永的艺术风貌。作品深刻地折射出了人类的人性、生活的哲思以及对社会的批判意识等内蕴意义丰富的本质内容,描绘出在时间的车轮下滚滚向前发展的时代面貌。  相似文献   

16.
旅美作家严歌苓以大陆新移民的异域生活为题材 ,创作了数十篇中、短篇小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小说的现代性进行剖析 :一是在顺应与变异之间掌握分寸 ;二是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潜意识、无意识领域方面自觉程度高 ;三是隐喻和象征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革命不仅是一场以个性精神反叛传统观念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审美与艺术革命。在这场艺术革命中,五四乡土小说家有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其死亡叙事以悲剧表现死亡,完成了对传统死亡表现艺术的颠覆。这种悲剧风格的表现方式不仅丰富了死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审视死亡的另一视角,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中国人改变回避死亡的民族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思考死亡,从直面死亡的勇气中使生命意志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8.
徐加新  蒋琳 《语文知识》2011,(3):23-24,36
在悲剧结构形态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悲剧强调剧作的毁灭性结局,而中国悲剧则往往追求一种“和美圆满”的结构布局。阎连科的小说秉承了西方悲剧性结局,同时,很好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悲剧因素。他作品的悲惨结局,打破了我们民族传统的向往圆满与和谐的审美心理,他沉郁的叙述,也让读者感到生命的痛苦和悲哀以及人生的变化无常。  相似文献   

19.
《万箭穿心》自上映以来,以其悲剧叙事赢得了观众及学术界的良好赞誉,影片揭示了物质繁荣后的爱情危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摆脱的生存之痛,商品社会所带来的亲情冷漠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的小说常常将此时的情绪与彼时的经验做对称性的描写,将两个时空的两种经验,一个故事中的两条线索并存于同一个文本世界中,扩充了小说的容量,深化了小说的主旨。而这既借鉴了西方现代叙事中的"意识流"技巧;又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技法中的"双线结构",由此实现了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技巧两方面的"对称",体现了严歌苓深厚的叙事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