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制图测绘实训课程,分析了目前制图测绘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忽视测量准确性、零部件表达不准确、疲于完成图纸绘制等问题,提出了将三维建模引入制图测绘教学,利用三维模型与二维图纸的转换提升零部件表达的准确性、利用三维装配来约束零件尺寸测量的准确性,同时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二维工程图,大大提高了绘图的速度和准确度,也符合现代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
画法几何是工科专业类的专业基础课,无论是电气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制造,还是各种建筑物施工,都离不开各个专业的图纸,图纸是各类工程施工的必要文献。无论是图纸的设计还是图纸的使用都离不开画法几何作为制图和阅读图纸的基础条件。本文仅通过教学过程,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画法几何,为进一步的专业制图、识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工程制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熟练绘制和阅读工程技术图样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制图能力是每位《工程制图》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加强测绘实践等方面对此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图是高职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给学生绘图和识图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和空间想象力。抓好课堂教学、制图作业、CAI教学、CAD教学、零件测绘、制图测绘专用周实践、机械加工生产实习等环节是制图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为中心的工程制图测绘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需要,对工程制图测绘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探索了普通高校工程制图测绘实践环节的途径和方法,制定了改革方案,解决了其中的关键问题,强调了工程制图测绘教学、实习和开拓创新的积极作用,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加强制图测绘周环节教学 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科大学生的从业特征,提出加强制图测绘周环节的教学。通过选择生产实际的测绘部件,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环境,向学生灌输工程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制图测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制图》及《公差》等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减速器模型进行拆装、测量、调整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实际测绘的基本方法,及对标准件、常用件等的查表,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为引导学生认真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一、调整测绘内容与时间 过去测绘安排在《制图》课程之后,《公差》课程之前,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职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工程制图教学进行改革,将三维几何建模技术引入工程制图课堂教学、制图测绘与CAD实训融合教学,并对教改的实验班级与常规教学的普通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考试成绩分析,在问卷调查、成绩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工程制图教改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制图测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虚拟实验室等进行制图测绘教学等问题,提出了“虚拟测绘与实物测绘相结合”(简称“虚实结合”)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方案,介绍了虚拟制图测绘实验室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研,研究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制图能力要求分析,确定了该专业制图测绘类课程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规律重构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面课程的学习。文章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手绘基本功薄弱现状,在“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深入研究教学实施策略,提出明确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集合优质资源、采用多元全过程评价五方面实施策略。通过课前探究学习、课中分层教学及课后拓展训练的教学实践,实现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技术素养与艺术素养同步提升,培养新时代综合性专业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中,工程制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剖视图是工程制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文章根据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围绕如何教学生画好剖视图,分析了剖视图的教学难点、教学设计过程以及在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策略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媒体的选择等,并给出了教学设计方案实例.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我国教育思想转变的具体体现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也是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地质类专业学生的制图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制图能力,在地质类专业开设地质素描课程很有必要.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07年开设该课程,主要讲授透视学原理、块面分析与明暗色调、地质素描的内容要素和各类素描图绘制方法等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野外绘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发展课,就《生态旅游》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生态旅游》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在教学中加入了生态伦理以及环境问题相关知识内容。并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基础必修课。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现状,根据《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分析了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在目前课时数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应改变传统观念,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职业兴趣的差异以及目标指向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分层模块教学,从而达到制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职业类院校土木工程系列专业学生识图的重点与难点,课改实践中,笔者通过心理减压、"规则"牵引和识图过程中的"求真务实"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艺学》作为中国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十分重要,该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介绍了食品加工基本知识,但由于其内容与其他课程中的一些内容重复,致使该课程的部分内容设置显得不尽合理。本文意在改善《食品工艺学》的教课内容,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更贴切学生、社会、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课堂质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容易地全面掌握该课程,促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工程制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其整合了几何学、建筑、力学、电子制图等,从而将理论与现实图像联系起来,工程制图能为每个不同形状、尺寸的物体提供精确的、完整的图像。通常,即使在开放与远程教育环境中,工程制图的教学也是通过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的。由于其特殊性,一些学习者可能难以想象并解释这些图像。然而,尖端的技术使得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加强工程制图的学习。研究者基于建构主义模式开发了一个面向工程制图教学和学习的网络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几种工程制图,例如展开图、刻面图、等角图和斜角图。学习过程包括导论、概念学习、工程制图方法,以及应用与练习等阶段。在导论阶段,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专题简介,然后是概念学习阶段。系统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允许工程专业的学生从三维透视、一维透视、平面图、侧立面、正立面等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经过概念学习阶段后,系统将引导学生通过动画和模拟学习每个专题中制图方法的不同步骤,学习者也能重复观察任何剖面。另外,还通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方式展示真实的工程制图应用案例。最后,为了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每部分内容后面都附有相关的练习。  相似文献   

20.
Drawing strategies are widely used as a powerful tool for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n inferential mediation analysis that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that strategic knowledge about drawing and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drawings play in mathematical modelling performance. Sixty-on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create a drawing of the situation described in a task (situational drawing) and a drawing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ed in the task (mathematical drawing) before solving modelling problems. A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strategic knowledge about drawing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tudents’ modelling performance. This relation was mediated by the type and accuracy of the drawings that were generated. The accuracy of situational drawing was related only indirectly to performance. The accuracy of mathematical drawings, however,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students’ performance. We complemented 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 with a qualitative in-depth analysis of students’ drawing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 found in our study.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practice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