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和  相似文献   

2.
郝莲 《考试周刊》2011,(22):171-171
新课标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悟地理之美,这是地理教师的目标与追求,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和兴趣。  相似文献   

3.
王为民 《天中学刊》2001,16(2):72-73
地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态度和科学观念,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探究、掌握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育》2010,(1):19-19
山东省滨州一中刘怀青教师问答: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和兴趣。  相似文献   

6.
如何构建高中地理真实互动课堂,是我们地理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任教高中地理,对地理课堂的真实互动做过一定的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期求方家予以指教. 一、构建真实互动的课堂需要正确认识学生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探求实力,我们应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虽然由学生去自主探究达到地理学习目的有时显得比较费事、费时和费神,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只要学生能够创造条件去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创造条件解决,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滨州一中刘怀青教师问答: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和兴趣.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测试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2011年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对“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力度比较大,2011年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结束后,学生反响也很大,普遍认为今年的地理试题很难,尤其是第1、第2两题。  相似文献   

9.
对高中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客观存在和重要性进行了解读,概括了当前学生地理因果思维欠缺的表现,总结了问题解决视角对地理因果思维培养的意义,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问题解决视角下地理因果思维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要重视问题解决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使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力潜能.本文仅从问题解决教学的含义,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要点,问题解决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堂提问存在提问缺乏启发性、提问脱离学生生活和问题设计杂乱无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对改进教师的提问方式、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巍巍  查满兰 《考试周刊》2011,(11):171-173
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课外的地理活动课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不断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成了教学重点,老师通过地理学案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学案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地理联系类问题是高中地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举地理联系类问题的常见类型,运用问题解决理论对这一题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适宜问题表征—构建问题空间—影响因素拆分—形成思维导图—准确阐述因果。将地理联系类问题解决路径应用于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地理联系类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目前教学中存在着未考量学生的知识储备、缺失复习提问环节、不能洞察学生疑惑和没有科学思维方式的归纳等培养误区,应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很好地培养学生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4,(A0):133-134
关于经纬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地理教与学的难点,学生感觉最头疼。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章,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放弃对整个地理科目的进一步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进行初步讨论,并结合例题总结,希望对老师和同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之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如何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地区风貌特征和人文习俗,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了具体要求。而问题情境教学法就能通过与教学内容相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乐于动脑、积极思考的习惯。鉴于此,笔者针对如何设置情境来解决地理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探索地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文分别从问题设计要生动有趣,要对问题进行合理引导,设计探究性问题提升能力等方面去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在真实的生产和生活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文章结合问题解决的特点,依据问题解决的一般心理过程理论模式,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实施流程,并以“滇池碧水保卫战”为主题,以滇池水污染为核心问题,开展高中地理微专题深度复习教学实践,让学生在问题链的解决过程中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地理关键能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地理思维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培养这种思维就要求教师要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