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词与格结构是双及物构式的句式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可以探寻到其语义基础是从一个具体的物品移动映射到抽象的客体转移的隐喻,因此其表达的事件概念关系可以被看成移动关系,进而通过论元结构理论更好地解释其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每个动词都有自己的论元结构,因动词与搭配的名词间存在一定的语义语法联系,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论元结构有所选择。作为动词中的一类,英语方位动词有其特殊性。一些方位动词能在两种论元结构间转换,而一些只能用于其中一种。母语学习者能很好地掌握方位动词的用法,相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方位动词时易犯错误。通过探讨方位动词论元结构一语二语习得情况,发现中国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迁移及英语方位动词词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与格结构和双宾结构是英语中常见的两种句型,两者之间的转换受广域规则、狭域规则和语音词素规则限制。英语与格动词习得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及其熟练程度对目标语语法结构的习得有一定的影响,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在使用相同的给定动词产出DOD结构时,并没有显著的频度差异,外语学习中,语言普遍性的作用远比母语习得中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4.
动词“打”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动词“打”的义项繁多。它的主要义项有三:1.“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2.“器皿、蛋类等因撞击而破碎”;3.“殴打、攻打”。由于各个义项的论元结构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句法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尤其是“打”的第二个义项出现了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交替的现象,而作格动词又与被动句中相应动词的句法特点有很大区别。了解这些复杂因素,有助于“词库”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05位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问卷调查甄选出3个他们认为最为熟悉最为典型的英语双宾动词——give,tell和bring,基于两个语料库对比探讨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对于英语双宾动词的习得现状。结果发现,相对于本族语使用者,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容易将英语双宾动词孤立成类;在构式选择方面,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在非常熟悉的英语双宾动词的构式选上接近本族语使用者,但更倾向于选择介宾构式。  相似文献   

6.
双及物结构是生成语法学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主要包括两大问题:双宾结构中两个宾语的格位问题;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一个是基础生成,哪一个是转换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是研究的重点,文章从理论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应用Chomsky最简方案的最新理论成果一语段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双宾结构是由与格结构通过一些句法操作转换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的语言间会互相影响。母语如何影响二语?多种二语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人们至今仍争论不休,也仍在继续探索的问题。文章拟从香港学童习得普通话和英语的角度,讨论他们在习得这两种二语时,两种二语以及母语粤语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并从语言自然度、语言标记度、语言认知难度以及语言距离等4个方面对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肖雁雁 《海外英语》2012,(15):256-257,259
双及物结构是生成语法学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主要包括两大问题:双宾结构中两个宾语的格位问题;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一个是基础生成,哪一个是转换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是研究的重点,文章从理论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应用Chomsky最简方案的最新理论成果—语段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双宾结构是由与格结构通过一些句法操作转换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双宾结构“V了NP一N”是现代汉语中较有特色的一种话语格式。其中“V”与“ -N”是动宾关系 ,“NP”与“ -N”是双宾关系和背景与前景的关系。此结构入句 ,能够强化入句功能 ,协调句法结构 ,强调夸大意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受试学生英语读音情况分析以及他们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出现的插音类、删音类和替换类等主要错误的优选解释,建立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音节时,受汉语普通话音节制约条件影响而生成的典型的制约条件初级等级序列。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典型的制约条件初级等级序列,随着显性语言形式的不断输入,学生习得英语音节结构经过了标记性制约条件的降级。这种降级模式表明二语习得是一个由错误驱动的、音节结构的制约条件重新排序的、递进式的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11.
桂红梅 《考试周刊》2011,(80):93-94
本文对格语法的相关理论做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的转换等问题,为双宾语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属于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通过对英语作格结构语言特征简单地概述,基于其所表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以句法和语义这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作格结构派生句式生成机制和动词非使役化后句式的非宾格性,并揭示了作格结构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原理来探讨英语作格结构存在的理据。首先指出英语语言中存在的作格现象,并对其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接着从图形/背景的突显现,能量传递、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其无隐含施事者的原因对作格结构作出认知解释。  相似文献   

14.
外围格是工具等语义成分,它常常作为附加语引进句法结构,也可以作为论元引进句法结构,后一种用法常常被忽视.外围格可以由扩展动词的功能范畴引进,它在句法行为上不同于附加语,前者可以阻止动词后的宾语的话题化,而后者不能.两种不同的身份也可以解释说话者的语感差异,作论元时为工具受事,可以被"的"字结构转指;作附加语时为纯粹工具,不能被"的"字结构转指.  相似文献   

15.
英语复合词的述谓结构与语义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复合词不但有着显性的句法关系,还有着隐性的语义关系。文章通过对英语复合词的述谓结构和语义格的分析和描写,揭示出英语复合词复杂的隐性语义结构关系,提出英语复合词的结构模式,并且发现,英语复合词的造字过程实际上也是句子结构的词化和结构压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永田 《英语辅导》2014,(2):133-137,145
本文运用认知识解理论探究英语“属格结构”,发现认知主体在使用属格名词修饰中心名词时,为中心名词指称事物确立某一辖域,突显中心名词指称事物不同特质角色,采取主动或被动视角,有时运用较低的详略度。  相似文献   

17.
从英汉心理动词论元句法—语义结构异同及使役义表达方式差异的角度出发,调查了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规律。调查发现,心理动词的习得难于非心理动词的习得,SE动词的习得易于OE动词的习得。此外,由于习得过程中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喜欢"类动词的习得优于"高兴"类动词。研究还发现,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影响心理动词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非宾格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格动词的习得进行了研究。中国学生对作格动词误用的根本原因是对作格动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概念界定。提出把中动语态引入现行英语语法体系、增加作格动词的输入频率和重视作格动词用法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中的定位动词在不同的句法构式中都可分别表达动态和静态含义。对英语定位动词的研究认为,此类动词的动作义由状态义转化而来;而传统汉语研究则认为这类动词的状态义是在静态存在句的构式作用下由动作义延伸而来的。然而对汉语定位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表达的事件类型及其内晨语义特点的分析表明汉语定位动词的动作义也是由状态义转化而来的——从而为定位动词可以同时表达动态和静态场景的特殊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张惠宁 《海外英语》2011,(5):300+302
该文首先从语用失误、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培养等方面回顾了有关研究专题,在对所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指出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习得方面尚需加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