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4年初朝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东学党起义,起义的目的是“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拯百姓于徐炭,奠国家于磐石”。起义军的锋芒既指向本国的封建统治者也指向包括日本侵略者在内的所有洋人。因此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东学党人的排拒。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东学党反洋教的原因,亦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察基督教对朝鲜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陆奥宗光在其所著《蹇蹇录》第一章洋洋得意地宣称:“将来如有人编写中日两国间当时的外交史,当必以东学党之乱为开宗明义第一章。”日本抓住东学党起义这个时机,挑起了甲午战争,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这是日本扩张主义者一贯自诩的得意之作。一、东学道运动及其性质东学党,自称“东学道”,朝鲜民间的天道教、侍天教的前身。“东学”,就是“东方之学”,是与当时叫做“西学”的天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前的4月17日,腐败的清朝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的手段逼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日本为夺占朝鲜和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就作了准备。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年)趁钥鲜政府请求清朝政府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之机,日本出兵侵占朝鲜。并于7月下旬突然袭击中国海陆军。8月1日,双方正式宣战。9月,日军经平壤战役控制了朝鲜全境;又经黄  相似文献   

4.
戚其章先生新著《甲午战争史》最近巳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5万字,分七章二十三节,从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写起,一直到中国在战争中失败,日本割占台湾,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武装斗争,以及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作了全面、详尽和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两节内容时,总有同学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一、在这两场战争前夕,中国为何要援越抗法和派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二、《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第一条分别规定“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清政府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为什么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以及朝鲜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甲午战争偶然发生说在日本盛行起来,如称战争是因朝鲜东学党起义而引起,战争是由于日本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不得不把内部之争转向对外侵略,战争的爆发是由于阴差阳错的偶然性原因而促成等等,皆属于此类。“偶发说”的要害,是回避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去侈谈问题的枝节和表象,从而否定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如日本学者高桥秀直为日本在甲午年出兵朝鲜辩解说:“日本政府不是有意识要开战才出兵的,当时掌握日本政府主导权的伊藤博文……是试图保持和清国的协调的”,后来“伊藤的对朝政策发生变化,是在于日本的内政”。大泽博明也认为:“甲申事变以后,日本政府在外交、军事上对朝政策不是指向对清战争的,‘六二出兵’(1894年6月2日日本政府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及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案,也不是要对清国进行‘挑衅’,实现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才是‘六二出兵’的真正意图。”所有这些,都是完全不顾最基本的客观历史事实之论。  相似文献   

7.
“欲要灭其族,必先灭其史.”日本就是这样对中朝人民进行奴化教育的.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派兵镇压,在朝鲜丰岛附近,偷袭前往支援朝鲜的清军舰队,于是便暴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在激战中,北洋水师舰队全军覆没.日军乘势先攻下大连,并于1894年11月7日攻入旅顺口.日军入城后,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杀.人们一般只知道50年前的“南京大屠杀”,却很少有人知道100年前的“旅顺大屠杀”.全城6万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光,就连和尚与妮姑也遭到污辱和残害.只留下36个人收尸、埋尸.他们把死难同胞集中掩埋在“万忠墓”.  相似文献   

8.
日本(Japan)我国南北朝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说,汉光武帝刘秀在接见东瀛的使者时,封其围的国王为倭王,所以有了“汉委倭王”之记载。“倭”是对日本人的最早称呼。“倭”字的意思包括:难看的、丑陋的、矮小的;说话、办事啰里啰唆;单纯、听话的意思。对友邦如此称呼确实欠妥。  相似文献   

9.
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一些学者认为,古之称日本为“倭”,可能同“匈奴”、“鲜卑”一样,只是一种音译,因为日本民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另一种说法是,日本人长得个矮,所以称“倭”。《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记录建武中元二年(57年)汉光武帝赐印给倭国。这是中国史书对日本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中元二年(公元57午)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当时的日本尚属于国家林立的状态,并无国名。其国王遣使入汉,愿为…  相似文献   

10.
壬辰倭乱是16世纪末期日本发兵入侵朝鲜,宗主国明朝出兵援救的一次东亚国际战争。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在壬辰倭乱期间,明朝阳明心学和朝鲜朱子理学的传播对战后朝鲜和日本各自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序论“倭人”一名词是古代中国人对居住在日本列岛上居民的称谓。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指日本北九洲一带的居民而言。这种称谓最早起源于何时?目前尚难以断定。按卢弼《三国志集解》上说:“周初(公元前1100)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越裳,古时国家名,在今越南南部。据说当时越裳献白雉后返回,失迷了路途,周公造指南车送之以归。倭人当时通过甚么途径渡海来到大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卢  相似文献   

12.
1913年1925年1943年台湾、澎19选5年台湾苗栗革命党人赖来与谢金石等发动抗日起义,后遭日本侵略者残酷镇压。毛泽东在《革命》月刊,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昆明学生发动反内战运动,遭到国民党军警特务的武装镇压,屠杀殴打罢课师生,伤七十多人,制造了“一二。一”血案。接着,反内.浅运动席卷了国民党统治区。死四人7年3年同盟会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亲临前线督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在广东开展抗日游击…  相似文献   

13.
海关 ,是一个国家保护和发展国内经济的重要门户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无不把海关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而从 1853年外国侵略者借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 ,霸占上海海关管理权起 ,中国的海关大权却长期被外国侵略者所控制。其中 ,自 186 3年起 ,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 ,长达 4 6年。赫德在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 ,确定了帝国主义控制和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他首先在各个港口实行殖民地的海关管理办法 ,大量安插洋员。除每一口岸的海关有一外国人担任税务司外 ,其他凡较高级的职员都由洋人担任。据统计 ,1873年 ,各海关洋员有 34…  相似文献   

14.
清初满清政权通过战争将朝鲜变成了自己的藩属国.朝鲜在内心上仇视这一宗藩关系,并对清国推出“倭情报告”政策.这一政策在清初太宗、顺治两朝成功的打破了丙子条约的束缚,完善了朝鲜的防御体系;同时却给清国、朝鲜、日本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特别是给清国和其后的中国社会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面对豺狼成性的外国侵略者与腐败无能的清朝官府,具有深沉爱国热情的武举景廷宾不畏权势、挺身而出、为民请命,被民众拥戴为“联庄会”首领、义军领袖,举起“扫清灭洋”的旗帜,展开英勇顽强的反帝爱国斗争,直至慷慨就义。景廷宾起义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被看作是辛亥革命的先声。景廷宾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及景廷宾、赵三多等历史英雄人物,已形成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精神力量与文化因素,因而这乃是今天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近代化道路,国力迅速增强。明治时代所制定的以武力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内容的“大陆政策”,也加紧实施。1875年,日本在朝鲜制造了江华岛事件。1884年(农历甲申年)支持朝鲜亲日的“开化党”发动政变。次年,中日两国就此事在天津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谈判,是为“甲申谈判”。 19世纪80年代,朝鲜一批失意的政客金玉均、朴泳孝等人结成亲日的“开化党”。这些人“倡言维新,实行改革”,并妄图借助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谋杀执政而代之”。日本侵朝势力也暗中支持他们的阴谋行动,以实现朝鲜的所谓政治独立,使朝鲜成为日本的附庸。 1884年12月初,朝鲜汉城邮政总局新厦落成,朝鲜政府于12月4日由“总办洪英植设宴,并请各国使臣”。“开化党”人活动异常,金玉均等人“往往离席密语,形迹诡秘”。宴席上禁卫大将军闵泳翊“被刺还入,仆于堂上,座中皆惊散相失”。与此同时,金玉均等人闯入朝鲜王宫,声称清兵作乱特来入宫保护国王,并假传国王诏令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 113~ 114页 :“东汉光武帝时 ,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 ,光武帝赠给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其注曰 :“委 ,即倭。”( 1)“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倭奴国”是“倭”的奴国 ,奴国在今日本的博多附近。( 2 )“委”和“倭”是古今异体通假字。在那时“委”在用作指代日本时和现在的“倭”在读音及词意上是一样的。后来 ,用“倭”代替“委”指代日本 ,“倭”和“委”才有了区别。所以 ,东汉光武帝赠给倭奴国王的金印是“汉委奴国王”而不是“汉倭奴国王”。释“汉委奴国王”$河南省平顶山市十六中学@张宏伟…  相似文献   

18.
100年前,正当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义和团运动轰然发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其中“灭洋”口号的提出,包含了多重历史内容。“灭洋”口号的提出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灭洋”口号虽有其正义的一面,但又不是一个科学的口号,它带有明显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明万历二十年(1592),在朝鲜大地上出现了一场悲壮、激烈的中朝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的战争,即著名的壬辰战争.在此次战争中,中国海商的表现颇值一提.他们于日本发动战争前冒险回国递告军情,在战争打响后联络日本的和平力量,架构中日和平通商之桥梁,为朝廷拟定正确策略和减少战争伤亡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能很早就开始了.在太古时代,日本列岛跟中国大陆联结在一起。几十万年以前,在北京郊区周口店生活的北京人可能到过日本列岛。但这只是人们的推测。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战国时代的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说明那时人们还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到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