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时代,就久仰他的名字。那时,南阳日报一来,先看“白河”副刊,后看新闻照片,几乎隔几天就有“本报记者周彦昌摄”的字样。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竟和他案椟相抵,一块搞起了新闻。那年仲夏,我到南阳地委宣传部新闻科报到。刚进门,他就自我介绍叫老周,脸色冰冰的。周什么,他没说,反正我觉得这老周脾气不怎么好。一次,我拍了桐柏山水帘洞一个镜头,可惜,枯水季节,水帘洞口少  相似文献   

2.
我与崔永元认识是1998年的事儿。 1998年夏天,我到省会郑州办事,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朋友小郑对我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郑州了,住在省委一所。我正好也在省委一所住,于是就同小郑一起拜见崔永元。 来到崔永元房间,中央电视台的4位著名节目主持人都在这里,除崔永元外,他们3个是白岩松、敬一丹和水均益。他们四人正在围着一台电视监视器看录像带。小郑把我介绍给崔永元。他望了我一会儿说:“你是南阳人,南阳我没去过,可我听说过。”他说到这里,突然像想起了什么,邓小郑说:“刘振敏刘老师不就是…  相似文献   

3.
南阳晚报是一张创刊仅两年多的晚报,不要说同全国性报纸和省级相比,即便是同同一地区的南阳日报相比,它也只是个“小弟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南阳晚报人留下的足迹,却不能不让人肃然。创刊第一仗南阳晚报总编辑包廷怀,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汉子,那张透着憨气的脸上总是挂着几丝自信。1990年9月,他被市委指派,组织筹建南阳市市委机关报——南阳晚报。市委要求报纸在1991年1月1日创刊。刚接到任务时,要人,没人;要房,没房……一次就上周六刊,时间只有几个月,可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然而这些困难都没有使他们退缩。到这年11月份,他们硬是把一个报社的  相似文献   

4.
他是农民的儿子,他选择了为人民鼓与呼的职业。年仅30岁的马庆赐,在7年的新闻报道生涯中,利用手中的笔,撰写了684篇稿件,其中17篇在中央、省、地报刊获奖。南阳地委授予他优秀通讯员称号,南阳军分区给他记三等功一次,方城县评他为县劳动模范。现在他是方城县人武部新闻干事。提起他走过的路,他说: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我走向新闻写作之路的。  相似文献   

5.
前记:去年 4月 7日,南阳作家周熠先生在《河南日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新春读“红楼”》的文章,认为“曹雪芹及其补续者高鹗在《红楼梦》中,对于地方语,甚至是南阳方言和土语的运用,也极其成功”。周先生称:“阅读中不完全摘录,这样的方言和词汇就达百条。”周先生猜想,一是曹雪芹可能到中原采风;二是南乡文化历史的昌盛,可能对北京文化有所侵润;三是他身边的乳娘、仆童等可能是南阳人。  读了周先生的文章,感到十分亲切,极有兴趣。当时就给他的女公子、我的同事周岩森打电话。“留点版面”,我也要就《红楼梦》的方…  相似文献   

6.
我们俩原来都是医院外科的主治医生,生我儿子1岁多一点的时候,院里有一个到日本学习的名额,本来按资历是我去的,可是考虑到孩子还小,我主动向院方请求让丈夫去,后来,他便去了日本。 在日本一呆就是4年,日期到了他却没有回来,他让我带着儿子也到日本去,我们去了。 到了那儿我才发现,我的丈夫已经是一家商社老板女儿的准未婚夫了。丈夫躲着不见我,每天让个会说话的日本女人给我做思想工作,我觉得一日夫妻百日恩呢,我丈夫这么做也有点太  相似文献   

7.
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所必需的,记者所追求的,读者所欢迎的。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竞争的实实在在的手段之~,是记者自己所以立于记者之林的标志之~.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我”区别于“你”的显著特点。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范敬宜等人的消息。毛泽东是大家公认的新闻写作大家,他写的消息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再到《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无不以表现重大事件为中心,语言无不简洁明快,内容无不博大精深。《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延安《解…  相似文献   

8.
七月南阳,中午热得令人透不过气来。上午,我从地委宣传部借来一摞《南阳日报》,想在午睡前浏览一下,不想这一翻却使我睡意全消,忘却了炎热,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南阳日报》无论内容还是编排,都给我一种苍实浑厚的感觉,反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显示出这家报纸较长的历史和较丰富的经验. 7月24日,我与南阳日报几位负责同志座谈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南阳日报是在  相似文献   

9.
野菊花     
漫山遍野的故事都是由你诉说像一阵阵的星星而静静地洒在我心灵的山坡该怎样感谢你给世困这么多回忆让我在流浪的途中能够有温柔的梦野菊花@王新明!南阳~~  相似文献   

10.
方城县人民银行办公室主任张龙安在南阳地区金融战线是个有名气的人物,要问他的名气来自何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迷上了新闻这一行。”这位“新闻迷”只有3年多的“新闻史”,1987年元月他由一个部队少校转业到地方,干上了银行工作,毫无疑问,这得与文字打交道,可在这方面,他几乎是个门外汉。还是一次“新闻通讯培训班”,启开了他智慧的闸门。当年春季,县人武部、总工会联合举办了为期7天的新闻通讯员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