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不仅如此,与其他生物的生命相比,人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人类总是梦想把地球上的人搬到火星上去居住,科学家也一直在探索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有没有生命?直到"机遇"号和它的哥哥"勇气"号发现火星上的"神秘泥浆"……  相似文献   

3.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隐藏着静态文化"生——死"二元对立结构,这种二元结构转换中既包含了人类繁衍生息生命延续之"生、死"转换,也包含了人类食物生长与环境条件之"生、死"的转换。赣南客家乡村治理结构形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信仰——仪式""权力——文化""礼仪——道德""观念——价值"的动态结构方式,这种动态的文化治理结构功能关系,对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赣南客家地区乡村治理的重要乡土文化资源。同时,乡村民俗体育也因此在长期的动态演变中得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消失的村落     
泰戈尔有一著名的诗句:"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而当我们失去了乡村,失去了野花,就失去了上天赐予的一切美丽。一没有了乡村,就再没有了诗。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而我一直相信,所有诗人的灵感,都源于乡村这口古井的润泽。只有田野上的炊烟、井台上的绿苔、外婆的呼唤、夕阳下赶牛的老伯……才能唤起一个人对美和生命的最初意识。即使以后他离开,心中也会藏着自然永不衰竭的源泉。这种人是幸福的,他的一生都将是一首诗。没有了乡村,怎么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怎么会有"独坐幽篁里,弹琴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2011,(11):2
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爱护人类自己!因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与人类都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么样?没有了植物,人类又会怎么样?所以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与人类是互相依赖的,少了一样人类就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6.
美点赏析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洗净铅华的文字里透着一种厚重。《故乡》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不需刻意为之的煽情,就在朴素、沉静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丰富的生命体验,敲击着我们的心灵。首先是朴素的美学立场,这种朴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策略,也体现在主题、对象上。乡村的人、畜、景都是他笔下的生活世界,与宏大浮华、人工装饰无关。农耕文化孕育下的中华儿女,乡村大地哺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而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保留在了乡村民间,所以作者说:"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其次是作者  相似文献   

7.
人类、各种动物、植物以及细菌等,最本质的共同特点便是生命。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大到星系、黑洞、行星、小到彗星、流星、尘埃,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生命体虽然也是物质的一种,但却是极特殊的一种。就目前的科学探测,只有地球上存在众多种类的生命,其他任何星球上都没有发现。因此,在宇宙中生命是极其珍贵的,是宇宙中真正的"精灵"。那么,生命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地球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它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  相似文献   

9.
人类注定是怕孤独的,因此他们一直都在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而且他们坚信地球以外一定有生命存在,或许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那些生命在哪里,或许那些生命还没有诞生, 但人类一定不是孤独的。因此, 即便是生命的蛛丝马迹人类也  相似文献   

10.
没有灵动就没有生命,在生命灵动与人类教育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人类社会的教育,首先着眼于人的生命的灵动,其次也着眼于物的生命的灵动。良好的教育,必然凸显出生命的灵动。教育就是要把生命的自然灵动转变成生命的自觉灵动,尤其是人类生命的自觉灵动。教育一旦回归到人生乃至生命灵动的本真,教育的现实才不会变得那样严峻。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切实减轻负担。沉重的生理、心理负担是乡村教育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乡村教育喜欢以"量"取胜,有时间上的"量",有作业上的"量",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自由,处于被动的受压制状态。处于这样状态中的学习,缺乏热情和活力,与生命的自然特征完全背离。另一方面,我们总是以考试为剑,以跳出"农门"为饵,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把学生置于身心煎熬之中。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与"幸福"无关的。在新乡村教育的建设中,我们需要根治重负顽疾,尊重生命,张扬个性,释放身心,提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2.
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为:健康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而不是虚弱或没有病.如何把握生命的复杂现象,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是摆在现代医学和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舍生取义     
4月5日,是地球上鲜花盛开的时候。 R星球上没有春天,鲜花只是开在记忆里。这里没有生命,没有喧闹,是想象的天堂,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一天会遇到一件震惊人类的事。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神圣的字眼,是一种真正令人敬畏的神圣。因为她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切活动的最终归属和目的。马克思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创造的历史也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开放生命、完善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社会活动史。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由数量来决定的,但一个人的生命延长线却是由质量来决定的。一个没有对人类与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就是延年百岁也徒有心跳;惟有极尽全力为人类与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能活在人们的心中,才能活在历史的画卷中,才能活在生命的延长线上。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事关人的完善,教育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没有人无所谓教育,没有教育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是人类的造物,人也是教育的产物。为了能够让人成为人,教育必须是人的教育,而且是为了人的教育。为了人的教育需要直面人的天性而不能只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实践中人性的复杂决定了教育是人类最复杂、最困难的事业。学校的发明为人类的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组织载体,人类也以学校为基础普及了制度化的教育。但作为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人的教育没有普适的规律也没有捷径可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而非专业性的活动,教育的生命在于人的灵魂对于卓越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课能持久发挥效力、令人回味无穷?最近听了一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有了一些思考与启发。[课例呈现](一)家有形——搭建生命居所上课开始,教师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题是聊聊我们最熟悉的家,先请大家结合自身体会说说什么是家。"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我认为家是一个固定的住所。由于我们家现在还没有条件在城里买房,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因为生命才鲜活起来。当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满足的同时,人类却把使世界鲜活起来的生命(当然包括人的生命)置于危机之中。没有生命的世界必然是死的世界,正如目前已知的土星、木星和火星之类的星球一样;没有了非人生命的世界,人的生命的存在也注定是不可能存在的。当人类第一次面临着全球性环境危机所带来的生命危机,并由此关涉  相似文献   

19.
“力”是人类原初经验的积淀,本文用“原型批评”方法解读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意识”,乡村生命盈盈不息的生命力与都市生命“力”的匮乏形成呼应与比照.显然,“力”是人类繁衍、发展的不朽动力,生命生生不息的储备.  相似文献   

20.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类根本离不开水;一旦没有水利,人类的未来又在何方?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环顾世界各国,自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真是数不清的河流与湖泊滋润着大地,道不尽五大洲究竟孕育了多少人类文明,更不知因为"水"人世间演绎了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谁没有听说过那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洪荒之灾?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