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弹力和摩擦力均充当约束力的时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先出现弹力还是摩擦力。提出使用理想化模型的时候需要谨慎,在命题的时候需要避免理想化模型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野 《物理教师》2009,30(10):40-42
读了本刊2009年第4期《先有摩擦力还是先有绳子的弹力》一文(下称先文),再结合2008年和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物理试卷的两道压轴题,深受启发,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3.
例1如图1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子刚好被拉直(绳子上张力为零),物块和转盘问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它对水平转盘的正压力的μ倍,求:  相似文献   

4.
1.水平面上的摩擦力突变例1如图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中(图1)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5.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弹力和静摩擦力往往是最难确定的.为了突破了这个难点,深化对弹力和静摩擦力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弹力和静摩擦力的“适应性”特点,并在教学中分层次,有步骤地让学生体会、掌握它们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对弹力和静摩擦力变化的复杂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适应性”是指: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发生变化时,物体受到的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通常会发生变化,表现出它们对物体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6.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三种常见的性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只有透彻理解这三种常见力的性质特点,才能对物体的运动形式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其他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浅谈摩擦力     
(其中Fmax表示最大静摩擦力,FN表示压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弹力和摩擦力都为被动力,因此存在着应变性。当物体运动情景和受力情况明确时,弹力和摩擦力方向及相应的大小具有确定性。当物体运动情景不明或受除弹力、摩擦力以外的力大小无法确定时,相应情景下弹力和摩擦力方向及相应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在某些习题上表现为存在多个可能的正确选项,这一点是高考对弹力和摩擦力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轻绳只能发生拉伸形变,绳的拉力只能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若绳子未打结,绳的张力处处相等;若绳子打结,结点把绳子一分为二,结点两边绳的张力可以不同.  相似文献   

10.
摩擦力的概念既是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重点,又是力学计算的难点和关键,但一些学生由于弄不清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联系与区别,常误认为两种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两种摩擦力的大小都跟正压力成正比;任何两个相互接触并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等。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清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中,为了把重的物体(如船舶)拉住,往往需要将拉重物的绳子拴在柱子上,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但柱子在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柱子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力作用改变了绳子内部的张力,使绳子中的张力呈指数状态分布,实现了施力者用较小的力拉住较重物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变化,因而在临界问题中经常出现,现在介绍它在圆周运动临界问题中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3.
力学部分涉及静摩擦力的内容比较复杂,是学习的难点·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决定,有一定的取值范围(0≤f≤fm),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与外力有关,具有突变性,故难度较大·下面我们以"静摩擦力"为题根,从不同角度,展开多向思维,通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一道力学题目条件欠妥的原因,并提出修正方案;举例说明了在解决有关绳子的拉力与杆的弹力等相关力学问题时,在特定情况下绳子或杆的受力形变量是不可忽略的物理量,是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15.
水平方向上的"圆盘"模型大多围绕着物体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中心展开.因此最大静摩擦力的判断对物体的临界状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1如图1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的物块,当物块到距离转轴为r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物体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μ倍.求:  相似文献   

16.
摩擦力的概念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到位.为了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学习摩擦力,我受毛刷演示摩擦力的启示,自制了摩擦力演示仪,用此仪器可以直接演示摩擦力的方向和读出摩擦力的大小,且在一些摩擦力的相关习题教学中,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下面做和一简要介绍,供同仁参考.一、原理力能使物体形变.当物体受到摩擦力时,也会发  相似文献   

17.
临界问题是高中力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备受大型考试的青睐与关注。这一问题涉及物体在临界条件下所处的运动状态,需要分析该种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用以确定变化范围。本文结合人教版教材高一大纲的内容,浅谈有关弹力与摩擦力的临界问题,从而为研究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易错类型一:不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力的产生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之间有弹性形变.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前提条件,若无接触,也就无弹力可言.  相似文献   

19.
周春平 《考试周刊》2011,(34):184-185
摩擦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知识,是该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要真正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不容易。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可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区分弹力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正确认识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二玉 《物理教学》2012,(6):45-46,52
因摩擦力改变引起的多过程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文中从一道高考模拟试题出发,分析了学生解题错误的根源,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具体方法: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问题,把握两个关键点:"速度相等"和"最大静摩擦力"来突破问题。最后以2011年广东高考题为例再作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