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05年3月16日,《光明日报》报道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关于基础教育课改中数学“新课标”的谈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由衷地感谢科学家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和思虑,也深感他的谈话直言不讳,切中肯綮,语重心长。我们应该认真听取科学家的意见,并且举一反三,扩展和加深思考课程改革中其它的有关问题。姜伯驹先生直言不讳地说,数学“新课标”“方向是错误的”。“新课标”“全面否定过去的教学体系”,“全面否定了我国中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大淡化了数学中的推理证明”。它“完全另起炉灶”,“均代之…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前不久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正在实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就是常说的“数学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姜伯驹介绍“,新课标”于2001年7月颁布,按照新标准编写的新教材陆续出版试用。原定分步到位,滚动发展,到2010年才全面实施。事实上到2004年9月就已在全国仓促实施,只有个别县区除外。姜伯驹认为,“新课标”全面否定过去的教学体系,每个学段(三年为一学段)均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路必须走下去——2005年的叩问与沉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又到了坐下来回顾历史的时候了。2005年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第5个年头。按照计划,今年9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近乎所有起始年级都进入新课程。3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一颗重磅炸弹开始投向新课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刘应明院士,分别提交了针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案。3月12日,刘应明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了对新课程的不同观点,题目是《“思维的体操”在走样》。没隔几日,《光明日报》刊出一篇记者采访姜伯驹的文章《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失去了什么》,要求立即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规范办学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费时、费力、加班补课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但是.接踵而来日益凸显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的孩子一门课程除了《课课练》《单元过关》《综合练习》外,还有老师发下的没完没了的讲义。对此.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曾在《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文章中说:“时下,学生们都陷在‘题海战术’里.成了做习题的机器。”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教育部不久前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作家阿来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了惟一入选的当代经典。据了解,“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几乎囊括了中外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有鲁迅、老舍、冰心、茅盾、巴金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有杨绛先生的译著《堂·吉诃德》、已故诗人陈敬容先生的译著《巴黎圣母院》、朱生豪先生的译著《哈姆莱特》等。而阿来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则成了惟一入选的当代经典。(选自《中华读书报》)阿来《尘埃落定》入选“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16日《光明日报》第5版刊发了题为《新课程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专题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姜伯驹教授在接受这次采访时明确说道:“在我看来,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特别是,‘新课标’于此前许多年实行的数学大纲相比,总的水准大为降低。这个方向是错误的。”“新课标全面否定了我国中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大淡化了数学中的推理证明,代之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甚至连‘平面几何’这个词都不见了,只许说‘空间与图…  相似文献   

7.
宋翠娟 《考试周刊》2010,(11):56-57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的人文性要求与鲁迅先生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百科丛书—恐龙》(新课标第7级之六) 新《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学生的知识面、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外阅读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教社与朗文合作编写了“外教社—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新课标百科丛书”,旨在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外阅读当中,帮助学生达到《新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指针,新课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现通过对新课标内容的分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促进同学们对《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课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新课标》如火如荼的热潮中,有心翻看了一代教育巨匠叶圣陶先生有关作文教育思想的书籍,从中发现了叶老关于小学作文教育的许多观点,充满人文关怀,对今天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重温叶老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对《新课标》的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11.
首先,在教学方向上,新课标实现了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到重视传授知识过程的转变。《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把历史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强调教学活动主要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则突出强调了“总结”、“继承”、“思考”、“培养”等过程性内容。显然,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上获得进步和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大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而“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新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颁布了,这就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小学数学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新课标”是否完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总的来看,此次《新课标》所展示的理念是建立在以Piaget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以Vygotsky为代表的发展——互动理论(developmental-internationalism)以及融合了以上理论和人本主义(humanism)的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onist)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的特征性理念。由于理论基础的不同,《新课标…  相似文献   

14.
我是《文史知识》的老读者。先后拜读了伍翰仁先生的《说“倒过醮来了”》(《文史知识》1991年第12期)和魏连科先生的《也说“倒过醮来了”》、韩振飞先生的《“倒醮”应该是“倒醮”》(二文皆发表在《文史知识》1992年第11期上)。三位先生认真分析考证《金瓶梅》词语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所谈知识也给我们很大教益。我是山东微山人,对书中的家乡话较为熟悉了解。“倒醮”(倒嚼)一词的比喻意义,三位已详解且正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曾在“两会”上提交了一分提案,指出我们常说的“数学新课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乃至社会的极大关注。虽然此次提案主要针对的是中学数学,但数学学科的连续性、逻辑性是很强的。请问,作为一名一直战斗在教学改革一线的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翟渝成:这个问题不好说。就我教学的小学阶段看,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师生教学中收获的效果不错。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对我的学生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最开始上路是比较难,但当孩子们拥有了自主学…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17.
《淮阴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发表了拙文《关于轻声“得”的语义特征和词性的一点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主要从共时的角度,运用转换、替代等规则证明了“表示可能、可以、允许”语义内容的轻声“得”属助动词。其后,本人阅读了杨树达先生的《词诠》、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欣得两位先生对这一问题都曾作过有关的论述。现将两位先生的论点引述于下,以从历时的角度对《质疑》的论点作一补释。杨树达先生在《词诠》卷二“得”之条目第(三)项中将其视为助动词,所列例句为: (1)先为之报,又焉得立?(《左传·闵二年》)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有诸多变化。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标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取代了旧课标中的“觉悟”目标。下面,谈谈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和思考。一、为什么要用“情感、态度与  相似文献   

19.
氓(《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2000年版注为“忠厚的样子”可也。王力先生《古代汉语》、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同。此本毛传“敦厚之貌”也。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戏笑貌”,林庚、冯沅君先生《中国历代诗歌选》“笑嘻嘻地”,程俊英、蒋见元先生《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嘻笑貌。《韩诗》蚩作嗤”,亦可。朱  相似文献   

20.
古乐府《江南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解释各异,众说纷纭。余冠英先生释为“莲叶盛密的样子”。(见《乐府诗选》)许逸民等先生解为“叶浮出水面,挺秀鲜碧的样子”。(见《乐府名篇赏析》)高峰、孙桂清先生注为“指莲叶茂美、饱满劲秀、挺立于水面”。(见《中国古代诗歌精品》)《辞海·语词分册》及《辞海》(89年版缩印本)皆训为“荷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