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别“1”和“许多”是小班幼儿第一节算术课。我在教小班幼儿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了以往只在课堂上讲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一系列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理解数的概念。在上课之前,我先在室外布置了一架小桥,准备了许多片树叶,用绉纹纸圈起一个“池塘”,放了一些“鱼”和许多小红花以及鸭妈妈和小鸭的头饰。当游戏开始时,我以鸭妈妈的口气说:“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去郊游。你们看,有几个鸭妈妈,多少只小鸭子?”有的幼儿可以答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我又告诉孩子们:小鸭子出门要听妈妈的话,一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分不清左右,对自己身体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幼儿分辨左右,理解明确左右的作用,我们设计了巧妙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让幼儿通过游戏理解左右,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朱佳涵 《辅导员》2011,(24):29-30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对他们有着很大地吸引.也是他们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动。而游戏具有情景性、趣味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数学既能调动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内容.并且也体现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幼儿只在“做”,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有所体验,获得感性经验。这种体验和经验是幼儿建构初级数学概念所必需的。所以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协调、综合作用,让幼儿通过“看”“听”“动作”来理解、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发挥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 幼儿只有在“做”,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有所体验,获得感性经验。这种体验和经验是幼儿建构初级数学概念所必需的。所以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协调、统合作用,让幼儿通过“看”“听”“动作”来理解、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倾听暗处的铃声,举起相应数量的数字卡片;看数  相似文献   

6.
柯婷 《陕西教育》2010,(5):61-61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单纯地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音乐教育的日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演奏音乐,创造音乐。为此,音乐教育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即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音乐活动的娱乐本质”,使音乐游戏成为一种“漫不经心的娱乐”,使幼儿参与音乐的活动“成为一种交互性、社会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活动”,让幼儿“一边玩耍一边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7.
邓蕊 《学前教育》2005,(10):30-31
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图形认知能力。(图形认知能力指的是对图形信息的理解能力,具体到本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图形系统的理解)2.发现并理解“从中间到两边”的图案排列规律。(理解“从中间到两边”的排列规律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是理解这种规律的基础,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掌握左右两两对应观察的方法)3.能按照“从中间到两边”的规律进行排序。(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规律的理解,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数学,总是以枯燥、艰涩、抽象、深奥来形容它,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幼儿对数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通过造型创作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建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它不仅能增强幼儿手指的力度以及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而且能增强幼儿对物体物理特性的感性认识,渗透基本数概念,提高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使幼儿获得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我们围绕“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之策略研究”开展为期两年的实践研究,尝试把数学活动与建构游戏相整合,让幼儿在玩中学,使建构游戏发挥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空间概念和数学概念以及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能力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等号”是表示相等的符号。怎样使幼儿掌握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呢?我采取了下列三个步骤: 进行等号教学前,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理解“一样多”、“相等”这两个词的意思。例如,在排队或分糖果的时候,有意将人数和糖果分成相等的几个部分,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是否“一样  相似文献   

10.
我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左右空间概念,取得了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说一说,做一做首先,让幼儿进行观察性学习,熟悉左右空间方位词。我告诉幼儿自己的左、右手的位置,让他们练习举起自己的左手或右手。而后,我和幼儿一起做“拍手回答”的游戏。教者问:“小朋友,你的左手(右手)在哪里?”幼儿边拍手边回答:“我的左手(右手)在这里。”当大家说到“在这里”时,都同时伸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只有活动 ,才能使幼儿有亲身感受 ,获得直接经验 ,从而促进幼儿的真正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注重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学了多少知识 ,掌握了多少概念”来衡量幼儿发展水平而提出来的。几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 ,这种单纯追求教学效果的做法反而没有好的效果 ,因为教师重视教幼儿死记硬背 ,而轻视孩子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常听到幼儿错念、错唱儿歌和歌词 ,如歌曲《小树苗》中“别摇……”幼儿唱成“比摇……”问其何意幼儿却说不出。这明显说明了教师只重教唱 ,而轻理解的现象。怎样才会有好…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8,(A3):64-65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学龄前是幼儿掌握基本数概念的重要时期,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出发,尝试将数概念纳入区角游戏中,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融合,理解课程游戏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一、观察比较法:由于幼儿想象思维能力差,难以理解一些词义相近的词语。例如:对“红彤形”、“火红”、“鲜红”等,教师可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实物,比较出“红彤彤”、“火红”、“鲜红”的区别,达到理解词义之目的。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教幼儿理解形容词、程度副词时易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游戏体验法:这是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即根据词意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词义。例如对“你推我挤”、“争先恐后”之类,就可用游戏体验法帮助幼儿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14.
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事物,反复听别人讲话,从而产生强烈的语言动机和表达欲望,并通过模仿,逐渐形成语言习惯。因此,我在语言教学中,重视“听”和“看”的思维活动对于“说”所产生的作用,创造务件,让幼儿在“听”和“看”中学习说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让幼儿在听话中学会说话。幼儿的听觉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学习语言的速度和发音是否准确。对于幼儿来说,也只有重视了培养“听”的能力,才能为“说”打下基础。1.利用幼儿好游戏的特点,在各种活动中,做到“听”和“说”的结合。如在“跟我学”、“照镜子”等游戏中,让幼儿辨别和发准翘舌音、舌根音等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时期数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3~ 6岁的幼儿要求掌握 10以内数的序数, 10以内数的大小和组成, 10以内数的加减、相邻数以及比较多少、一样多,图形的认识等,数、量、形、空间、时间方面的知识。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要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将数学知识散点渗透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是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最佳方法。   1.在角色游戏中的渗透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并不一定要求幼儿掌握多少技能技巧,而是看幼儿是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艺术创造。教师应精选来源于小班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的材料要丰富又便于操作,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导入活动,用"做中玩"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小班幼儿真正学好手指印画。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不仅上课、游戏、散步等活动由教师指挥,连各项活动过渡环节的几分钟也在教师的严密的控制下,上课的方式大都是教师讲、示范、演示教具,幼儿则坐着听、看,即使做一些活动,活动的每一程序也是由教师安排好的。在上课或游戏中,教师很少提供幼儿发展创造性的机会,如在美工课上,习惯于让幼儿先看范例和示范,让幼儿自由创作的比重极轻。在游戏时间里,进行集体游戏和有规则游戏的分量多,幼儿主动游戏的分量很少,或者没有。角色游戏中,由教师定主题,分配角色。幼儿在游戏中要看教师的眼色而行动,等等。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忽视了,必须改革这种“填鸭”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武奉芹 《山东教育》2008,(10):61-61
游戏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基本活动方式,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渗透游戏教学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教材内容,选择有趣的游戏,投放制作完备的学具,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设计的游戏如:1.“文字搬家”。就是把掌握的目的字从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请”出来,重新放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目的字再现,加深幼儿对目的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游戏就是为了让幼儿高兴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园让幼儿游戏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高兴。注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快体验”,是我们要追求的结果,但是必须明确这种愉快的“游戏性体验”的性质及其来源,更不能把让幼儿高兴作为自己在幼儿游戏时间内休息,放弃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的借口。在“幼儿园为什么要让幼儿游戏”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避免传统的“社会本位”论,也要避免极端的“儿童本位”论,应当把游戏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既要避免把游戏变成变相的“上课”,变成单纯灌输知识技能的手段的倾向,同时也要避免纯粹“放羊”的倾向。幼儿园游戏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加以考察。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的辩证法,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游戏与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所谓角色游戏的主题,是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如“娃娃家”、“商店”、“邮局”等。角色游戏的主题规定了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与数量、角色的动作、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角色活动的环境,它基本限定了角色游戏的框架。在此框架之内,幼儿挖掘到了哪些情节?每一情节的深人程度如何?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的经验状况及语言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幼儿对角色游戏主题的深化程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了解:首先看在某一主题中,幼儿发展出了多少情节。如“商店”主题可发展的情节有:商品摆放、各种物品买卖、收款、定货、送货等。幼儿发展情节的丰富程度就反映出幼儿的经验状况。其次看各情节的深入程度如何?如在“收款”这一情节中,幼儿有没有介绍商品的价格,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