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威先生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总能在看似已是常识的地方,在一些易被忽略的边边角角处,发掘出新意来,让人颇受启发.他的近著《现当代文学新论:义理·伦理·地理》即是一本读来很爽的书,其中的第一篇文章《重写“重写文学史”——十个“关键”时刻》,就正在编写之中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谈论了贯穿其中的一个脉络、一种文学史编写方式,也即十个“关键”时刻,乍看之下,令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小说史论》阎浩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目前文化与思想史的研究角度与方法成为文学研究的主流。文学直接经验的“流失”,也在文学史的书写中体现了出来。阎浩岗的新著《中国现代小说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则力图把文学当做作家个体生命体验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邬静洁 《中国出版》2014,(19):70-70
20世纪前半叶,是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半个百年,这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中国文坛涌现出众多思潮、流派、社团、作品,国内外也出版了多种有关20世纪文学史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专著,却唯独没有一部大型的文学编年体著作。由卓如、鲁湘元主编,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编年》)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大型文学编年体著作的空白。《编年》采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平实的叙事之中,用客观、公正、准确的史料回顾了20世纪前50年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完全用史料说话的文学历史专著,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和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学者型谎言     
这年月,“学者型”三字很香:“学者型作家”更受崇拜,“学者型演员”更吸引入,“学者型企业家”更加可靠……”但也有不香的地方,如学者型谎言。有此等事么?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几月前整版地发表了八名海派学者参加新书复旦版《中国文学史》讨论会的发言。这部“里程碑”式的新书被群起而誉为“石破天惊”、“填补了六十年代以来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代表新时期的研究水平”……虽然读此有种起  相似文献   

5.
书名"边缘识小",似不能一目了然,也有点笼统,应该略作解释."边缘"者,相对于"中心"而言;"小"者,则相对于"大"而言.全书涉及的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含当代文学和港台文学)问题,不过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的"宏大叙事",并非当下学界关注的具有理论深度的中心论题,而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并不重大的具体问题,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自以为有点意思甚至比较好玩的人、书、事,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6.
“感时忧国”所生发出的中国“现代性”主题成为顾氏《文学史》纵横捭阖的叙事核心。而作者本人也在努力探索一条超越文学的文学史书写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借文学这个模型去写一部20世纪思想史”。  相似文献   

7.
明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2013一、论从史出,下笔矜慎继《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与《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相继问世,罗宗强教授又穷12年之功,完成《明代文学思想史》,从而在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的建构中矗立了一座坚实的大厦。明代文学流派纷呈,诸体兼备,而向无统摄全体的思想史。以往的文学史著,论及明代,或囿于传统,无视小说戏曲,如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或趋附政治,以所谓"人民性""阶级性"为准的,贬诗文而过崇说部戏曲,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以及“重写文学史”的提议,引起了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之后,各种重写的现代文学史不断出炉,重写现代文学史的种种尝试探索似乎从未停止过。然而,纵观80年代至今现代文学史重写的种种努力,虽然已经摆脱了庸俗政治学或庸俗社会学的传统范式,确立起启蒙话语和审美话语的叙事方式,但现代文学重写的任务依然没有真正的完成,种种重写的作业依然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问题似乎很简单,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一词与“现代性”不同。每一代人都生活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他们的“现代”,有他们自己的“现代文学”。可当我们以“现代”来定义自清末或1917年到1949年这个短暂时期的中国文学时,这种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在哪里?在“西方现代性”那里。所谓“西方现代性”,指的是西方之为“现代”的一些特征,如民族语言~文学的崛起、民族一国家意识的形成、‘主权国家的建立、工具理性的兴起及其带来的机器工业和黑格尔所说的“现代国家的管理技术”等等。按照这些事后归纳的特征,“西方现代”的开端被推至十六世纪初,且这些特征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如何来看“现代”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共通性?80年代学人打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努力,为何虽卓有成效地通向了“晚清”,却不容易通向迄今已经双倍于“现代”文学时长的“当代”?“当下”“当代”与“现代”文学构成怎样的历史连续线条?能否用比较贯通的专业话语来描述和整合自近代中国以来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海派文学”以及某些以地域为特群体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以赵树理、马烽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以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广东以秦牧、陈残云为代表的“岭南派”等出现。近些年又有以程乃珊、王安忆为代表的新海  相似文献   

12.
鸳鸯蝴蝶派是定型于清末民初的一个文学流派,在文学史上自有其相应的地位与作用,尽管这种地位与作用可能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过去学界对其负面说得较多些,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这个文学流派还是有其合理性的,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它在文学史上的作用不是本文的论题,这里想说的是,这个文学流派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也占有一席地位,甚至可以说是近代出版的一支重要力量.这种地位过去研究既无多,甚至很少有人注意,更难说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现试就其在出版史上的地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蜚声海内外的新加坡学者、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所著《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增订版 )一书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日文版 1990年由日本百利坚社出版 ,被日本著名新闻学教授平井隆太郎评价为“首次填补了日本在这研究领域之空白并发出光芒” ;中文繁体版 1998年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新语体的开拓者,又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不同风格与流派的大家。首先,鲁迅在介绍西方文学风格,引进西方文学流派时,注重风格流派的社会意义;其次,在介绍评价中国古代文学风格流派时,既强调它们各自的独特性,也阐述它们各自的时代性,最后,明确对待风格流派的态度,即博采众象,取其所长;溶于新作,独创为贵。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的深与浅--兼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史家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他所撰写的文学史著作的封面上,仿佛仅仅为了标识该书的著作权,而一进入正文部分,他自己就彻底消失了,让位于历史。不过, 他并不在正文外面,他永远在里面,像一个拥有极大权威可却从不抛头露面的“影子内阁”,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每一个字眼儿、句子和段落的“决策”中,哪怕他讲述的是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事。谈到文学史,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构成文学史基本要素的两个问题,一是何谓文学,一是哪些作家或作品有资格进入文学史。在这里,被忽略的恰恰是撰写者本人,而正是他在决定何谓文学,谁是重要作家和作品。此外,他还不是著作权中所标明的单个人,作为一个历史家,他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而这个群体的价值尺度、情感特征和政治需要暗中左右着他的选择和写作。把文学史著作说成是偏见和成见的辑录,肯定失之偏激,但撰写者以及——通过他——他所属的那个群体的审美意趣、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策略的确渗透于历史叙事中。正因为如此,作为文化领导权之争在文学史撰写中的表现,才会不断出现“重写文学史”的呼吁和尝试。文学史著作,一言以蔽之,是关于文学的历史的种种叙事或构成。当某部文学史著作“广被认可”时,那不是因为它恰巧接近了历史“真实”,而是在一定范围里获得了“共识”; 当这部著作被用作教科书时,它就在行使文化霸权。程巍  相似文献   

16.
媒介地理学为媒介传播、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生长点。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海派文学的生成与建构与上海这一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京海"之争中上海文人以地理集聚的形式为之确立了合法性,上海的报刊媒介则为其发展提供了颇具传播力的现代公共空间,而世界主义的文化理念铸就其文学现代性的内核。  相似文献   

17.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是19世纪末兴盛于上海的_个绘画流派。实际上,学术界认为,海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并不宜特指为某一家某一派的具体风格。海派画家也大异于传统的中国画家(包括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这正如卢辅圣先生在上海“海派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指出的:“海派作为‘所指’的具体范围,具有很大的游移、模糊性”。由于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史研究中,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世界)文学史一直是个空白。它们或为国别文学史:如中国文学史、俄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德国文学史等等;或为区域文学史:如欧洲文学史、欧美文学史、拉美文学史、西方文学史、东方文学史、亚非文学史等等。虽然后来出现了以“外国”或“世界”等冠名的“外国文学史”和“世界文  相似文献   

19.
“耽美小说”及其传播历史 “耽美”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最初指的就是唯美主义。广义上的“耽美”指的也是唯美主义,但后来逐渐被日本漫画所用。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型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本文所讨论的“耽美”即是这个意义上的。因此“耽美”是同性恋文学与唯美主义文学交叉而生的产物.与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又与两者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毛泽东评价鲁迅为“现代的孔夫子”,可见鲁迅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然而,究其一生,我们却不难发现,鲁迅有鲁迅的悲哀。他的一生有许多的挚友,也有许多的“怨敌”。因为要唤醒沉睡的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