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亮 《出版史料》2011,(2):8-14
胡耀邦同志在1978年12月至1986年12月,先后担任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长、中央总书记(上面还设有中央主席、副主席)、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此时不设中央主席、副主席)时期,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的民主作风、平等待人的品格 ,是有口皆碑的。我作为新华社的一名政治记者 ,在那些年有幸随耀邦同志采访 ,亲历了他亲切待人的许许多多事例 ,耳闻目染了他民主、平等处事的许许多多场面 ,至今想来 ,令人感慨不已。为了印证以上感慨 ,仅举众多事例中的一件 ,可见一斑 :那是1985年4月9日 ,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还在举行。采访这“两会”的来自香港和澳门的新闻记者要求胡耀邦总书记见见他们。这种愿望和要求是十分正常的 ,因为谁都知道 ,最高领导人会见谁 ,这本身就是社会价值 ,何…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 ,作风既严肃又平易 ,待人既民主又亲切 ,给我们这些常采访他的活动写新闻的记者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他要我们把新闻写得幽默活泼的意见 ,更是令人难忘。他是我们这些“老记”的良师益友。据我们所知 ,耀邦同志一般是不在外边就餐的 ,工作完了都是回去吃饭。1985年初夏的一天中午 ,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客人 ,谈完后他在大会堂一楼西大厅宴请客人。本来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遇到这种情况 ,都是在大会堂食堂里买点工作餐就行了 ,可是这次耀邦同志留话 :“安排新闻记者们一起入席。”吃饭时 ,因为是内…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党委约我写篇胡耀邦同志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期间的回忆文章,盛情难却,便写了这篇短文,他们说,此文准备收在他们编写的《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一书中。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四人帮”正在全国猖獗一时时,胡耀邦同志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他在科学院主持工作的时间不长,我作为采访这个部门的记者,有幸和他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我和他相处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那种正直的为人,绝不向“四人帮”妥协的气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胡耀邦同志到中国科学院上任不久,便着手主持“汇报提纲”的撰写工作。当时,…  相似文献   

5.
陈世高 《湖北档案》2014,(12):32-33
在大跃进的1958年和1959年,我担任共青团应城县委书记,两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958年11月中旬赴武汉参加共青团湖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团省委书记陈扶生,请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湖北省医学院会议室连续两天给我们作报告,他一开始就说:“我来武汉参加中央在此召开的会议,下飞机后,我去看望毛泽东,我说毛泽东好,主席说:耀邦同志好.”这样,我们始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武汉.我们立即写条子和口头向胡耀邦提议,要求见毛泽东.胡耀邦说:“我去向主席回报.”  相似文献   

6.
“你们都是记者,访问过许多地方,采访了不少人,今天我先来采访你们好不好?你们今天可以发这么一条消息,题目就叫总书记采访了我们。行不行呀?”在场的三十来名港澳记者和其他同志都大笑起来。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四月九日上午在中南海会见港澳记者时的一个场面。这些港澳记者是来京采访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他们  相似文献   

7.
1983年的植树节,我有幸参加 了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集体义务植树活动的采访工作,现在回顾起来,也觉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临大场面不能慌乱 1983年3月12日上午,我们吃过早饭便驱车赶到了地处北京十三陵水库东坝头蟒山阳坡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造林基地。早春三月,北国的晨风吹来,使人感到几分寒意。约9点多钟,几辆面包车驶过水库大坝,来到蟒山脚下。那时78岁的邓小平同志身穿蓝色中山装,笑容满面地走下车来,随后是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胡耀邦、万里、习仲勋、韦国清、乌兰大、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  相似文献   

8.
1981年春节 ,大年初一上午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要同当时的国务院总理一道 ,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看望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 ,登门向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三位老帅和蔡畅、邓颖超两位大姐拜年。作为新华社政治记者 ,我奉命随同采写消息。采访前 ,听到了耀邦同志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天上午8点钟 ,我驱车来到中南海勤政殿 ,因为按规矩 ,我们工作人员应早到等待首长 ,而绝不能让领导同志等我们。谁知这天我到得太早了 ,耀邦同志的大秘书梁金泉同志在值班。梁秘书把我们让进办公室里 ,给我们沏上茶水。大过年嘛 ,同志们见面…  相似文献   

9.
解放军总政治部前主任余秋里同志,曾在政府部门担任过石油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中央担任过书记处书记、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还担任过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务。不管在军队还是在地方,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医疗关系在301医院。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青年报》的专职记者最初有三十多人,以后逐渐发展到七十多人,我是最早的记者之一。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对这支年轻的记者队伍非常关心,曾多次给我们讲话、开座谈会,谈如何当好一名记者。有时还让报社的领导同志把他对记者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传达给我们,使我们这批年轻的记者在他的关怀和培养下逐渐成长起来。1955年1月,报社召开记者会,请耀邦同志来给大家讲话,原以为他工作忙,不一定能来,谁知他满口答应,并且讲了一个上午。对于记者的任务、记者的作风、记者的品德、记者…  相似文献   

11.
媒介新闻     
■刘云山任中宣部部长日前 ,中共中央决定 :丁关根同志不再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职务 ;刘云山同志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 ,1947年生 ,曾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1993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现为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晨任人民日报社社长11月1日 ,中央任命王晨为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晨 ,北京人 ,52岁 ,此前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等职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我国暂不出台《新闻法》1…  相似文献   

12.
1960年3月,我被调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同时是人民日报北京记者站)当记者。调我们这些人当记者,是社长莫艾的主意。他在一次会议上说,从工厂、“农村等基层单位选调干部,是充实记者力量、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初识莫艾 我认识莫艾是在1958年,那年7月,少奇同志到石景山钢铁公司蹲点调查,住了四天。我作为公司党办负责人,担任记录和做一些联络工作。莫艾同志采访了少奇同志到公司后头两天的活动,应公司党委的要求,第一天晚上,他帮助我核对记录。他面带微笑,态度谦逊,待人友善,一点也没有大记者的架子,给我留…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八年,粉碎“四人帮”不到三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胡耀邦同志任中央组织部长。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当年岁末,我“受命”参加重庆日报社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刚接手复查工作,还真有点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非常重视档案工作,1980年2月14日在审核《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时提出了重要论断:“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近读戴煌《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对胡耀邦同志的这个重要论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说这个重要论断的形成和提出,是基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档案工作的破坏、平反冤假错案、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严重束缚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胡耀帮同志的档案工作情结,从《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曾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单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大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大转折年代,胡乔木以多篇讲话和文章,对调整阶级斗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同是亲历这段历史又对重要事件有所参与的吴江同志,却在30年后,于2010年5月7日,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留下一份重要的史料>,想用他称之的"为防止日后遗失,特记载于此"的两条史料来说明,由于胡耀邦的阻止,胡乔木欲发动又一次反"右派"运动的打算才未能得逞.对此,7月23日,我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了一篇<为吴江同志"重要的史料"做一点补正>(以下简称<补正>),就其中胡乔木以波兰事件为殷鉴致胡耀邦信的史料提出质疑.他又于8月6日在该报发表<对我所提供的两条史料的补充说明> (以下简称<补充说明>)作为回应,并且继续坚持他从两条史料中得出的结论:"胡耀邦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阻止了又一次反'右派'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张德江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在这期间,因为采访任务,我和他有比较多的工作接触机会.因此他对浙江日报的重视、关心和爱护,我多有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5月22日,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共产党通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共产党通史》共3卷6册,由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担任顾问,由沈云锁、潘强恩担任主编,是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8.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我国拨乱反正、开创新时期的关键时刻,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对南通的直接关怀和指导,给南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页己载入南通史册。当时我担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如今我依据查阅到的有关史料和点滴回忆,草就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9.
1977年12月19日,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他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就召开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不少同志回忆说,耀邦这次见面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一句话、两个要求和一个大动作.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由于邓子恢长期在安徽工作.饶漱石代理政治部主任。5月20曰.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共中央东南局与中共中央中原局合并.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时成立华中军分会.刘少奇今后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饶漱石担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常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