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于品德课堂教学必须与儿童生活相结合和进一步创新与发展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新理念,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传统唯理课堂说教是德育中的缺失与不足,粗浅地阐明了儿童生活、社会生活与儿童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有着基础性、关联性、发展性.提出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应当源于生活、践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观点,并且运用课堂实例从不同方面分析和阐述了此观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部分教材已经使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深刻体会和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实效,本人就其课程的基本特点谈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主要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首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品德与社会”将品德、行为法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品德,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当中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当中践行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已成为一门重点学科,每校每周每班都要拿出两节课来上,然而在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并没有因此而越来越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与教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已成为一门重点学科,每校每周每班都要拿出两节课来上,然而在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并没有因此而越来越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与教学背道而驰的现象。例如:教室的地面居然有多处口香糖痕迹;家境富裕的孩子去超市偷东西;  相似文献   

6.
物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笔者以《超重与失重》教学为例,实现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把生活中低层次的原始经验、素材经分析、加工,变为高层次组织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提升素养和品质.通过教学的生活化,用反思、修正、逐层递进的方式,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新课标》中"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物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笔者以《超重与失重》教学为例,实现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把生活中低层次的原始经验、素材经分析、加工,变为高层次组织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提升素养和品质。通过教学的生活化,用反思、修正、逐层递进的方式,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新课标》中“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教育使人脱离蛮荒,开启智慧,薪尽火传文明绵延;教育使人滋养精神,刚健目新,成为万物之灵长。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新课程强调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在各地中考中也大量出现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试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分析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课型:欣赏课。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又指导生活 .新课程强调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在各地中考中也大量出现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试题 .但是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试题很少 .而江苏省常州市 2 0 0 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第 2 9题就是这样一道能很好的让…  相似文献   

12.
我结合教学的体验.生活的积累,从培养目标和要求的角度,谈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生活)》课。一、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注重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让儿童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应该由纯粹说教移向实践活动,由教室移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做到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5.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4册)《品德与社会》(3册)是我省通过教育部审查的第一套同类教科书。该教材以其鲜明的特色获得了有关专家的肯定。一、教材编写思想充分体现了教改新理念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颁行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山东人民版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遵循着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教材要“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新理念。每册教材都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使学生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提升;…  相似文献   

16.
17.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答案就是必须让品德课与生活同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也正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董永钰 《广西教育》2007,(10A):13-1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称,孔夫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养成的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内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学校礼仪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称,孔夫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养成的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