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洛丽塔》中亨伯特的“本我”如此强大以致不能从中摆脱出来。同时,他在尽力维护他的“自我”。他的不可抑制的“本我”导致了他最后致命性的毁灭,他的“超我”也最后崩溃了。只有“本我”、“自我”、“超我”保持平衡,个性才能得到正常发展,人格才能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这一艺术形象进行解读,从亨伯特的少年经历、情感及健康状态等方面入手进行阐释和分析,通过对亨伯特一系列表现的研究,可以发现:亨伯特实则是一个饱受心魔摧残的男子。  相似文献   

3.
谢华  李靖 《海外英语》2013,(3X):209-210
《洛丽塔》长期以来被视为禁书,作者纳博科夫的创作动机被发掘后,人们才真正的开始品鉴此作。文中作者以细腻深入的笔触润析了纷繁复杂而又孤独疏离的20世纪西方社会,刻画出个体生命的复杂和丰富,揭示了在人们道貌岸然的社会角色表象之下,潜伏着的精神的罪与恶,主人公亨伯特在他整个生命历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精神巨变,以快乐为标准的原则下不幸被欲望控制住自己,最后跌入无底深。  相似文献   

4.
在《洛丽塔》中,虚构的作者亨伯特为自己臆想了白马王子、父亲和艺术家等身份,借以转移读者的视线,并证明自己与洛丽塔关系的合理性。从这个角度看,小说也可以视为一个人通过多重身份的转换,并最终幻想破灭,落入现实的悲剧性的自我构建过程。而这正是亨伯特身上的人性所在,更是读者对他倍感同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纳博科夫的名作《洛丽塔》一度成为禁书,主人公亨伯特在自我迷失中探寻真正的自我,纳博科夫在复杂的现实身份中认可自己存在的最大乐趣。而这种自我身份的认同过程真正触及到了我们的内心,不禁让我们也陷入对自我身份的思考:我是谁?我的生活是怎样的,我要的是怎样的生活?别人会认可我吗?我到底想要怎样的我?如果我是亨伯特,我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是本我、自我、超我的集合体。当这三方面不平衡时,人格就会扭曲,就会感到痛苦。德莱塞的《美国悲剧》中描写的女性也不例外。女性这一身份与人格结构的三方面相互交织,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美国,展现了女性"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7.
张承志《黑骏马》中的索米娅形象,研究者多从传统的女性道德意识上来对之解读,如善良、美好、诗意、宽厚等。而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索米娅的形象进行分析,通过诠释其“自我”、“超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及前两者对后者的压抑,来解析索米娅的多重人格。  相似文献   

8.
亨伯特在他的整个生命旅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精神巨变,这是在一系列的快乐与压抑、欲望满足与欲望压柳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其精神发展轨迹呈曲线状.  相似文献   

9.
《夜色温柔》中迪克的堕落一直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腐蚀的结果,是上流社会有闲阶级的牺牲品。文章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视角,通过对迪克的三重人格结构分析,认为主人公的悲剧并非完全是外界环境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迪克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结构图式主要包括三种心理因素:本我,自我,超我。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小说《日用家当》的人物带有这三种心理人格的标记。作品中的母女三人分别表征着图式中的以本能冲动为行为准则的本我,理性地控制着人类的自我,拥有一切完美品质的超我。  相似文献   

11.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及性欲理论在张爱玲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绪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深入的挖掘。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2.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南方剧作家,他的作品常以刻画男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纠葛而赢得声誉。文章以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段论为基点,对田纳西·威廉斯剧作《玻璃动物园》中男主人公汤姆挣扎于现实与自身欲望的内心纠葛进行解读。汤姆的两难境地究其原因,来自于自我未能协调追求欲望的本我与现实家庭责任的超我之间的冲突,汤姆的矛盾因此是不可避免的,而汤姆的矛盾也正体现了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内心困境。  相似文献   

13.
对狄金森作品的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是她的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的体现。探析她作品中蕴含的这三重人格 ,便能更好地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4.
根据"麦克斯"对中国大学生近年创业现状调查数据显示:连续近几年,大学生自主创业状态都处于低谷。究其原因,其中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笔者因多年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和教学工作,积淀了一定实践指导经验。以弗洛伊德的经典心理理论的视角作为切入点,针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诸多不良现状,指导和培养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资本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的“三我说”为我们提供了阐释《蝇王》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杰克、拉尔夫和西蒙之间的斗争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精神层面的较量。人类天性中的邪恶倾向一旦遇到适宜的时机,便会释放出来,摧毁人类文明所建立的道德、秩序和理智。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这位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卓著的作家,既是最典型的南方作家,也是最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往往以反映人心及其复杂性为主。他的许多小说读来如梦幻一般变幻莫测,折射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对现代主义作家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代表作《我弥留之际》采用意识流和多视角的写作手法细腻刻画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无疑是对人类无意识内心的一次深刻探索。本文试从精神分析法的俄狄浦斯情结角度出发去分析该小说的灵魂人物达尔的性格,探究其最终发疯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的人物,论证了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和健全。  相似文献   

18.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她力图挣脱传统的束缚,追求本能的快乐,自由和生存;另一方面,她又时时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甚至还不自觉地坚守着传统的价值观念.根据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斯佳丽内心的“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正是形成她复杂矛盾性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