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82):19-21
法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出丰富的法治思想,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层次思考,又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具体部署,展现出多方位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的态势;既描绘了法治的宏伟蓝图,又设定了步步推进的路线图;既是我党历年来法治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又是我党法治建设思想的新飞跃,对建设法治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梳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法治建设成就,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法治建设活动的历程。从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和生产技术发展中探析成就取得的因由。在人民性、实践性以及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把握中探求陕甘宁边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实践活动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3.
习仲勋作为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杰出的领导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西藏和平解放时期,习仲勋积极贯彻"慎重稳进"的方针、注重西藏的统一战线工作、认真落实西北局入藏干部的培养,对西藏的和平解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创办于艰苦的抗战时期。在国民党军包围封锁的环境里,二师在习仲勋的关怀和支持下,从实际出发,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依托农村,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因材施教,辗转陕甘,搬迁10多次,坚持边走边办学,为边区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尊师亲民、关心学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也成为习仲勋留给二师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60年来,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完善、深化的过程,其间虽历经曲折,但还是取得了重大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并不断发展民本思想、重视法律的社会经济职能、重视法治的本土资源、借鉴西方法治中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坚持司法公正、注重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坚持法制现代化、摒弃人治思想残余,方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6.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培育和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明确法治意识的概念及功能,了解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的法治思想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法制明的成果的积淀。他从“法制”的单一提法到“法制”与“法治”的同时提出,直到提出“依法治国”,是对“法制”内涵认为的拓展提升,体现了“法治”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且最终是人民群众,真正的法治国家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法治指标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多。应在统一原则、规范原则、精确原则、强制原则的指导下,以决策测评指标、执行测评指标、司法测评指标、监督测评指标、法治文化测评指标为主体内容,将官方、公众、第三方机构这三个评估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相关程序,逐步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是法治理念的对立统一。一直以来形式法治是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主导。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对体育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超越。以人为本、和谐体育和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体育强国目标的主要内容,它们所蕴涵的体育权利、公平、正义价值诉求具有重大法律意义。为了回应体育强国目标,体育法治建设应该在以下诸多方面做出努力:突出正义价值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律体系;合理配置政府权力;加强体育法律文化培育和加快体育行业自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法律思维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明区别于已往文明形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法治原则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并成为一条不证自明的文化公理。实行法治原则,意味着在处理涉法性社会争议时必须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和做出决定。中国能否步入法治社会。关键要看法律思维方式能否深入人心。否则,即使国家制定了各种法律制度,人们懂得各种法律知识,但如果人们仍是按照道德的、政治的或其他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理解法律制度,解决法律问题,法治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贡献主要体现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阐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为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农村法治建设的制约与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法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农村法治环境不健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低等仍然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障碍,在新的时期,必须正确认识这些制约性因素的存在,并找准农村法治化建设的着力点,促进农村法治与农村发展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促进广东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历史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习仲勋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习仲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已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农村秩序,使农村法治陷入困境。针对造成该困境的原因,我们可在法律信仰、法治秩序主体、行政司法体制、民主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法治权力的建设有着必然性和必要性。论文分析了我国法治权力建设的现状;针对当前法治权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制权力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 ,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 ,二者紧密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要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西部区域发展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西部区域发展的法治化,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西部发展多依赖于政策,现有法律也不能适应西部区域发展的切实需要。这就要求加强西部区域发展的法治化建设工作,为西部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既是评价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准,又是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必然要求,还是和谐社会运行机制得以建立和正常启动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社会中的许多不和谐现象都与法治化程度不高有关。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培养现代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不变追求,它可以带来国家的兴旺、民族的繁荣和人类的和平。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本质体现和根本保障。现代法治不仅展示了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追求,更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优选途径。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经验,以政治民主为核心,以政治法治为外围框架,结合中国的政治现实,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