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阳兰梅 《现代语文》2007,(12):78-79
引言 关于翻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或者理论,历来众说纷纭.最近,维索尔伦(Verschueren)推出了顺应理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发展前途和应用价值的语用学理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觉去理解和阐释当今的语用学.本文将从维索尔伦的语境关系顺应论出发,探讨顺应文化语境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左苏皖 《文教资料》2010,(22):56-57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仅仅把翻译当作一种语言行为或文本行为。后殖民翻译理论戳穿了语言乌托邦的神话。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平等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理论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热门话题.它以其文化政治批评的策略将翻译从语言的内部层面引导至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语境,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视野,也为翻译工作者带来了深刻而现实的启迪.本文试图透过后殖民理论视野来探讨我国翻译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翻译研究近来已成为国际译学界的热门话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后殖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契合了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翻译研究的文学范式。着力审视后殖民语境中翻译研究的视角及文化、权力、意识形态等因素投射到翻译研究上的影响,并由此分析相关研究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境理论由语言学家马里诺斯基提出。广义而言,语境理论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种语境都对翻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翻译文本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翻译文本的评价,传统译论主要致力于两种文本的比较,分析翻译手法,体会翻译的效果,这种注重文本内因素的做法往往使不同的评论者对同一泽本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文化翻译理论舍弃了文本语境,而是把文本的评价纳入一个部民体的文化语境之中,从跨文化交流的效果来评判翻译文本的得失,根据关的理论,分析和总结林语堂翻译之本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任何企业都希望其品牌译文在目的语市场中能够被消费者接受,从翻译的角度上说,就是译文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交际功能。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信息及形式的传递而非翻译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功能,它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性,翻译的目的就是在目标语语境中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从这一点上看,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品牌翻译。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双语的互动,翻译中词义的正确选择需要依靠语境.而文化语境是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文化语境从而获得正确的语义选择是翻译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语境理论相关内容,解释了文化语境线索在翻译过程中对词义选择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翻译中如何更加充分地传达文本中的文化含义。文化在翻译中至关重要,翻译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翻译者要着重理解尤金·A·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和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探究在文化语境文本条件下,根据语境或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实现读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多元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影视作为新兴的文化信息传递的媒介,在不同文化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影视传播中的障碍。可通过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寻求文化语境的动态顺应,从而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该文以文化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支撑,主要研究文化语境顺应论给影视翻译带来的启示及在顺应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前提下,影视翻译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每个民俗学学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科有多少经典或创新著作是翻译的结果,尽管这个问题常常被隐含了。民俗研究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因为两个领域近年来愈发成熟和关系密切。无论是跨文化或语言研究还是对文化研究都离不开文本的翻译。这种翻译不仅能提供文本,同时也能在研究新的文化时促进文化协商。民俗学者必须面对民俗与翻译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归纳出民俗与翻译研究的四个挑战。  相似文献   

12.
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料库翻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范式。适用于翻译研究的语料库主要是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语料库翻译研究取得的较突出的成就是对翻译普遍性的研究。关于译文中存在的简略化,明确化和规范化的普遍特征的假设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在翻译教学中利用语料库和检索工具,能取得丰富的教学文本,获得并证实译文模式和翻译知识,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性。语料库翻译研究具有巨大研究潜能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中的真正对等应是文化方面的对等。成功的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因此培养译者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译者在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能力是实现文化对等翻译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主体间性指翻译主体与文本进行多方对话、交流与协商。它不仅包括作者、译者、读者、赞助人的对话与协商,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翻译主体间性有助于建立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良好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译介学研究下的解释学视角对翻译过程进行阐释性地剖析与观照,井对其间的误读、复译和“忠实”标准等翻译现象加以理性化的认识与接受,不失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深远的研究空间和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6.
17.
姚艳 《海外英语》2012,(19):166-167
Equivalence,a term used by many writers to describe the nature and the extent of the relationships which exist be tween SL and TL.The paper introduces i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finally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equivalence serves as the permanent scale for people to measure the reasonable,sufficient and appropriate meaning to their own sense.  相似文献   

18.
黄忠廉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变译理论从科学翻译的实践出发,经过高度的理论构建和逻辑梳理,自成体系,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很高的理论创新性。变译理论在与西方译论对话及中国特色译论的建立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翻译研究的多视角审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各种定义呈现出翻译本质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在语文学范式参照下,翻译的本质就是再现原作的艺术创造;在结构语言学范式参照下,翻译的本质体现为语言的转换;在翻译研究学派的范式参照下,翻译产品体现为译语文化中发挥社会功能的、现实存在的文本连续体。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凸显差异解构逻各斯的过程中,有将一个本质层面概括全部层面化的倾向。翻译研究综合法有助于动态、全面地考察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文学意义的多义性和开放性为意义的多元解读提供了可能性.跨文化传播中的历史与文化阻隔使得对意义的解读更加困难,于是意义的多元解读就形成了一种对原文本理解的互补关系.翻译研究的意义阐释能够解释翻译研究中的诸多现象,解释学在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