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来表明媒体观点的电视新闻评论是如何“说话”的?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各有特点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以深度报道方式剖析事实、展示媒体立场,侧重“用事实说话”;后者借演播室讨论“透过现象说本质”,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钟情于评论,重在“用观点说话”。此“说”不同于彼“说”,二者在说话内容、说话主体和说话方式上虽有显著差异,但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2.
“用事实说话”。是我国新闻界舆论监督标志性节目,央视《焦点访谈》的栏目宗旨。这一概念包含着两个子概念:事实和说话。我理解《焦点访谈》的“说话”为,它的信息选择流程和解释方式是以客观性为准则,尽量将事件的原生态呈现给受众;在13分钟的节目里,依据新闻事实所给定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本身进行主观评说;基于对新闻事件的透视、分析,进而说出合乎逻辑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话。  相似文献   

3.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新闻实践中,这种基本要求经常被媒体和记者忽视,以至于新闻受众需要带着怀疑与猜测去接受新闻报道传播的信息。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高举“用事实说话”的旗帜,把新闻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变成了一句通俗易懂的口号,迎合了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但是,当以“用事实说话”为宗旨的《焦点访谈》深入人心,当“用事实说话”的口号响彻了所有媒体并且变成了新闻受众理所当然的心理期待之后,人们发现很多媒体的“用事实说话”并没有能够满足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2003年以后,《焦点访谈》栏目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收视率历史最低,  相似文献   

4.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5.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经常强调的一个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然而,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做到“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应该注意用细节来“刻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用事实说话”才能写出真新闻;用细节“刻画”才可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在社会上有着很高声誉,多年来由于它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获得了广大观众和垂减.面的认可。三任国家总理都给“焦点‘兢炎”题词,这就更使“焦点访谈”的新闻工作者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焦点访谈”的报道首先婴确保真实性、客观公正性,作为多年在这一栏目工作的记者,我深有感触。只有用事实说话,确保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才能在别人的质疑、批评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诋毁时立于不败之地。我本人就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情。2003年,记者关于福建某市“阳光工程”的报道,引出的一场风波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7.
明铭 《新闻记者》2003,(7):44-46
用事实说话”的“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 这是最传统的理解,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性的内涵”。但是,当我们现在再来诠释这一概念时,我们是否可以注入某些新内容呢?  相似文献   

8.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而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因此,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然而,这些年做编辑工作,使我接触了大量稿件,当然其中不乏“精品”,但有一些稿件或者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或者罗列事实只见材料不见观点:或者抛开事实,记者迫不及待地自己站出来说话等等问题……归根结底,毛病出在不会“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9.
刘冰  孙琦 《新闻窗》2007,(5):39-40
用事实说话:是报道方法还是评论方法 长期以来,新闻界将“用事实说话”当作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或方法。可是,这种看法正确吗?“用事实说话”到底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或方法,还是新闻评论的方法或技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厘清的理论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什么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强调的是“事实”,也就是说传播某个观点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为了自己的宣传意图来制造事实;一种观点看重的是“说话”,认为报道事实就是为了宣传某种思想;还有一种观点将“说话”的含义泛化,认为它不只是指“观点的宣传”,“报道目的”也是其应有之义,比如报道生产和市场的信息,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和经营者了解经济动向,等等。①那么,“用事实说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对此,最经典的莫过于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所作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前年和去年分别在《新闻传播》和《新闻界》发表一篇文章,一个讲这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另一个说这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我感到双方都不同程度地没有说到“点”上,不能在是否“规律”的层面上讨论。而应从理解“用事实说话”本身是一种什么行为开始。 “用事实说话”是个带有介词的动宾结构短语,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明确这个短语的意思,事情就好说了。 既然“用事实说话”的核心词是“说话”,那么这是一种典  相似文献   

12.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7,(11):51-52
第四,运用组合事实来"说话"。新闻报道的组合事实"说话"之法,与电影中"蒙太奇"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访,带回大量素材,经过提炼,上升为一个概念、一种思想、或一条经验,然后以这个概念、思想作指导,从素材中选择出受众感兴趣的、能反映报道对象本质特点并符合报道主题思想的材料加以有机组合,写成新闻报道。这样,受众在接受新闻报道的同时,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报道思想。以第1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一稿为例。据介绍,新华社国际部在1999年的8月初就给有关分社去电,要求他们对8月18日到期的"天体大十字"预言进行  相似文献   

13.
李咏梅 《新闻传播》2023,(24):113-114
新闻报道要用事实来说话。首先,新闻要反映事实;更关键的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新闻写作要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实的捕捉、筛选是否成功——是否捕捉、筛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电视消息《灰鹤“落户”迎河湾》以灰鹤“落户”的“果”,揭示了生态改善的“因”。体现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精神,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灰鹤报道里的画中“话”》通过解析作品创作的特点,意在表达:新闻工作只有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才能践行”四力”,写出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报道,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4.
《采.写.编》2012,(4):44-44
阅读提示: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 的确,选择本身就是“说话”。——大干世界,为什么独独报道这件事而不报道那件事?这其中就明显地包含着传播者的诉求意图。  相似文献   

15.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活动的"规定动作",即是必须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作者记不住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近年来笔者接手的新闻稿件中,缺少新闻事实或事实不清的占了相当数量.在此仅将个人长期在采编一线积累的部分认识和见解,向热爱新闻写作而又不得其法的读者试做一次交流笔谈.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湖北鄂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出现严重舞弊现象》的新闻,使得个别地区“考风不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在采编这条新闻的过程中,再次深刻体会到要做到客观地报道“硬监督”类的“事件性”新闻,就必须运用“纪实”的理念与手法,用“事实”说话。事实的“获取”在考试前两个月,有知情者向记者反映近两年来湖北鄂州地区自考舞弊现象严重,笔者于考试前一周赶到鄂州开始进行暗访。在考试前一天,笔者来到了当地重点考场鄂州市第一中学,在考务办公室记者了解到,每个考场都安排有两名监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追溯"用事实说话"这一话语产生的具体语境及演进过程,阐释了事实对于宣传工作和新闻写作的载体意义及被赋予的不同含义,得出"用事实说话"是一种宣传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7,(10):55-56
用事实说话,这是中外新闻界所公认的报道基本原则之一,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新闻靠事实影响受众,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工作者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要善于用事实说话。对此,中国记协原主席吴冷西曾指出:现在我们有的记者不会写新闻,特别是不会用事实写新闻。他以徐州酒厂女工吴继玲在粉碎葡萄时一只手被机器截断后,在各方大力协作下送到上海抢救的报道为例说,这一事情本身就已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体毕竟不同于平面字媒体,它“稍纵即逝”,难以在手中把玩,不像报纸那样可以反复阅读、品味。尤其是现在一开电视机就是几十个频道“恭候”,加上每个电视台都着力“拼杀”的电视剧,因此,新闻评论节目要想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最响亮的一句话大概要算得上“用事实说话”了。这绝不是《焦点访谈》的一句宣传词,  相似文献   

20.
获奖通讯《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引起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原因在于巧用6种方式“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对比“说话”,用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提供的信息“说话”,用图片“说话”,用暗讽“说话”,让匿名消息来源“说话”。撰写此稿的记者不仅注意“巧说话”,还有“必要的不说话”——记者自始自终没有“站出来”对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或对报道对象进行性质界定,却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