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有些同志,崇拜名人,看不到群众的力量。时下许多报刊追逐的“名人效应”,便是一例。有的报刊对送上门的“凡人”的作品不屑一顾,却千里迢迢派人找名人“不吝赐作”。一面是众多“凡人”大叫“用稿难”,一面是许多报刊大叫“约稿难”。有家杂志好不容易约来一批名人的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趋激烈的少儿报刊市场竞争,不少少儿报刊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建设,其举措之一便是力塑自己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翻看近期出版的许多少儿报刊,可以发现许多属于自己独有的“品牌形象代言人”频频露脸。中国少儿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中国少年报》上的“小灵通”、“动脑筋爷爷”几乎是长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有些同志,崇拜名人,看不到群众的力量。时下许多报刊追逐的“名人效应”,便是一例。有的报刊对送上门的“凡人”的作品不屑一顾,却千里迢迢派人找名人“不吝赐作”。一面是众多“凡人”大叫  相似文献   

4.
广播评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和观点传递的形式,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存在了,但总体上是“口播报刊”。到20世纪80年代。广播评论进行“语体改造”——将报刊上的言论与广播中的谈话方式结合在了一起。此后“广播谈话”逐渐成长发育为广播评论的一种特殊样式。  相似文献   

5.
大校审读员     
《今传媒》1998,(3)
大校审读员文/留锁明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报刊事业的发展,报刊评论、审读队伍也逐步成长起来。这是一支人才荟萃、专家云集的群体,对报刊事业的不断繁荣进步,起着独特的作用。我们借着《报刊之友》“审读员风采录”专栏,为读者朋友们介绍这支队伍中一位成员——若文...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地市级报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既有来自省级和外埠都市报、晚报的市场挤压,又有同城广播电视媒体的围堵,还面临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追击。如何应对“围追堵截”,不断成长壮大,值得地市级报刊尤其是都市类报刊深思破题。《拂晓报》自2008年改扩版以来,恪守人本理念,走“根植本土、彰显特色”之路,影响力稳步提升,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报纸和杂志上出现“报刊杂志”之说。其实“报刊杂志”之说系病语。因为“报刊”即指“报纸杂志”。如果“报刊”后面再加上“杂志”二字就成了“报纸杂志杂志”。这岂非蛇足之笔!显然是不妥当的。正确的说法应为“报纸杂志”或“报章杂志”、“报纸刊物”,或干脆就简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热点”报道已经成为许多报刊的“重头戏’,普遍为编辑、记者以及有关领导所看重。企业报刊和工人报刊自然毫不例外,可谓是“热点”报道此起彼伏,经常不断。大的如:对国企业的改革怎么看待,对“下海”或者是“第二职业热”的浪潮怎么对待,对社会上出现的高消费怎么评价,等等;小的有:双休日怎么过,手中的余钱怎么花,等等。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和读者常称报刊编辑为老师,其中自然有礼貌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编辑确是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通讯员成长和进步的良师。一声“老师”,充满读者、通讯员对乐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尊敬和感激之情。前不久,我写了一篇题为《谨防诱子》的短文寄给河南日报。诱子是指有些不规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刊进入“厚报刊”时代以及读者对深度报道的看好,近年来,年终专稿风靡报刊。许多报刊未雨绸缪,从年初开始就为年终专稿埋下伏笔,留存珍贵资料。到了“收网期”,派出精兵强将进行专稿采写。在版面的编排上,也常常打破常规,隆重推出这一为读者精心烹制的“满汉全席。”尽管年终专稿是一种“怀旧”,但大家都希望这种“回眸”,能让读者产生“最是那回眸一笑,让我刻骨铭心”的感叹,为报刊在年末岁初,添上一道亮色。近几年,我在所供职的《衡阳晚报》进行了年终专稿探索,年终专稿情缘已经绵延8年之久。在策划的年终专稿中,有的成为读者争相传…  相似文献   

11.
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共五年又九个月。在此期间,抗日救亡成为许多报刊的宣传中心,同时还创办了一批以促进抗日救亡运动为使命的报刊。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推动着报刊的发展,而报刊宣传又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在我国新闻史上,这几年是报刊宣传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在“九一八”之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国土上屡次挑起事端,已经引起中国舆论界的关注和抗议。如一九三一年六月和七月,日本侵略者制造“中村事件”和“万宝山惨案”后,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连续发表几篇文章指出: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部分表  相似文献   

12.
古代画画,有人“画蛇添足”,留下了千古笑柄,如今作文也有人“画蛇添足”,如若不信,现略举一二: 英雄凯旋——外加“归来”,非要写成“英雄凯旋归来”不可; 许多报刊——外加“杂志”,非要写成“许多报  相似文献   

13.
新闻出版署石宗源署长谈“中国期刊方阵”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辑学报》2001,13(2):88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我理解就是要在期刊出版中实施“精品战略”,创出一批品牌期刊,使之成为中国期刊的“中坚”,并以此带动整个期刊出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报刊业的集中治理整顿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近年来2次集中治理整顿,减少了报刊总量,调整了报刊结构,治理了报刊散滥,提高了报刊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治理整顿,使许多报刊的总编、主编以及从业人员政治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人才意识大为增强。这是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常向报刊投稿者,大都有“三勤”,即眼勤(看书看报、观察社会)、脑勤(多思)、手勤(写稿、改稿、誊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此“三勤”,是难以写出稿子来的。写稿不仅是一些文人的爱好,也是报刊赖以生存和兴旺的支柱。因此,许多报刊才将“欢迎投稿”的话印在出版物上,有的还搞征文评奖活动,以激励人们多投稿,投好稿。但与一些爱爬格子的人谈及,感到自己的“三勤”得到的报应常常是编辑部的“三懒”。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个时期来,苏联报刊一改过去死板、单调、沉闷的状况,扩大了报道的公开性。报刊办得比以往尖锐、泼辣了。用英国《泰晤士报》的话说,“它们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合乎于时代。”苏联现有中央、地方和事业性报纸8000多种,杂志5000多种,用55种民族语言出版,平均每个家庭有6种定期报刊。因此,苏联报刊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前途。苏联领导人看清了这一点,苏共二十七大一结束,戈尔巴乔夫就接见新闻界领导人,提出报刊改革、扩大公开性的问题,他指出:“公开性是社会的正常现象。要是没有它,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扩大报道面,是苏联报刊贯彻公开性原则的前提。过去,苏联报刊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许多禁区。如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说,今天不存在原先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或“不容许”批评的“被禁的”题目、领域和现象了。  相似文献   

16.
生肖轮回,周而复始,又逢蛇年。蛇年到来,不禁使人想起成语“画蛇添足”。古代画画,有人“画蛇添足”,留下了千古笑柄。殊不知,如今舞文弄墨者“画蛇添足”的也不乏其人。现举以下几例,在时下的一些报刊上屡见不鲜,足见一斑。 英雄凯旋──外加“归来”,非要写成“英雄凯旋归来”不可。其实“归来”二字系蛇足之笔。因为“凯”即胜利,“旋”即归来。否则岂不成为“英雄胜利归来归来”了吗? 许多报刊──外加“杂志”,非要写成“许多报刊杂志”不可,这“杂志”二字实属多余。因为“报刊”本身就包括报纸杂志。否则岂不成为“报纸…  相似文献   

17.
读者一定会从报刊上见到:“漠人”、“边塞”、“边城”、“塞外”、“雪城”等署名的文章。许多编辑们也会收到这些署名的来稿。来稿上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政治部审稿专用章”的朱红大印,落款地址是“甘肃省临洮八里铺部队新闻中心张雪城(或王玉琴)”。人们当他是一名军人,一个作家。我要在这里告诉世人,他是一个专门从事剽窃报刊上文章的“剽客”!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11)
失之于瞻前顾后——报刊文稿常见逻辑错误探析文/河南·袁方作为报刊的编辑和校对人员在编稿和校对工作中,一定要对每一篇文稿的逻辑性给予特别的注意,即是说既要“瞻前”,又要“顾后”。而这恰是当前许多报刊文稿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如1997年第10期《知音》杂...  相似文献   

19.
为“某”字号脉潘国彦报刊上“某”字成灾,有的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大有几十个“某”字作为关系人的代称,读者戏称之为绕口令。一般来说,五个是把事实弄清楚的最起码条件。然而如今许多报刊为何反而模糊起来了呢?笔者不才,试为“某”字号脉,望闻问切之后,断之为:此...  相似文献   

20.
8月15日中国市容报发表的一则简讯中,把广西壮族自治区说成是“广西省”。这个明显的错误,竟通过许多关口,见于报端。将自治区说成“省”,也散见于其它一些报刊。一字之差,反映了报刊记者、编辑、校对的工作态度,希望再也不要让这类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