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基层通讯员,由于业务水平还不很高,在采访活动中,往往注意到了大的事件的过程环节,有时忽略了一些细小的事情或细节,到落笔时,这些次要的细微末节也非写进去不可时(当然主要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那么,就要暂时搁笔,去补充采访.如笔者在1995年12月6日同乡宣传委员一道,去本乡熊河村采访县烟厂小康工作组帮助烟叶生产一稿时,文章写到中途,却觉得一个细节非写进去不可:就是小康工作组长周国华同志下午六点钟回厂“问诊拿药”一事,夏天天长,他“拿药问诊”连夜赶回熊河村来了吗?由于采访时忽略了这个细节,为了这件“小事”我暂时搁笔,于次日一清早骑车赶到熊河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俗话: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意思是要弄清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应有一种穷追不舍的劲头。这正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要具备的精神。美国著名记者约翰.布雷迪认为:新闻采访不要面面俱到,但需要追问挖掘。采访中,记者之所以要运用追问技巧,这是由于采访对象的多样性、心理的复杂性和表达能力受限而决定的。记者采访中的追问技巧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诱发引导思维,顺藤摸瓜追出细节  相似文献   

3.
新闻需要故事化,而故事需要细节化,细节需要放大化。由此可见细节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新闻采访当中细节意识的培养,如何在采访过程中去抓住细节,在表达细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一篇好的通讯需要有动人的细节描写,任何动人的细节描写都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采访则是从客观的现实生活中获取生动细节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要想在采访中获取到真实动人的通讯细节,须应在三点上正确把握。采访者应以歉下或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被采访者。采访的过程是一个从无知到有  相似文献   

5.
有些通讯员认为,自己生活在基层,对基层官兵的生活、思想及所做所为都比较了解,自己只要“随手拈来”就是篇好搞,用不着再专门去采访了。其实不然。采访,就是要挖掘事实的真相.掌握事情的全貌和本质。通讯员们亲眼见到的事,不一定知道事情的全貌;亲耳听到的,不一定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大家不要满足于身在基层所看到和亲耳听到的事情就动笔写稿子,如果这样,写出来的稿子就会肤浅、枯燥(没细节),谁出新意,打动不了读者。虽然是在基层写出的稿子,“活鱼”也会照样从自己手中溜掉的。通讯员们身在基层,决不能满足于对本…  相似文献   

6.
对于通讯、消息写作,细节的不可或缺,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稿件的生动、形象、传神,决然离不开细节描写。有人甚至把细节称作新闻稿件中的“小精灵”。有些新闻的题材很重要,表述也很清楚,满准确,甚至不乏新鲜的思想和见解,可就是不感人,不抓人,干巴枯燥,索然无味,症结何在呢?原因之一,便是缺乏细节。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是客观事实的再现,一点一滴,一枝一叶都不能编造,细节材料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采访获取。许多稿件之所以缺乏细节描写,与作者在写作中不善于筛选运用典型细节固然有很大关系,但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采访中没有在寻找挖掘细节材料上下功夫。采访中,弄清五个W往往  相似文献   

7.
侯雅俊 《青年记者》2016,(22):43-44
两大误区 纪实人物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真”字.受众之所以青睐纪实,就是冲着“真”而来.失真,是纪实作品之大忌,是从根本上的离经叛道.其他作品的创作,或许可以闭门造车,可是纪实性人物作品的产生,采访是必经之路.但是,采访谁,如何展开采访工作,有两大误区,必须慎之又慎. 1.家眷参与 拍摄纪实人物作品,特别是英模人物,主人公的家眷备受关注.因为通常情况下,英模人物在受众的眼中,往往都是“高大全”的工作形象.出于好奇,受众更希望了解生活中的英雄,一睹他们生活的细节,挖掘英雄的人生轨迹,探究更多新鲜的、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于是,家眷就成为人们探究细节的关键人物了.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动机与采访能力十分重要,它们直接关系着电视新闻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电视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自身的采访动机,同时熟练掌握相关的采访技巧,从细节处着手,获得更多较高价值的新闻信息。为此,本文在概述采访动机内涵与作用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电视台记者采访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指出了电视台记者采访动机的有效激发策略与采访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细节永远是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钥匙。同样,能否抓住细节的关键,不是所谓的技巧,而是记者的阅历,更重要的是记者的情感。持之以恒的采访的动力何在?记者靠什么来保持采访热情?采访就是寻找美,发现美,展示美,要把我们内心对美的追寻和感情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持久保持采访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陈尚忠 《军事记者》2010,(12):63-63
如何注意采访中的行为细节,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2010年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刊登全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施燕华的文章,回忆她1980年给法拉奇采访邓小平做翻译的往事,披露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在采访中掌握的本领是否过硬,关键在于是不是善于提问,会提问才能得到宝贵的细节和材料。因为,采访需要有语言环境,有来言才有去语,你不会提问,被采访对象怎么能主动回答问题呢?许多名记者都是善于提问的行家,像采访毛主席的斯诺,1936年去陕北采访前准备了80多个问题。毛泽东是根据他提出的这些方面的问题,同他谈了十几个晚上。1960年6月,斯诺再次到中国来,又准备了40多个问题,同周恩来总理谈了12个小时。有的通讯员主观认为,自己生活在基层,人物和事情都很熟悉,还要作提问的准备吗?回答是必须的。你的提问如果笼统,被采访对象就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采写通讯中选用一些恰到好处、入木三分的细节,会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采写通讯要在深入采访细节和重点选用细节上下功夫。深入一线采访是获取真实细节的基础。好新闻是走出来的。一分汗水收获一分果实。没有辛勤耕耘,就没有好的收获。通讯采写也是一样,不在采访中下苦功,吃现成饭,吃别人嚼过的馍,就没有味道,不仅写不出好的通讯,有时还以讹传讹,制作出假新闻。因此,深入一线采  相似文献   

13.
在采访中,获得细节不容易,获得真实感人的细节更难。我们在采写《蓝天、白云……》 (载《新华青年报》第31期一版)一文时,一个深切体会是:获得真实的细节,关键在于采访要细。细,可以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我们俩都不是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采访的环境和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和细节是电视采访现场的重要因素。应该说,环境和现场是使电视报道的形象素材立体化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有了环境和细节的记录,现场才得以全面的展现和记录。一、环境地点是新闻五要素之一。电视采访的现场环境直接构成采访内容。  相似文献   

15.
细节描写在文艺创作中的魅力,我们早有体会,而在新闻文体写作中,细节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犹如一支神来之笔,使新闻这一朴素平安的文体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新闻写作中的细节,源于文艺创作中的细节一词,其不同之处是文艺创作中的细节是虚构的,而新闻作品中的细节必须完全真实。如何掌握和运用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一、深入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与文学创作相同,在写作新闻之前,必须拥有大量的、丰富的素材,那就是必须对报道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作者到现场去采访,到第一线去采访,到发生事件的地点去采访。穆青同志在谈到人物通讯的写作时说,生活本身是丰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采访是前提。但是采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长途跋涉去采访某一个人,只因为那个人脾气古怪、不善言谈而一无所获,令人大失所望,有时候作了充分准备去登门采访,又遭到被采访者的拒绝和冷淡……这些,对于每一个记者栉通讯员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那么,该怎样提高采访的成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以及记者的敏锐观察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细节的运用十分重要。只有掌握受众心理,善于捕捉细节,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用朴实生动的细节去撩拨读者的情感,用丰富的色彩和个性来反映主题,是新闻写作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作为都市报的记者,在实际采访中,笔者对新闻细节在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何百林 《新闻战线》2020,(9):115-116
受疫情影响,不少记者只能通过电话或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采访,以致部分相关报道缺乏细节,过于口号化或标签化,影响了传播效果。非现场采访,应通过提前做好外围采访工作、及时消除采访对象顾虑、准确捕捉新闻背后细节、确保所有事实准确无误等方法,尽量将非现场采访的不利因素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陈琳 《新闻世界》2012,(7):85-86
本文通过作者在新闻采访中得到的一些对电视新闻细节的感受和认识,从细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电视新闻细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曾艺丹 《新闻窗》2008,(5):125-125
采访是一门艺术,如何理解、认识、掌握、运用和发展这门艺术是新闻记者的不懈追求。在采访的工作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抓细节。就电视报道来说,细节是增加电视新闻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新闻记者理解、认识、掌握、运用和发展采访艺术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