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典是中国诗歌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特殊艺术手法,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文心雕龙·事类》)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诗自模景、述情外,则有用事而已.”(《诗薮》)对于用事,他又说:“欲观人笔力材诣,全在阿堵中.”“读书破万卷”的杜甫,学识博洽,才华横溢,使事用典常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2.
《全唐文》卷234收有题名张楚金的一篇《楼下观绳伎赋》,而卷402亦有胡嘉隐《绳伎赋》一篇。张《赋》略曰:“惟千秋之令节,启圣寿兮无疆,召百辟以高会,挟宸欢而未决。”胡《赋》亦曰:“喜千秋之令节,愿献寿兮天长。”据《旧唐书》卷8《玄宗纪》: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谋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讠燕)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天宝七载“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可见二赋当作于开元十七年至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岭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名,许多历史事件都与此有关,但是,对于“岭北”地名的解释,学者说法不一。胡三省在《资治通鉴》卷108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条注中云:“岭北谓九岭北”;马长寿先生在其民族史名著《碑铭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落》一书中,根据胡三省注进  相似文献   

4.
1 《旧唐书》卷 1《高祖本纪》载 :武德“七年春正月己酉 ,封高丽王高武为辽东郡王 ,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 ,新罗王金真为乐浪郡王。”《资治通鉴》卷 190武德七年二月条载 :二月“丁未 ,高丽王建武遣使来请班历。遣使册建武为辽东郡王 ;以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 ,新罗王金真为乐浪郡王。”查武德七年正月壬申朔 ,故是月无“己酉”。二月丁未即二月七日 ,与《唐会要》卷 95所载略同。故当以《资治通鉴》所载为是。2 《旧唐书》卷 2《太宗本纪》载 :贞观二年“六月庚寅 ,皇子治生 ,宴五品以上 ,赐天下是日生者粟。”《新唐书》卷 2《太宗…  相似文献   

5.
《新唐书》卷 6 1《宰相表》载 :“长寿二年九月癸丑 (2 7日 ) ,文昌右丞韦巨源、秋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 ,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司宾卿豆卢钦望守内史。”《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通鉴》卷 2 0 5长寿二年条均系之于“九月辛丑” ,即九月十五日 ,恐《新唐书·宰相表》有误。《新唐书》卷 4《则天本纪》 :长安四年正月“壬子 ,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同书卷 6 1《宰相表》同。《旧唐书》卷 6《则天本纪》和《通鉴》卷 2 0 7则作以韦嗣立“同平章事”。查《唐大诏令集》卷 4 4有《…  相似文献   

6.
欧洲文明的一个重要起源是古希腊文明,其中的神话传说曾引发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浓厚兴趣。爱尔兰诗人叶芝通过将神话元素与爱尔兰本土文化融会贯通,使其诗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该文本通过分析《一个荷马讴歌的女人》和《在学童中间》两篇作品中的古希腊神话元素,来研究其对叶芝诗歌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惯用自然意象作象征来传情达意,作为自然的代表,它们象征着希望、自由和生命力,与扼杀人性、桎梏自由的工业文明相对峙。本文结合劳伦斯的三部重要作品《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分析劳伦斯的象征艺术。劳伦斯借自然意象象征人的心灵、人的情感和欲望,抨击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扼杀和摧残,并以此来揭示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以及寻求男女之间和谐共处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者龚丽娟的新作《民族艺术经典的生发:以刘三姐与阿诗玛为例》以整生论生态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并综合了民族学、艺术人类学等学科的方法,以《刘三姐》与《阿诗玛》为例,以民族艺术经典为切入点,探寻民族艺术、人类艺术的本质与普遍规律。具有开阔的生态整生化的研究视野,贯彻了超循环发展的研究方法,是一部点与面结合、诗性与哲性统一的佳作,开辟了民族艺术研究的别样路径。  相似文献   

9.
叶堂家世业医,精于度曲,以曲家名世。与海内名家蒋士铨、王文治订正曲谱、考校唱法,后来刊刻为《纳书楹曲谱》若干卷。其"叶派唱口"被当时及后世尊为曲家正宗,于昆曲艺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 11魏废帝 (齐王芳 )《即位诏》案曰 :“齐王芳纪二月 ,有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据《曹爽传》是孙资所作 ,今编人孙资文。”又卷 2 2孙资《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按曰 :‘《魏志·曹爽传》注引《魏书》‘帝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为诏”’严可均把“令”当  相似文献   

11.
清代“以文学负时望”的著名学者纪昀(1724-1805)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含《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和《滦阳续录》六卷),是一部思想内容异常丰富多彩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它融愉悦性情、著述传世、抒写胸  相似文献   

12.
《群玉堂帖》中所收录的大字草书《千字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群玉堂帖》的可贵一方面在于收录之精良,另一方面在于刻工之高超。《千字文》集中体现了这两个特点。此卷冠名于怀素名下的《千字文》虽非怀素手笔,但是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格调。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先从一个例句的注译说起; 例1: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见《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和《文选卷四十一·报任少卿书》)唐代训诂大师颜师古和李善注《汉书》和《文选》,“例1”下皆未注译。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始为“例1”作注译: 一二,谓委曲也。言陵与己事俱不能委曲向俗人说,谓俗人不知也。(《古文观止卷五·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外编》第四编《全唐诗续补遗》卷十补录杜牧诗七首、零句两联,除《九华山》一首外,皆属《全唐诗》已收者:《滕王阁》,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集四《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文字稍有异。《金隆怀古》,非杜牧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许浑集六,又见于许浑《丁卯集》卷上,文字稍有异。《秋浦》,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集一《池州送孟迟先辈》的第六十七至第八十句,文字无异。  相似文献   

15.
《诗篇》作为《圣经》66卷书中的一卷,由不同的作者共同谱写而成,它是一部祈祷和赞美书。本体隐喻作为概念隐喻中的一种,是最基本的认知形式,在《诗篇》中十分常见。为了探究本体隐喻的表现方式,本研究以《诗篇》中的SOUL和GLORY为例,基于Ant Conc自建的《诗篇》语料库,本研究对这些词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soul和glory的隐喻性表达主要以三种形式呈现:状态、施事者、受事者。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意义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决定要求:“从现在起,要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要地  相似文献   

17.
《全唐文》卷855王周名下收《蚋子赋》一篇。据《旧五代史》卷106《王周传》:“王周,魏州人。少勇健,从军事唐庄宗、明宗,稍迁裨校,以战功累历郡守。”又谓历任后晋、后汉数镇节度使,卒于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全唐文》王周小传所述全同,当由此出。可知此王周乃北方军人,自小习武,则《蚋子赋》似非其所能为。《全唐诗》中华本卷765亦收王周诗1卷,据胡震亨《唐音戊签馀》卷61所考,知此王周为五代北宋初人,登进士第,曾在巴蜀做官。再细读其诗作,又可索知其常来往于长江中、上游之间。《蚋子赋》序曰:“蚋子……状小而黑,世云巴蛇鳞介微虫所变耳。”按“巴蛇”,《山海经·海内  相似文献   

18.
1.《记考》卷11大历十年进士著录“卢士阅”,按《千唐志》咸通二年《砀山令郑纪故卢氏夫人墓志》云:“夫人皇考讳士阅。建中之际,以秀才升第,位至使府监察。”《墓志》记士阅登第在“建中之际”,非是大历十年,当依《墓志》为准。2.《记考》卷21开成二年进士著录“沈黄中”,编者徐松于此年下又引《云溪友议》云:“高锴司贡籍,……商锴先进五人诗,奏曰:‘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按《千唐志》大中十二年《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云:“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于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又《千唐志》大中八年《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亦题“仲兄中黄撰,仲弟佐黄书”。《元和姓纂》卷七吴兴沈氏亦云:“中黄,大理司直。”由此可证《记考》之“沈黄中”  相似文献   

19.
1 《资治通鉴》卷 2 0 0永徽六年 (6 5 5 )十一月条载 :武则天杀王皇后及萧淑妃 ,“数见王萧为崇 ,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 ,复见之 ,故多在洛阳 ,终身不归长安。”这段记载与事实不符。《资治通鉴》卷 2 0 7长安元年 (70 1)十月条载 :“壬寅 ,太后西入关 ,辛酉 ,至京师 ;赦天下 ,改元。”长安三年 (70 3)十月条载 :“丙寅 ,车驾发西京 ;乙酉 ,至神都。”所谓 :“京师”、“西京”均指长安。此即为武则天曾返回长安的本证。2 《资治通鉴》卷 191武德七年十一月条载 :“丁卯 ,上幸龙跃宫 ;庚午 ,还宫。”《新唐书》卷 1《高祖本纪》…  相似文献   

20.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