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若滢 《时代教育》2007,(9Z):53-53
在当今中国绘画思想纷繁复杂、艺术标准多元并存的局面下,欲将中国人物画引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高度,就必须博采众长,充分发展绘画中“意象造型”的思想。重审“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的观点与法则,加强绘画主体和客体的情感沟通是其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中的“象”、“数”、“理”阐述了意象的审美特征,以及在形态、空间、色彩、韵律等层面上的意象性,其所赋予中国绘画的审美与艺术构思表现的特色,即意与象的统一说。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心物统一思想的展现,它囊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成为中国绘画不可动摇的法则。  相似文献   

3.
<正>1·意象的概念意象的英文为:Image,有图像、映像、影像、形象化的意思,大多译为意象。在汉语词典里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美学认为意象是情意与现实物象、景观的结合,是主客观形神兼备的结果,并在审美欣赏与创造中形成的统一体。通俗地说,意象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意象绘画是扬弃客观的具象再现而诱发作者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4.
西方表现性绘画与中国意象绘画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与审美作用下,发展出了两种迥异的绘画体系,而艺术趋向上的一致性,却使得两大体系有了比较的可能性。在对两大体系的分析与探究中,开拓出了绘画语言探索的丰富性与一致性,并在对终极目标的一贯追求中分析表现与意象绘画,进而扩展出共性中的个性,并融汇中西,领悟绘画本体的独立自在和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5.
意象绘画对高中学生的智力、思维和哲学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作品鉴赏、创作练习、演绎再现等形式实现意象绘画与美术教学的渗透融合,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艺术创作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5):36-38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空间观与审美意象上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空间观与意象造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空间观上,中国绘画采用以小观大的散点透视法、点与线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动态开放的空间建构方式;而西方绘画采用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法、块与面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静态封闭的空间构建方式。在意象造型上,中国绘画秉持以意取象的意象观,通过水墨简约手法表现意象;而西方绘画的意象观经历了从逼真到变形的演变历程,以重彩夸张的手法表现意象。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朱光潜首创了“审美意象”的新概念,促使“意象”范畴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象”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摹仿,而是处于审美主体意识观照中并在这种观照中呈现的.美的意蕴就体现在象与意、情与景、物与我、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与自然契合中.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象是阅读主体的二次体验,是一种再创造,一种创造性还原.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08-112
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舟船虽作为画面点景要素,以一配角出现,但因其作为海上漂零之物,无所依托但却有着质朴、淑清、从流飘荡的独特品性,而成为画者思想、情感与理想的寄托,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象,成为画面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中国山水、人物画中的舟船意象主要包括寓意飘泊不定的漂泊意象,别离时的伤感与惆怅的离别意象,洒脱、自由自在翱翔于天地间的自由意象,以及远离世俗喧嚣,笑傲江湖间,追求心灵释放与解脱的隐逸意象。这些意象承载和维系着画者的独立人格与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桥以连接的功能被画者用以托物言志,抒发情感,承载着画者的情感与精神寄托,被赋予了多重意象。桥作为一种意象符号,不仅仅是画境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抒发感伤的艺术载体,通往仕途的隐喻符号,更是连接心灵的艺术纽带,是画者情感体验与审美理想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诗歌意象的演变。意象的审美内涵,意象运动的心理历程,意象的审美经验类型和意象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意象素描侧重思想情趣的传达,是作者精神及心态的体现,它是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心体验和艺术思维活动的结果。意象素描教学重点在立意,以意取象,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想及人格修养,强调意象素描的精神性是提高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有效途经之一。它能充实意象素描的内涵,启发学生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绘画题跋的审美具体表现在文学性和绘画性两方面.二者在艺术创作中因画家个体的选择不同呈现出不同面貌,但审美本质是共通的.中国绘画与文学都是直指心性的,诗文绘画之间密切结合并行发展.诗文外化为画面题跋形式过程中传统的哲学美学观念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虚实相生”观对司空图营造意象多有影响;庄子的“心斋”对司空图也大有启发。同时,中国画论及其他诗人的诗论对司空图的意象理论也有一定影响,从而最终促成了司空图以“虚”为纲来建构诗歌“意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意象既是我们欣赏诗歌的载体,又是我们抒发情感的客体,同时,也与绘画、生活等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开展有益的研究性活动,使学习和生活更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诗歌里,"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积淀了人类浓郁的文化情蕴。在中西诗人的笔下,"月"所被赋予的审美内涵在以月喻人、寄托孤怀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诗歌往往借月抒写离情和忧患意识,而西方诗歌则通常借月表达爱情与赞颂热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美学意象的角度对后印象派大师凡高的绘画艺术进行解析,寻找意象和印象的契合点,可以为西方印象派艺术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考理论方法。以凡高的艺术作品为研究基础,对凡高印象派艺术中的审美意象进行研究和剖析,可以看出凡高不仅仅注重描摹物象的真实,而是用他的生命去追求再造形象的独特审美情趣以及自由的艺术意象。  相似文献   

17.
“意象”这一古老的关学范畴在当代文艺理论中又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一个时期以来,在对意象的探讨中出现了不少颇有影响的理论,同时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现象。“意象”与“意境”有联系而又有区别;“意象”与“抽象”其含义相距甚远,不可同日而语;“意象”并非仅仅指艺术形象或心理意象。“意象”与“意境”、“典型”同为文艺理论中鼎足而居、相辅相成的审美范畴,三者均代表着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中,鸿雁是一个特殊的文学意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内涵。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就开始了“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的歌唱,随着雁去雁归来,咏雁的诗歌也层出不穷。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李商隐的“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洪升的“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诗人们以各种形式咏雁.寄托无限情思,抒写人生感悟。征鸿嘹唳,回荡在迁客骚人易感的心灵;雁字一行,书写在唐诗宋词灿烂的云霄。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以意象主义的方式而非现实主义的方式来掌握世界的,他追求着实现文学的大境界。这一追求体现着中国的艺术思维与其文学追求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艺术的造型观念是意象的 ,是作者把现实的物体怎样转化为心中所要表达的 ,并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创造。意象审美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在进行审美时采用的方式就是意象的 ,而不是写实的。在中国传统中一直以来都是以意象审美对物进行观照的 ,意象审美牵涉的方面很广 ,绘画、诗歌、音乐、书法、建筑等都以意象审美为基础 ,各个领域在审美上又有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对于绘画来说 ,书法与它的联系是最紧密的 ,书法线条的特殊性和更强调意象的审美含义 ,使绘画从书法中吸取了经验、技巧 ,在表达形式上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笔意 ,把要表达的物象的意境表达得更加突出。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造型法则———意象审美进行学习 ,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在继承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