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理层面对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进而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导我国当前社会技术创新实践有重要价值.我们认为,对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探究是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形成的源头和研究对象;实现技术创新从资本逻辑向人的全面发展逻辑转变是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研究主题;唯物史观和辨证法是贯穿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价值旨趣集中地蕴含于马克思日常生活理论的内在结构、历史现实、大众生活与民族实践等基本层面中.考察、研究马克思日常生活理论及其方法论指向,不仅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真理品质与实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民生化提供新的理论视界与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存在认识分歧,主要表现为重物不重人论、重国家与集体轻个人论、不存在个人理论或个人理论处于被支配地位论、两个马克思或多个马克思论。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存在认识分歧不是偶然的,它是由阶级属性、知识结构、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理论意义上说,加强对马克思的个人理论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有助于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个人理论体系,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回应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责难,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从实践意义上说,加强对马克思的个人理论研究是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化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思想武器,是理论接地气的一条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出现了一股运用分析哲学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这种思潮各个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倾向极不相同。以美国学者爱尔斯特为代表的一种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突出体现了语义分析、逻辑分析、科学和数学分析等分析哲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向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对马克思的方法论基础、这个学说的产生的背景,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唯物史观、意识形态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剥削等理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质疑。爱尔斯特并宣称马克思这些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已经死去,只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还继续存活着。对爱尔斯特这些以新颖学理形式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诘难,我们必须预以严肃回应。我们必须在与当代各种错误思潮的论争与交锋中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整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基础性和前沿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当今全球生态问题凸显、生态危机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然观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系统全面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它的诞生不仅标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也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基石。文章从社会环境育人、价值观念育人和实践育人三个维度出发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理念创新、促进教育环境优化、深化教育实践磨砺,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启示意义,彰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对马克思实践观理论的形成作出历史性的考察,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理论的前提。西方传统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通常是指道德上的实践,即遵循"善"的意志,追求道德上的至善性。从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来看,其实践观理论大致经历了理论批判的实践、政治解放的实践、革命斗争的实践和物质生产的实践。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是马克思确立新世界观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可以说是综合的、全面的变革,其中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思想可以说是其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通过对传统哲学价值意义的分析、批判,重新建构了人的现实价值体系。深入探讨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当代意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是党在新世纪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成果,反映了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然而有些学者由于对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和本质特性含混不清,往往造成对这两个概念的误读和误用。因此,科学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内涵,辨别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传承“马克思理论”的本真思想,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理论”的人民本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内容丰富,思维严谨,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科学看待和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能够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这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商品价值理论来看,交换价值是马克思经济思想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岔点,后者由此出发走向表层的价格分析和价格建模,而马克思则走向深处的价值阐释,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和展现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从而创立了科学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在此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原则、“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发挥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作用,也成为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只有以其中的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为两个“理论硬核”,才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着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逻辑主线,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实现现代性嬗变的路径。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我国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之一。本文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的阻碍和背离,阐述了该理论对高校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必须科学地把握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的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所有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正是这些重大的创新使得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们从不教条、不僵化,总是根据历史条件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从而才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伟大科学成果的诞生。因此,可以发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旗帜具有的根本属性。在当今中国,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经典论述,以及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发展了的布尔什维克化建党理论,是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李大钊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大力介绍、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状况和斗争实际,对经典作家的建党理论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成功地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探究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贡献,对于当前和今后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借鉴世界大党、老党的执政经验教训以推进自身建设等,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启示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